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一步一步前進

二月的結束。回到台北時,走在街道上,意外的有一種回到現實的感覺。

還真的忘記當初是什麼時候開始減重計畫。距離最瘦的那時候,跟現在相比應該有至少10kg的差異。還真是亂七八糟。至少開始第一週早餐晚餐替代計畫感覺還蠻好的,應該可以開始進行下一個步驟,午餐替代計畫。

希望能夠在三十歲的時候,有一個還不錯的體重數字。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二二八連假

是的,二月份即將接近尾聲。順利度過了二月最後一個上班日,也領到了薪水,於是回到宜蘭度過二二八連假。

情人節。該怎麼說呢?沒有約到H小姐,但H小姐仍然答應和我一起在前一個周日去看《關鍵少數》。電影很好看,十分的好看,跟我當初預期的一樣好看。在那樣的氛圍之下,我幾乎就要相信些什麼了。回去的路上,我如往常一樣陪著H小姐一起走回西門町。

現在想起來,我那時猴急又沒有安全感,急著盼望能從對方口中聽到我想聽的答案。於是我問出了問題,投出了我的直球,然而對方只是不斷迴避問題,沒有正面回應。或許我們還沒有到那邊,或許在H小姐的眼中,我們之間的關係僅止於朋友會是最好的結果。總之,被對方婉拒了。

當下的心情其實很平靜。像是期待了很久,覺得似乎有些希望,但心底深處還是覺得不太可能,於是自己先說服自己,當真的被拒絕時,心底的聲音馬上跳出來說:「你看吧!我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不意外。」沒有受傷,沒有。冷靜了幾天,依然繼續過生活,就像以往一樣。

自驗預言。

工作上時而順利時而不順。本周三第一次部門聚餐,選了天香回味,吃麻辣鍋的。為了歡送兩位同事離開本單位。仍然能感受到微妙的,與他人格格不入的感覺。沒有什麼特別的歸屬感。辦公室的邊緣人。

那天回到家的路上,一直想著邊緣人的事情。同事A對我說,你現在在辦公室只剩下XXX和我兩個朋友了。原來我在辦公室是這麼的孤單。

然而或許也因為知道自己的個性,不容易跟人家打成一片,自我意識太強,所以才會這麼努力追求工作上的表現吧。雖然不太可能發生,但如果有一天公司要裁員,如果我的工作表現不好,我真的沒有自信不會就這樣被踢走。就像是分組報告總是會找不到組員一樣。所以如果工作表現尚可,還可以被接受,至少在看待這個人的時候,還可以有稍微足以辨識或者記憶的點。

大概是抓周的時候抓到了一包熱騰騰的滷味吧。

最近比較少看書,也比較少寫文字。除了看個電影會寫影評之外,鮮少紀錄生活。多少也跟我正沉浸在黑暗靈魂三的遊戲有關。

運動的計畫並不順利。雖然拿到了新的悠遊聯名卡,也申請了ubike的會員,但總是遲遲無法,懶得又不敢去運動。害怕踏出第一步,害怕改變。但至少已經開始試著用綜合堅果、大燕麥片以及無糖豆漿取代早餐與晚餐。改變並維持新的飲食習慣對我來說或許比乖乖去運動還要困難。

我在生活習慣上倒是一個出乎意料保守的人。

說到保守。那天剛好有機會當面聽到一個反對同性婚姻,反對修改民法,支持另立專法的人的意見。對方說他不反對同性戀相愛,但他覺得同性婚姻是個幌子,最重要的是修改法律以後,背後綁的是性解放的觀念與教育的內容。

對方的性解放,就是國小就開始教如何自慰,國中高中教男男性行為,告訴學生「成為」同性戀不是壞事(對方認為同性戀是後天造成的),使得原本不是同性戀的人都會變成同性戀,大家都會變成同性戀。認為性別友善廁所根本不安全,會發生國小女學童的悲劇。然後同性伴侶領養小孩一點都沒有想過小孩的感受,小孩無法選擇他們不想在這樣的家庭長大。

還真是蠻典型的論點。

由於許多原因,當下我並沒有提出什麼意見,也沒有特別反駁。不過事後想想,這些反對的理由,背後都隱藏了滿滿的恐懼感。對於未來的恐懼,對於同性戀的恐懼,對於社會改變的恐懼。讓我想起以前看過一本書叫做「販賣恐懼」。

