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神鬼認證:傑森包恩》

所有的第四集的嘗試都是相當危險的。神鬼認證三部曲其實已經將發展的劇情交代到一個段落,所以如果要拍續集,要麼就是在相似的背景中,從頭建立起新的主要角色,像是第四集那樣,然而票房結果顯然觀眾不太買單。要麼就是將主要大咖演員抓回來,用觀眾熟悉的角色作為票房保證(基本盤?),於是金剛狼彷彿幽魂般持續不斷的出現在X戰警系列,而這一次傑森包恩也回來了。

(我不太接受有些人將第四集稱作外傳,因為很明顯的如果票房很好,他們應該會稱之為正統續集,然後開啟一整個新的三部曲系列。雖然電影不錯,但風格跟主要角色的轉變還是引起了不少負評。)

整場電影維持快節奏,動作戲以及諜報的部分都延續系列作。經由三個主要行動,分別開展劇情,承續劇情,最後收尾。主要行動中間安排的文戲也不至於太拖戲。動作片就是應該要有動作片的樣子,傑森包恩沒有令人失望。

神鬼認證系列一直圍繞的核心主題就是:「政府該不該為了國民的安全,任意殺害,控制或者侵犯人民的基本權利。」在這個基礎下,傑森包恩象徵著代表政府暗殺組織的執行者,專門暗殺有可能對美國安全造成威脅的公民或者非公民。然而這個殺手產生了良知,決定洗手不幹,卻遭到政府組織的追殺,最後揭露了政府骯髒的手段。

故事告訴觀眾,當政府選擇賦予自己未經任何檢驗約束的權力,勢必會導致權力被濫用的結果。這次的續集導入了網路與社群網站的概念,基本上也是試圖與新的政府監控人民的方式接軌。

真的不錯看,如果想要享受一下動作片的話,可以花時間去看看。

接下來講一些閒聊。

麥特戴蒙真的是老了。就算不從搶救雷恩大兵開始看,從神鬼認證第一集開始,也會明顯感受到歲月在這個超級探員身上造成的痕跡。就像我們看著終極警探第一集的小鮮肉,變成最新一集續集的大叔,還有魔鬼終結者的阿諾,成為了最近幾部片的大叔樣,以及金鋼狼到現在還出現,不免讓人感嘆時間的流逝啊!

除了老了以外,這次片子裡面的傑森包恩真的是刻畫的有點糟糕。之前幾集,可以看到傑森包恩在躲避中情局重重追殺之外,還要積極尋找線索,探詢真相。觀眾隨著傑森包恩殘破不全的記憶一點一點發現完整的故事背景。然而本片裡的傑森包恩非但沒有藉由行動主導劇情的發展,反而讓我覺得他的存在一直沒有辦法很好的融入劇情。並不算是一個很稱職主角的角色。

再來是女主角。艾莉西亞真的是很強的女星耶!總是可以爭取到很棒的電影以及很棒的角色。自從丹麥女孩以後,對她的辨識度已經明顯提高不少。覺得低沉的嗓音真的是超級性感。演技的部分,還可以表現出更為冷酷狠辣的一面,但大多時候都是維持一貫的表情。反而湯米李瓊斯的演技自然多了。

劇情的部分,覺得追查傑森包恩的劇情變弱了,反而更側重於中情局自己窩裡反的劇情。窩裡反可以,但設計上又張力不足。感覺諜對諜的部分不夠精彩,局長與女主角的交鋒過程很薄弱。社群網站的議題也沒有真的發展得很好。如果可以的話不如描述真的藉由監控社群網站的訊息來成為追捕傑森包恩的利器,又或者如何使用這樣的工具來達到什麼目的,但電影並沒有特別安排類似的橋段。好像還可以再多著墨一些在這件事上。

但如果考量到這部片可能只是為了下一個傑森包恩三部曲作為開場鋪陳,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企圖野心。這部片很明顯的就是讓觀眾感覺到舊世代過時的解決方式被放棄,新世代的人崛起,將會利用年輕人的手段來達到目的。至於能不能夠成為另一種全新體驗,更進一步成為另一經典,路還很長。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人越是想著優雅

人如果越是想著優雅這件事,就越是無法優雅起來。大概就像游泳吧。在意自己的姿態,反而身體會更顯僵硬。如果太在意目標,一直將眼睛看向前方,就會因為姿勢不正確而游不快。如果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就必須要在稍微確認目標以後,筆直向前游去。

夏天突破了七十天,加速死亡。臉書也重新打開兩個星期左右。七月即將結束,八月即將開始。臉書重新打開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既開心又難過的事。開心的是又可以每天滑來滑去,看看朋友的動態,以及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難過的則是我又是如此快速而無障礙的融入有臉書的世界。彷彿那幾周的離開從未發生過。也需要為自己的文字枯竭哀悼。

