顯示具有 清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清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再見美國

寫在離開以後,這段十個月的日子。

我其實一直都還記得,去年接到通知要轉到單位以後,那時候心情有多興奮期待。儘管身邊所有知道的人都跟我說那邊很可怕,不要去,會待不住,但沒辦法了,要離開的我只能拾級而上,一往無前。


那時一個跟我還不錯的學妹曾說,「我私心希望你不要去,我很怕你去的話,最後在那邊離開長榮,我會捨不得。」十個月過去了,我在那裡走了一遭,雖然中間有很痛苦的撞牆期,但幸好一切都走了過來。


一開始進去的時候的確對於每天開早會,被各種逼問的事情很不習慣,畢竟以前在客服,處理case完掛電話,乾淨俐落,幾乎不用為了昨天發生的事,以及明天可能發生的事煩惱,活在當下。但在這裡,今天的狀況是昨天造成的,而明天的狀況如何,取決於今天怎麼努力。所以處於一種任何事都可以拿出來被咎責的情境。


剛進來的時候詢問到前輩,如何在這裡生存,得到的答案是,處理好人的問題。有時候覺得沒什麼成就感的地方在於,好像做得好也不是我的努力,而是靠別人,但做不好肯定是自己不夠努力。業績都是別人給的,頗有一種靠天吃飯的感覺。


雖然在業績上沒什麼成就感,但我自認很認真去經營跟人的關係,不論是總公司的窗口,各個客戶,盡量滿足主管的要求,然後避免為機場同仁帶來困擾。在知道調單位消息的那天,就打了電話給幾個大業者告知。總覺得這種消息,需要好好跟他們告知。雖然有時候大家也是有貨沒貨,或者好像幫不上忙,但你永遠不會知道,這份薄薄的交情,會不會在什麼時候派上用場。


我們主管喜歡把我們稱作indoor sales,至少在維持良好關係上面,我真的是很努力了。


一開始的時候會很想主導一些事情,想掌握,想要主動促成什麼,但之後就慢慢的沉在底部。就像大海靠近海平面的區域,總是洶湧翻滾,而深海則相對和緩平靜。我就坐在海底,看著海面上的喧囂。


另一方面也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受重視。雖然我的人際雷達以及測風向的能力並不是非常突出,但久而久之,也可以看出主管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他們的喜好與情緒。我顯然並不在那些偏好可以庇蔭的範圍內。這並不影響我想隱藏自己,不過同時也讓我知道自己的位置,不會想要特別去做些多餘的事。


讓那些說話有份量的人去說話就好。


同事相處方面很舒服。儘管我不會跟大家在下班後或假日私約,但公事上的部分相處都還算正常。總覺得比以前的辦公室少了很多八卦與drama,或許也跟這邊比較少女生有關。我並不特別期待被當作一個年資將近10年的人來對待,反而享受著跟其他人競爭比較的感覺。


在現任主管剛來的第二個月還是第三個月,曾經約談過我們每一個人,想了解我們的工作狀況,以及對這個單位的想法。我記得那時候我有點緊張,但我還是跟主管說,「目前沒什麼特別的想法,現在的日子一切對我來說都很好,可以在工作上好好努力。」彼時我記得早我好幾個月進來的同事,似乎跟主管提了相當多的想法與建議,有很多很多話想說,欲罷不能。


在那之後又過了幾個月,就遇到我扎實的撞牆期了,那時候我的確也是有一堆話想說。


總的來說,我其實有點不太確定我在這裡到底算不算學到不少東西。似乎充分了驗證那句話,學習過程的成就感微乎其微,反而充滿各種挫折,要一直到偶然發揮出學習的成果,才能稍稍感受到成就感。業務上沒有變得比其他人厲害,很多事情得過且過,但我似乎的確更擅長與他人應對一點點。尤其是那些痛苦的時刻,獲得的小小援手。


這十個月所發生的事,得到的那些快樂與痛苦,我也不知道值不值得,但這些事情就是一種改變,mixed blessing。為了得到些什麼,總是要背負些什麼,放下些什麼。新的路,新的方向,只能繼續走下去了。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如夢幻泡影

昨天拿了傘出門一整天,卻沒等到午後雷陣雨。夏季悶熱,豔陽高照。晚上到了摩斯打字,結果一晃眼,外面便下起了大雨。起身回家時還在擔心沒帶傘的事,步出摩斯後,卻一點雨都沒有。有了下雨的痕跡,卻沒有下雨。


今天早上出門時,下樓梯,腦海中一直浮現著一句話,「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夢,幻,泡,影,露,電,全是倏忽轉瞬即逝。