我不確定我有沒有特別講過,但調職的結果出來了。某一天下午,突然看到身邊不同位置上好多個同事不約而同地換上了正式的套裝,聽說是參加面試。大概只有我一個人被默默地刷掉吧。刷掉了也不會通知,就像那些其他不重要也不值得通知的事情一樣。可能跟我投了太多的職缺有關,也有可能跟我之前有次的職缺調職原因寫得太過嗆辣有關。又或者,只是我的能力背景個性不符合他們的期待與要求?沒有人會出來解釋。永遠的羅生門。

上週五下班那天,十分難得的是早班,接著兩天的周休。下班前,剛好在處理伊斯坦堡取消航線的相關CASE。一組家庭硬是要經巴黎轉機到倫敦。幸好CASE已經由前一個同事處理完了,不然打開代號看到這麼多外家的行程也是會感到頭痛與胃痛。因為轉機時間過長,客人又來電詢問說能不能夠協助申請巴黎貴賓室。問了督導後說沒問題,就等巴黎場站通知。講完之後,我那是一心想著下班,又看到主管發信告知說今天不用加班,於是一掛電話馬上很順的登出電腦關機準備離開座位。幸好隔壁的同事叫住我,問我要幹麼,「還有四分鐘才下班耶?」他說。我才驚覺自己根本差點要早退。真是太想下班了。

然而追根究柢,也是因為這周中間連休三天實在讓人期待。

本來要去新竹找朋友,但朋友後來說房子在整修,沒辦法招待,只好選擇三天都在台北打發時間。後來臨時約了一個組員媽媽跟她三個月的兒子出來吃飯,順便敘敘舊。她生產後,整個人消瘦了下來。生活從本來飛來飛去,變成懷孕下地勤坐辦公室大半年,又變成現在待在家裡帶小孩。老公白天去上班,而她的工作就是顧小孩,餵奶,做飯跟家事,然後睡覺。待不住家裡的她只想著明年過完年就要回去上班的事。

走入家庭後,不論願不願意,一切都會改變許多。她的外表仍然像是我之前認識的她,一個處於青春年華的年輕女性,親切有活力。「母親」這個傳統角色帶有的特徵,還沒有深刻的出現在她身上。彷彿她還是那個不久前的她,身邊的人還只是男友,什麼都沒變。不過什麼都改變了。男友結婚變成了老公,兩人組成了家庭,住在一個社區,有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在身邊。跨過了某條線以後,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印象中是第一次抱三個月大的嬰兒。當我們吃得差不多後,我問了媽媽可不可以抱抱嬰兒,像是想要實際確認嬰兒存在的真實性。媽媽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哄了幾句,她熟練的將嬰兒從嬰兒車裡面抱出來,再轉交到我手上。我先問了是不是應該特別扶住頭頸部,才小心翼翼的接了過來。這樣一個三個月大的小生命,像一精雕的玻璃製品,在我懷中靜靜的躺著。有時候皺皺眉,有時候露出笑容,但大部分的時候只是露出我沒辦法判讀的表情。也許是感受到我的緊張不安(肌肉的緊繃),他既沒有哭鬧也沒有亂動,表現的比我還要鎮靜。

聽說,雖然歡的時候很歡,但還算是一個性格穩定的小孩。晚上倒是可以一個人睡得很香甜。感覺以後會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約好了八月的時候要跟朋友去大阪。大阪約的臨時,雖然只有三天,但是會包含大阪市區以及奈良的行程。然而相較於總共十幾天的特休加上例假,這三天顯得微不足道。去年七月中一個人去了祕魯,今年卻沒有動力規劃任何的長途旅行。每個月薪水拿來繳房租會錢卡費就所剩無幾了,實在沒有什麼餘裕前往遠方。重點是就算勉強湊到尚且足夠的旅費,也無法負擔去年那樣臨時需要花一大筆的錢的事件。這四天會跟新朋友一起去,有些緊張,不知道對方是不是好相處的人。

最後,姊妹花雞排要歇業了。當年大一的時候,剛上台北,一天生活費還只有一百塊時,曾經在姊妹花雞排度過許多的日子。那時窮啊!一天只能花一百,幾乎無法吃得起一般的便當或者餐廳。於是有的時候,就會去姊妹花雞排買個單品來吃。

一開始最常吃的是豬肉漢堡,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包在透明玻璃袋的漢堡,不論排隊人數再怎麼少都不願意稍微烤一下麵包,對於這一點實在是頗有微詞。漢堡裡面有常見的漢堡肉,一些生菜,一個蛋,以及用美乃滋調的醬料。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凡的漢堡,既不美味也不營養,可說是乏善可陳,但那時還真不知道要吃什麼,大概陸續吃了幾個月吧。

之後愛上的是姊妹花雞排的飯糰,會要求飯糰加大不要加油條。忘了加多少錢了,不過加大後的飯糰可真是大,幾乎跟一顆壘球差不多。壘球飯糰裡面會有幾瓣切成四分之一的滷蛋,酸菜,以及肉鬆。飯糰總是在我肚子餓想大吃一頓的時候,滿足我的口腹之慾。

不過每次吃完都會後悔,想著再也不要買了。可能是為了將米飯煮得粒粒分明,刻意在煮飯時加入一些食用油,又或者在製作的過程中避免米飯沾黏手套而抹上少許食用油,使得每次吃完後,口中都會有一種討厭的油膩感。不過強勢的單價仍然讓他在某一段時間成為我菜單上的常客。

基於很多理由,還有難得的周間休假,還是決定去排。從中午十一點半開始排的雞排,最後到了三點半才排到。雖然是漫長的四個小時,等待時卻感到異常的平靜。聽說姊妹花雞排已經在台大賣了三十年了,但這三十年對我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只有大學那四年。

身處在我熟悉的校園,夏日的陽光耀眼,偶爾吹過幾陣風,穿短褲的下半身被蚊子不斷叮咬,出了一些汗。這一切完美的重現了一部分記憶中的校園生活。四年美好的日子。彷彿還是學生的身分,排完了雞排,繼續放暑假,處理一些社團營隊之類的事,然後九月一到又可以開學。

遙遠的回憶之所以遙遠,就是因為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啊。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以周記之

夏天倒數突破八十天。又到了例行性的周日麥當勞,本周一樣是在民權西路的麥當勞。週日,剛下過午後雷陣雨的週日,路上都濕漉漉的,還有些積水。氣溫在下過雨之後降了不少,但依然悶熱。早上剛從宜蘭回來。搭首都。

又把臉書打開了。因為之前一聲不響地離開,也沒有跟友人聯繫,所以導致對方很擔心我,甚至主動去敲我的其他同事詢問,關心我的安危(一個那麼常在臉書發文跟朋友互動的人,有一天突然不用臉書,老實說還真的是令人擔心)。也因為如此,就順勢再把臉書打開。果然開了以後,又很自然地恢復到之前那種使用模式,也有的人完全沒有發現我消失。也許我們遲早會進到一個不能夠離開社群軟體的世界。也許我們已經在那樣的世界了。

想起了村上春樹的書的內容。在《身為一個職業小說家》一書裡面提到,他認為小說家的其中一個特質是不能對事物太快產生定見跟判斷。有的人很有判斷力,總是能夠一瞬間下定論,將事物以明快而俐落的方式分類。但小說家,依他的意見,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可以不那麼快地下判斷。如他自己,因為沒有那樣的判斷力的天賦,所以任何事情發生了,他都會在多保留一下,然後在慢慢抽絲剝繭的挖掘出本質。不是說可以很快下判斷不好,這樣的人可以在其他方面取得相當的成就,也是一樣有用的特質。但如果可以不那麼快下判斷,那麼事物就有了詮釋的模糊空間存在,也有了繼續發展的可能。

這幾天都是晚班,每天都比早班多睡一小時才起床,並且還算悠哉的搭乘捷運再轉客運前往公司上班。由於現在是暑假,就算是平常日過了上班時間的早晨,仍然有不少人搭乘捷運。那天的捷運上,有三個似乎是同班同學的小學男生正在聊天,依照慣例聊到了自己有什麼這件事。有個男生就很驕傲的跟另外兩個男生說,他很喜歡妖怪手錶,有妖怪手錶的手錶,背包,床罩跟玩具等等的。甫聽到時就想著:「啊!周邊商品還真是具有吸引力。當喜歡這個主題時,還真希望能夠蒐集許多關於這個主題的東西。」

當然在旁人的眼中,似乎總覺得有點沒必要,或者是太花錢了。不過那樣對於「買了一堆周邊商品太花錢」的想法,如果看向大人自己,好像也都在做著差不多的事。對於某種生活方式的喜愛,於是投資了很多預算在添購採買,又或者讓自己住在某種生活環境中。差別只在於因為大人們是自己賺錢,又或者已經身為成人了,所以花錢的過程中比較不會讓人有什麼意見就是了。這種利用周邊商品來銷售的模式可真是精準的刺激了現代人們的消費慾。

同期一起進來的同事L離職了。L又有氣質又漂亮,還有好看的學歷以及精通熟練的外語能力,我一直認為她其實很符合部門最高主管的喜好。如果待下來,應該可以有不錯的發展性。不過該怎麼說呢?還是選擇離開了。或許不是工作的難度的關係,她可以輕鬆勝任這裡的工作。主管也待她不錯,跟同事相處也不錯。所以應該是感覺到這樣的單位的發展性,另一方面也對於長久待在這樣的產業不看好吧。或者是有什麼個人規劃呢?可能要出國,或者繼續深造,都有可能。一種只有離開的人才能享有的可能性。

於是我依然留在這裡。調職的事情還是沒有消息。簡直像是當初申請表被丟掉,完全被遺忘了似的。真是受不了。

對了,那個之前認識的,眼睛很漂亮的女孩,幾天前突然傳訊息給我說,她在今天結婚了。之前說認識個美國人,正在交往中,很合得來。之後一陣子說人跑去美國了。就在幾天前傳訊息說,人結婚了。成為了美國人的另一半,美國太太,離開台灣成功。或許那個女孩並不真的適合台灣的環境,能夠這樣有機會嫁到美國可能也是好事,至少她的孩子能夠一出生就成為美國人。只不過她年紀也算輕,就願意這樣突然閃婚,也是始料未及。人生際遇變化太快。