倏忽即逝是比較出來的,跟真實永恆相比。而日子當中的那些快樂,痛苦,焦慮,掙扎,困頓,喜悅,那些努力與不努力,微小成就如此,亦是另一種夢幻泡影。


—-


昨天晚上看了分析美國經濟情勢的影片,講到如何藉由觀察美國長短天期公債殖利率的變化,來預測美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影片的主講人輔以好幾個關鍵數據,告訴觀眾,美國的經濟大衰退是明顯而可預見的結果,這當中不存在著任何軟著陸的跡象。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現在仍有許多政府官員告訴民眾,事情沒有這麼嚴重,未來狀況沒有這麼糟,主講人覺得因為有些話他們不能說,如果告訴民眾接下來情況會多嚴峻,經濟狀況會多糟,那麼只會陷入「自證預言」,經濟只會變得如集體共識所預期的這麼糟,或者更糟。


自我驗證預言即指:「由確信而導致所相信的未來實際發生,或修正成所預期的情況。」在很多情況下,「確信」這件事影響很大。相信什麼,就會發現什麼,看見什麼,成為什麼。


我耳目之間,只看見聽見平時開會,從主管的口中冷冷地說出的那句:「市場不可能沒貨,每個人都給我去找貨。」


儘管預言效果強大,但仍然存在著無法忽視違背逆流的巨大真實,集體現實。在那巨大真實前面,力挽狂瀾是無意義的,只能順勢而為。


關乎什麼時候該緊緊抓牢,什麼時候該放手。


在政府官員的眼中,看見的是數字。經濟成長率是數字,通膨率是數字,失業率也是數字。數字由每一個人所組成,一旦人成為了數字,便不再是人了。他們無法解決每個人的問題,所以解決數字問題,這是他們的whole picture


對我們主管來說,也都是數字。貨量是數字,運價是數字,艙位是數字。人是為了成就數字,這就是最重要的。今天我要看見什麼數字,明天我要看見什麼數字,這就夠了。


到了最後,數字會留下來,人會更迭交替,人會消失,但數字會留下來。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茂吉總是在微笑

結束了七月最後一週,雖然仍感覺綁手綁腳的運勢低落,但自從上週末抽到那支下下籤以後,的確有感覺到自己的心情有比較平靜。當然可能也跟業績有關,畢竟這個月的業績提前在週一就達標了。

昨天下班後搬到了八月的新位置。晚上跟K吃飯,很臨時約的,吃西門町吃了馬辣。

席間,我們聊到我覺得自己最近工作狀況不好的事。他希望我可以具體舉例給他聽,但這個問句竟讓我一時語塞。那些事情著實讓人煩心,但過了以後,似乎又顯得不值一提。

其實我這週也有想過,以前在接客服電話的時候,真的有比較開心嗎?其實除了第一年第二年比較有感覺以外,其他的時間,似乎都維持著相對穩定的心情。又或者,那些痛苦而微小的日常,生命旅程中的稜角,終將隨著時間磨平,而剩下的卻是相對光滑的記憶。

儘管我並不能很好的分享我所遭遇的所有事,但在他一再耐心詢問的情況下,我依然試圖給出了一些情境。

在他聽完那些情境以後,大概跟我說了一些他的看法。

比如說「為了每個月起起伏伏的業績需要不斷努力」這件事情,他也能理解,畢竟他們也是背負著業績。而在這些起起伏伏的表象之下到底發生什麼事,如何搜集訊息,如何做出解釋,就很重要。

他如是說「今天極端一點,假設主管想知道一件事,他跟你說,如果你問不到,他就要把你fire,那你還是真的什麼都問不到嗎?又或者,你可以再多問到一點,那一點就造成了差別。」

「開會前我一定會花時間整理資料,然後再花整理資料一半的時間猜題,要去猜主管會想知道什麼,考前猜題,想問什麼,預先做準備。有些重要的數字也要背。我每天接觸很多資料,也花時間背了很多資料,就算那些資料都還是會更新也是一樣。」

「有沒有認真去搜集訊息?同行的訊息,競爭者的資訊,以及其他有可能有關的一切資訊。問不到也要想辦法問到,有沒有中間人可以幫忙介紹?或者可以用交換資料的方式去詢問。私底下透露一點,但不要讓自己成為曝光的消息來源。培養業界的人脈關係至關重要。」

這些事情似乎某種程度上幫助我跳脫出了現有工作的框架。我本來一頭栽進現在的工作,越看越近越看越近,反而在不知不覺間看不見了事情的全貌。

昨天吃完飯回家以後,有一點睡不太著。除了吃太飽以外,也在想著工作的事情。


有一些想法靈感以後,也有了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總之,希望伴隨著八月的到來,工作也有全新的開始。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

老實說

如果上幼稚園之前那段日子不算

這段時間就是我放過最長的假了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