昨天買了兩個冷凝墊。無所不用其極的對抗著每日的炎熱。不過買的時候,雖然在現場查詢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還是買了,多少也是手癢。根據查詢到的資料顯示,冷凝墊其實就是包覆著一層薄薄的冷凝膠的塑膠墊子。比較建議搭配冷氣使用,才能延長保冷效果。不過人體真的是一個大型發熱器,所以有些網友說正是因為用了冷凝墊,其塑膠材質反而會在墊子變熱以後,導致無法順利排除熱氣,因此感到不適。另一派說法則支持使用麻將竹蓆。根據媒體報導過的實測效果竹蓆反而在降低溫度與持續性來講都比保冷墊還要來得好,不過價錢也是相對高。還有人提出兩者搭配的效果,就是先舖上一層放入冷藏好好降溫過後的冷凝墊,上面再放上一層麻將竹蓆,既能夠享受到竹蓆的效果,也能避免身體直接跟冷凝墊接觸,使得其溫度上升過快,算是一舉兩得。想要維持不開冷氣的紀錄真的要很拚。

希望下星期能夠有調職的消息。下個月的特休,礙於預算的限制,目前依然完全沒有想法。而在去年的今天,竟是我出發前往秘魯旅行的日子。還記得當天下班換了便服,拿著行李,就直接前往機場搭乘延遲到九點多的BR02,在機場還很興奮嘿,吃了貴得不得了的管制區牛肉麵,還將牛肉麵湯打翻到包包上。殊不知,等待的是困在洛杉磯機場歷經24小時等待班機的絕望。現在回想起來倒是輕鬆又有趣了。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中央情爆員》

《中央情爆員》,應該算是小成本的電影,格局不大,想說的事情也不多。剛看完的時候甚至有一種「這大概是拍給青少年看的電影」的感覺,普通的搞笑微動作成分勵志電影。

主角設定就是一個看起來很強,但精神似乎有點異常的CIA探員,強迫一個身為其高中同學的黑人會計師死老百姓加入危險的任務,解決了一個謎團,拯救世界。感覺得出來他們試圖想要營造出一種比較輕鬆的搭檔組合來說故事,但事實就是,這部電影是失敗的。

劇情設定牽強,轉折也很牽強,甚至會讓人感覺到莫名其妙。動作打戲的部分只有一點點,也沒有特別讓人驚艷的套路,還有幾處是採用直接跳過的方式處理,這不是偷懶,這叫亂七八糟。

再來說電影預告所側重的搞笑成分。預告裡面看起來巨石強森搞笑的部分被當作賣點,看肌肉男搞笑也許有某種反差萌?再搭配一個黑人搭檔的搞笑咖,好像可以有所作為,但電影出來的結果卻是兩人就像是剛開始搭檔的搞笑節目主持人,當一個人在搞笑時另一個人無法接梗或配合,就變成獨腳戲,然後下一個段子又換成另一個人獨自搞笑,使得所有搞笑橋段都給人一種不協調的違和感。

有些部分是利用老電影的梗,中文翻譯為了效果於是都自動代換成台灣觀眾比較熟悉的梗,不過或許也使得那種美式幽默沒辦法這麼傳神的表達出來。這在死侍裡面也有相同的情況。這種文化差異似乎也是非戰之罪。

總結來說,電影就是想傳達一種反罷凌的概念,這在最後透過一種很直白的方式跟觀眾說清楚。雖然整部片的劇情很爛,不過爛片只要能在某部分搞笑一下,讓觀眾至少能夠感到放鬆心情(雖然笑點也都有點失敗),以我的標準就算及格了。不會很推薦去看。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颱風

這周迎接了不知道幾年以來最晚報到的颱風。颱風以強颱之姿朝向台灣撲面而來,本來預估不會進台灣,會從台灣東北方經過,又修正成會擦過台灣,結果最後因為太平洋高壓比想像中的強,所以颱風從台東登入,穿越台灣。

這次公司的處理倒是相對乾淨俐落,當然也跟颱風對於班機起降的影響比預估的小有關。當然或許華航罷工的影響還在持續。總之公司在颱風來之前就提前發了公告,如果居住地的政府放颱風假,那麼出勤的員工都會加發一日的工資。總記得前年好像都沒有,去年則是有一次真的太慘了,所以在事後才補發獎金慰問出勤人員。今年倒是很乾脆的提前說,不過這也只是符合法規規定而已。

另外對於航班的處理上,在前一日晚上就先將預估影響最大的區間的航班幾乎全部取消,然後隔天早上發布下午晚上部分航班延期。比起之前把旅客趕到機場趕上機,然後機門關上跟天氣對賭,只要天氣狀況許可就起飛的應對方式,這次的方式相對保守,也安全許多。這樣提前取消班機造成的結果,大概就是一線人員必須要持續消化因為班機異動與取消受到影響旅客,更改到其他航空公司,或者是後面日期的航班,甚或是轉機前往目的地。也是相當的忙碌。

不得不讚許公司的處理,相對來說成熟許多。可能跟今年換了不同的董事長有關吧。又或者,相關單位終於學到教訓?誰知道。

不過原本以為旅客異動都已經差不多了,隔天應該可以清閒一點,沒想到竟然發生系統大當機,網路掛掉的情況。倒是我之前完全沒想到。

希望今年的夏天颱風都能夠乖乖地不要來。

紀錄片《大同》

紀錄片《大同》,描述中國大同市市長耿彥波擔任市長最後一年(片頭並不知道是最後一年)發生的一些事。整部片不是他的政績總回顧,也不是全帶有批判角度的批鬥。導演作為一個影像紀錄者,(盡其所能)忠實的為那個時間與空間的人與發生的事留下紀錄。

主要引起爭議的點在於「都市更新」,或者說是重建文化、拆遷與安置的議題。大同作為1600年前的中國朝代首都,留有龐大的文化遺產,但近年卻因為發展了煤礦產業,使得汙染嚴重。市長認為只有走上文化一條路,加強民生建設,將古城牆修復,收購古文物,將城裡面原本產權不明的房屋土地收回重新規劃,才是大同應該要走的百年道路。

對於這種都市更新與拆遷安置的議題,並不是說很熟悉。然而整部片並沒有特別就「居住正義」的議題去切入。電影讓我看見的是「土地與人的關係與連結」。

或許是因為東方社會文化與價值觀使然,使得人與土地的連結方式比西方社會還要強烈。中國人與台灣人都喜歡置產,具有「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也衍生炒作房地產的結果)。「買不買房?」永遠是個重要的議題。

在討論年輕人應該租房還是買房的議題上,有很多正反觀點。支持租房反對買房的人說:現在房價這麼貴,台灣人的薪水與房價比是世界前幾名,買房就代表犧牲了未來二三十年的生活品質,而且還不能夠保證未來一定能夠繼續付得出房貸(等於經濟來源也不可以斷掉)。與其買房,不如花相對少的金額去租賃房子,反而可以享受更好的居住與生活品質。

之前我一直是贊同這個觀點的。直到長照議題與人口老化議題出來,開始看到另外一種支持買房,或者說「買房是為了避免更悲慘的結果」的論點出現。這種論點是這麼說的:如果年輕時不買房,之後老了,獨自一人,沒有穩定收入,還一身病痛,根本沒有任何房東想租房子給你!租房子給這樣的人,房東還要隨時擔心會不會發生獨居老人一個人默默地往生或者繳不出房租。所以沒有自己的房子的人,老年終將面臨流落街頭的命運(接著又會看到某些人酸說:你看看這麼老還流落街頭一定是年輕揮霍不努力)。這樣的觀點具體而微的描述了沒有自己的房子的人所能想像的最可怕的夢靨。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或許)因為煤礦產業發展所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過去法律規定不嚴格導致土地權的混亂,使得大量的平房聚集,也同時有很多貧窮的居民生活在那樣的生活環境裡。雖然那樣的生活很窮苦,而且可說是只有老人的聚落,但因為是自己蓋的房子,所以還是可以勉強維持生活。人與土地,就算沒有法律的規範,還是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強烈的連結。

都市更新的爭議,拆遷與安置的爭議,一是因為政府要切斷這種「人與土地的連結」,二是導因於人對於自己付出時間與努力的東西往往傾向高估其價值。所以將民眾安排到新的地方安置後,站在居民的角度,容易產生政府無法百分之百補償具有相同價值的東西,使得居民必將蒙受不可避免的損失(當然如果是得利者就不會說話了)。有一幕市長接受陳情,一個老婦人說他們一家都是殘疾人,沒辦法接受政府的安排,他們的房子在六樓她沒辦法住。後來市長上了車,在車上市長就說了高樓層搬到低樓層好解決,但她麻煩的是她想要多幾套房。

對於中國人來說,切斷人與土地的連結,人們失去了根,就成為了精神上的難民,成為了流浪者。這樣的拆遷與安置的過程之所以會產生這麼大的困難,我想多少源自於東方社會人與土地的連結太過強烈(農業社會安土重遷的文化淵源)。

如果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連結之所以強烈的原因,或許也是因為貧困。所謂「有錢」的定義,有些人以擁有多少自由的觀點來看。有錢的人有許多自由,決定晚餐吃什麼的自由,決定要穿什麼衣服,要搭什麼交通工具的自由,決定要住在哪裡的自由。然而窮人沒有這樣的自由,他們沒有能力負擔任何的改變,從而使得他們必須(只能)守著他們僅有的,所剩無幾的一切。

還有一個原因也導致居民移動的困難。在以前國家的疆域還沒有這麼明確,人們沒有這麼多的法律身分,沒有固定的名字,沒有戶口與戶籍地,沒有國籍,人類的移動是自由的。當然那時候的人類也沒有這麼多。但到了現在,人們無法在隨心所欲的改變身分,無法隨心所欲的移動,每一個人都被登記在案,被賦予遵守某國法律的義務,每一吋土地都被劃分,使得過往那種曖昧所伴隨著如空隙一般的東西被全部填滿。而且人也太多了。人口過剩的中國就像是擠滿了人的電車,無論怎麼樣移動都是緊挨著旁邊的人。所以搬遷實際上面臨的壓力或許比想像中的大很多。

這個市長讓我不可免俗的想起台北市長柯文哲。兩個都是很具有執行力的人,不同的是一個是在共產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是在民主國家。電影中有幾幕是耿市長一大早從軍區的大門走出來(中國很多市長為了安全理由都住在軍營裡),然後就有陳情申冤的民眾在等著。民眾看到市長一出來,趕緊走上前申訴,一邊還遞給市長幾張紙的陳情書。此時市長就是拿了紙看了看,大概聽民眾訴說了解情況,然後在上面簽名簽註處理方式,民眾就歡天喜地的離開。這一幕完全的彰顯了市長的權力之大,頗有古代地方官的樣子。另一幕是耿市長的任期到了,要選舉,於是大同就開了人民代表大會,然後宣布「應選一名,候選一名」,將形式做足。

在推動一地的改革,尤其牽涉到居住在土地上的人們,以及以整體都市為考量,是需要凝聚相當之共識的。如果沒有共識,推動改革起來窒礙難行。這樣的共識在民主國家就是選票,就是支持度。雖然民意不該是一切,但卻又是所有政治人物相當重視的指標。我們評論柯文哲,以及他所拆遷或建設的規劃,多少因為我們對於他的支持而有所差別。對於他的支持度越高,民眾的配合度就可能越高,也盡量減少可能的糾紛。沒有民意基礎,所有施政就會變成「蠻幹」與「政府暴力」。於是民意就變成了他可以「預借」的額度。

對於耿市長來說,他的位置是共產黨的高層安排決定的。黨要他當選,要他當市長,他就會是市長。一般的市長平均幹一到兩年,而他則幹了五年。電影裡剪了好幾次從他口中說出來的「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他也知道他有一天會離開。有一幕像是市長與導演私底下的對話,市長說他當官到了這個年紀,完全知道做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少些麻煩,又可以安穩過日子,但他只想把事情做好。

如果是民意是民主國家的行政官員施政的風向球,是羅盤,那麼耿市長就是一艘沒有任何導航,也沒有任何方向指示的大船的船長,他是唯一有權利決定方向的人。那麼當他在強推這些都市更新,強推文化建設,強推拆遷與安置時,有沒有曾經想過這些可能做到底都是錯的。又或者我們該說,如果拿民意當藉口,而不去做「該做的事」,一昧的討好民意,在百年過後,當時的民意已經完全不在,而政府所做的事情的影響還是會被記得。民意像是貓咪面前永遠追不到的逗貓棒。「民意」與「該做的事」兩者之間是否一定相衝突,還是說只要政府盡了自己的努力,做了該做的事,自然會有民意的支持。(說到底,民意民意,究竟是哪些民,誰的意,又是說不清了)

電影最後幾幕,是民眾自發性的上街頭,高喊希望「耿市長回來!」。導演此時拍了一段在路口等車的母子,孩子大概五六歲,生氣的問母親說為什麼那些人(遊行者)要這樣鬧,把車擋著,都不讓車過來?母親回答說,因為那些人都是等著市長回來蓋房子安置的人。

電影最後的後記寫說,耿市長離開了以後,下一任的市長並沒有想要繼續走他的路線,於是所有工程又繼續停擺,而耿市長也為大同市留下了200億的債務。如果電影是批判的,或者說一定要站在批判的角度,那麼我想可以在最後打上那廣為流傳,被用到爛掉的梗,取自劉鶚,《老殘遊記》:「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我想這段話是我可以想到對於理想主義者最殘酷的批評了。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倒數第八十九天結束的夏天

夏天倒數第89天。星期日,今天有些悶熱。昨晚因為玩黑暗靈魂玩太晚,所以早上睡到快要十點才起床。沒有特別想出門。下午時,先是雷聲大作,然後下了一場午後雷陣雨。雷陣雨持續的時間很短暫,大概是前腳人們才踏進店裡買把傘,後腳雨就停了的長度。也許沒有這麼短暫,不過也沒長到足夠發生一兩個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浪漫愛情邂逅故事。

夏天倒數突破九十,這件事格外地有意義。某天晚上熱到睡不著,想著搬去北海道的事情,之後又告訴了幾個身邊的朋友這件事。有的朋友建議我去學日文,剛好是個很好的學日文動機。我則想著是否該寫一封信給北海道道廳,也許可以問問他們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想著北海道的公務人員不知道會不會讀英文,說不定只會日文。又說不定,其實中文也通。畢竟北海道那裏有那麼多中國人。

六月最後一周特別的漫長。六月三十日是星期四,也就是到了一星期將近結束之後,才換到下個月。以前當兵時很討厭這樣。當兵時總是在倒數各式各樣的事。早上起床倒數吃午餐,午餐吃完等著晚上洗澡睡覺。星期天收假就等著下次放假。一個月開始就倒數這個月的結束。破半年,破百,破月。像是在腦袋裡裝上很多個時鐘同時運轉(這又讓我想起標準時間對於現代人的生活有多麼大的影響)。

如果還在當兵,像上個星期天那樣收假時,一定會想著終於進到這個月的最後一周,這個月終於要過完了。結果等到星期三,已經過了整整三天了,竟然還是在六月。雖然這並不是一開始不知道的事,但實際發生時還是出乎意料的讓人難以忍受。滿腦子都在想著為什麼六月不能早點結束這件事。像是無聊的棒球比賽的延長賽,原本第九局上半大家就想著差不多了,結果一路拖到第十四局。播報員把今天準備的梗都用完了,觀眾也歡呼到累了,球員也累了,大家不免心裡在想著,到底什麼時候要結束。

上個星期日回宜蘭,結果很晚才回到台北,連帶影響到去麥當勞的計畫(不小心升級成每周計畫)。因為時間晚了,懶得再跑到民權西路,所以就近前往士林的麥當勞。那間麥當勞遠遠看是一棟大樓。還沒進去以前,原本想著應該會到二樓或三樓吧。結果那間麥當勞出乎意料的小,只有一個樓層,挑高到二樓的平台以及分割半層的地下樓層。座位數也比想像中的少,而且都比較舊(也許是因為民權西路這邊的比較新)。

晚上九點多去的時候,差點找不到位置。勉強找到一個位置,那張桌子旁邊還有不知道哪個缺德的客人外帶進來的茶湯會的飲料打翻在地上(杯子跟袋子都在),店員大概也過了一個多小時才整理(可能是深夜班人力少,但真的很久才處理)。重點是旁邊的客人也很奇怪,都是一些說不出哪裡奇怪,但絕對有點奇怪的客人組合。或許我也沒資格說別人很怪。畢竟這裡是麥當勞,而且還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那種,晚上總是難免會吸引一些白天不太會來消費的人。不可否認,深夜的麥當勞,的確是消磨打發時間的首選(或是遮風避雨的地方,對於那些餐風飲露的人)。不過我還是不喜歡那種很多怪人(包括我在內)聚在一起時的現場氛圍。所以這周還是乖乖的跑來民權西路店報到。

七月三號,似乎是指考考到一半或者結束的日子。已經離指考的生活好遠,不過我當年也沒指考。考完以後,高中生們會得到一個分數,來總括代表他高中三年的一切,然後他們會填寫志願表,接著大考中心會運用神秘的方式幫大家安排上榜的科系。明明只是兩三天的考試,幾張紙的題目與填寫答案的動作,其結果至少影響了高中生至少三十歲以前的人生(甚或是一輩子)。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只存在著微小差異吧。」想到指考時,我正走向士林捷運站的票口閘門,不斷有形形色色的人從我旁邊走過。或許正因為我們差異是如此的小,以致於其他人,某一些想要突出,或者是佔優勢,甚至居於領導地位的人,總是要想盡辦法將人區分成一個又一個不同的群體。分開以後,就能夠營造出優劣之分。

對於個人來說,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或許我們只是因為做了一小件事情,一個小小的決定,就造成了我們之所以是我們的結果。

有一天下班時,依照慣例在士林捷運站出口旁邊的麵店吃乾麵(那間乾麵有免費的蒜末可以加)當晚餐。邊吃邊想著到底我的臉書關了多久了。其實也不是吃飯的時候才開始在想,下班從公司搭交通車回台北,開在高速公路上時,我就在想了。但我一直想不起來。我隔天特別去翻找我的電子郵件信箱,想找找有沒有臉書發給我暫時停用帳號的通知(我以為會有),結果什麼都沒找到,既沒有收到信也沒有刪到垃圾桶。像是情侶跟對方說:「我想我們還是暫時分開一段時間,彼此冷靜冷靜會比較好。」就真的沒有再聯絡過了。還真是絕。

自從換新手機而且改成上網無限吃到飽以後,我是真的患了資訊焦慮症。每天花在手機上瀏覽各種社群網站社交軟體的時間非常長,以致於我甚至有點害怕這樣的情況繼續發生。我太沉迷於此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在上面發表的文章,張貼的照片,都能夠得到不錯的評價,也能夠與一些朋友進行一些良好的互動,甚至得到一些平常不太可能得到的恭維。我太喜歡這個了。

在電影《寂寞公路》中,大衛福斯特對大衛李普斯基這樣描述電視,他說他的房子沒有電視,因為電視節目對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他會花很多很多時間就這樣坐在沙發上看著每一個正在撥放的電視節目。就算沒有看,只要人在家,他就會將電視打開,發出些聲音與光亮。簡直就像是寂寞的現代人唯一的慰藉(這句話他沒說,是我說的)。

租屋在圓山捷運站時,下班以後,我也常常花很多時間,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想,就只是躺在床上,看著那些卡通頻道撥出的卡通,或者探索頻道,或是國家地理頻道,或是旅遊生活頻道的節目。有的是介紹新知,有的是介紹旅遊,有的是美食節目。有太多太多可以看的節目了。讓我想起李渝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說過的(我真是該死到永遠只記得這些枝微末節的小事,老是不想面對小說課的理想與正題),她剛從美國回來台灣時,無聊就打開電視來看,發現台灣的電視節目真的是太好看了。

一個人租房子,一個人在家裡。洗澡的時候,也喜歡把電視打開。總是希望聽到外面有些聲音。有時很害怕太安靜的時刻。我是這麼的需要電視,以致於那些日子有時我甚至一個星期也沒有打開電腦一次。(如果是大夜班,就會在大夜下班的時候看一下電視,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然後開始補眠,睡到下午三四點,又因為睡不著而醒來,繼續睡,晚上起床吃晚餐,洗澡,出門上班。這些是題外話了)。

回到臉書。再一次引用電影《寂寞公路》中大衛福斯特的發言。當我們進行文學創作時,大部分的時間得不到任何的回應。我們只是坐在書桌前,或者電腦前,面對空白的稿紙或螢幕,不斷努力持續地寫著一行又一行的文字。讓自己能夠堅持寫下去的動力只來自自己的內心,自我激勵,告訴自己我的創作是有價值的。但當我們出書以後,暢銷以後,得到太多的書迷朋友的回應,突然之間自己好像真的成為了什麼。那種感覺讓創作時告訴自己的所有一切方法全部都失去作用。當打書結束,我們又要回到日常生活,回到創作,我們又要面對的是前期那種只剩下自己的孤獨的奮鬥過程。

這段話沒有辦法引用得很好,但大意是這樣。看的時候不免心有戚戚焉。臉書對於我的文字的影響是深遠的。因為有了臉書,我持續不斷寫的東西好像開始有了一些價值,有了一些回應,但這樣的結果讓我幾乎完全失去當我離開臉書,不為臉書而寫時,我到底應該(或我到底想)寫什麼的想法。所有東西只為了臉書而寫,只為了讓他人看到而寫,而忘了寫下這些東西最終的目的。或者說維持這個網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以後的自己不要忘記過去,能夠與過去的自己對話,並且想起來時路。

一開始關臉書時,我也很猶豫。我沒有把握說關了臉書會造成什麼影響。我仍然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使用其他社群軟體,看文推文,但發文的頻率明顯下降很多(因為那些都不是我所習慣的平台)。將可能分享在臉書上的事情與想法,一點一點積儹下來,放在心裡(不過很多沉澱下來就忘記了)。當回到筆記本,回到網誌,回到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說,想寫。不為了什麼人而寫,只為了自己而寫。像是一個人躲起來偷偷的哭,一定要哭,把想哭的全都好好地哭出來,不這樣做不行。大概是這個樣子。於是我又成為了我文字的主宰,也成為了我文字唯一的讀者。我又拿回了我的文字的所有權(即使她從頭到尾都不曾屬於任何人)。

有些人發現了我臉書關了這件事。我並不期待有人會發現,或者有人在意。我只是卑微的想著也許有人會因為沒有看到我的臉書發文而覺得生活好像少了點樂趣。

工作調職的事情還是沒有消息。二十四日截止收件以後,已經過了一個多星期了。當然依我在這間公司三年多的經驗,公司就是喜歡沒效率,喜歡拖拖拉拉,喜歡黑箱作業(什麼樣的時程都不公布),但每天接電話時還是不斷想著離開的事。想著到底會不會離開,到底會不會成功,什麼時候要面試。也會想起拋下工作去澳洲念書的學姊,想著她在澳洲的生活,想著澳洲的天氣與那邊的街道。想著在那間很有氣氛的義大利麵店,我們坐在靠窗的一張兩人小方桌,她對我說:「當你累積了足夠的負能量以後就會有勇氣離開了。」想著說著這番話的時候她的表情。等待的過程是如此焦慮難耐。

這周約吃熱炒時,友人大方的向我介紹促成他跟他女友相遇所使用交友軟體。下載很快,透過APP商店,一下子就找到下載完成。打開才發現需要使用臉書來當作帳號登入。但我現在臉書暫時停止往來,所以也就把這件事情擱了下來(又擱了下來)。說不定我也可以在上面認識一兩個有趣的人。當我躺在房間的床上看著天花板這樣想時,馬上就想起認識新朋友有多麻煩。

倒是如果真的有能夠健康的,不帶風險的,認識一些砲友,發洩一下生理需求,那是真的不錯。兩個人交換一下基本條件與資料,如果OK就約出來,看是要先吃飯還是看電影,也可以直接來,hotel費用兩個人平攤。做愛完之後收個東西就走人,或是隔天睡醒再走。不用有後續,也不會再聯絡,如果還有相同的需求,如果雙方滿意,也許還可以再約。大概就是維持著這樣的關係。

這樣啊,豈不是跟電影《被遺忘的新娘》差不多了嗎?女主角黑木華說,網路交友找到老公,這樣不就跟網路購物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