其實恐懼感沒什麼不好,恐懼感是危機意識,是引領我們掙扎求生的本能。但有時人對於恐懼感就像是過敏反應一樣。一點點的捕風捉影,就能夠馬上投射出不成比例,巨量的恐懼想像。我們可能會為了這樣的恐懼主動放棄許多現有的權利與自由。也許川普能夠當選,原因正是在於他販賣的恐懼更勝過希拉蕊。

雖然人類對於恐懼感有著近乎本能的反應,但另一方面人類的心靈又非常的懶惰。應付恐懼的情緒本身是需要耗費大量能量的,所以人們常常會久了就忘記。就像是遊覽車才剛出重大車禍,但搭乘遊覽車要繫上安全帶這件事情,若沒有法律強制規範,可能過沒多久主動繫上安全帶的人數又會銳減。

但我還是根本的覺得用販賣恐懼的方式宣傳自己的想法十分的不妥。若是在合理評估得失的情況下理性的拒絕是可以被接受,但如果只是覺得恐懼,或者是違背自我價值觀,就要另外一群人不能爭取自己的權利,對我來說就完全站不住腳。

對於即將到來的三月,迎接我的是假日班以及最晚班,希望一切能夠順利。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異星入侵》

很美很美的一部電影。電影結束後,我仍繼續坐在位置上,聽著片尾音樂,久久不能自己。這或許是近年來最美的,帶有詩意的,描寫關於人類與未知文明接觸的電影。

觀賞這部電影時,就像是在深夜的帳篷醒來,乘著夜色,一步一步走向山頂。精神恍惚不明,身體還留著夢境的感覺,步履維艱,只能慢慢往前走。風很大,氣溫很低。走到了山頂,找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來,看見遠方的日出緩緩升起。

這部電影回歸到了很有趣的基本,我們如何接觸未知,如何溝通,如何透過「語言」彼此瞭解。就算是在這個太多外星人與外星科技出現在電影的時代,當女主角第一次試圖跟對方溝通取得回應時,還是能感受到彷彿親眼目睹到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的喜悅。

電影的最後,當謎底揭曉,電影中所有畫面都被完美詮釋。人類突破了自身的界線,從線性走向非線性的存在,同時站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這部份劇情的處理,個人認為比星際效應還好。

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在於他帶來的是一種理解。就像是看懂了一組很簡潔的公式,或者心領神會了一首意境很美的詩。劇情堆砌綿綿密密,雖然步調不快,也沒有非常讓人緊張刺激的動作鏡頭,卻依然能夠感受到劇情推動的力道很強烈。可能不適合期待動作片或大場面的觀眾。但如果不介意他的冷調與緩慢敘事節奏,一定會喜歡上這部電影。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算是我近幾年來少數完整追完的日劇。

劇中一開始兩人以「事實婚」的方式同居,成為雇主與雇員,每月按時「發薪」。純粹工作上的關係,沒有摻雜什麼多餘的情感,如同陌生人以禮相待,相處起來很輕鬆。這個階段帶有「敬意」與「謝意」,對於彼此的付出抱持著尊重與感謝,使得兩人很輕易掌握相處的模式。

一旦兩人之間萌生了「愛意」,原本遵守的行為準則與規範就變得模糊。隨著劇情的發展,兩人之間在行為中注入了「溫度」,那是純粹帶著「敬意」與「謝意」的關係所沒有的溫度。但是雙方自己都有無法跨越的心理障礙,在那些無法對對方坦白的時刻,只有內心不斷感到痛苦與挫折。

此時,若兩人都選擇了逃避,那麼這段關係可能就此結束也不一定。但兩人最後都決定誠實面對自己的感情,所以平匡先生才能在36歲的生日成功跨越人生那一座大山(羞)。

或許愛情的困難之處,在於能不能夠接受這樣不完美的自己,也會有人願意包容一切的去愛。自我的膽小與懦弱只會傷害對方,所以在愛情之中,除了要相信對方的愛之外,也要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兩人共同努力經營(有時需要格外的努力),才是幸福長久的解答。

最後套一句鄉民的話:「結衣我老婆。」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分裂》

《分裂》是一部關於解離性人格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的故事。故事描述三個青少女被具有解離性人格疾患,又稱作多重人格的凱文(丹尼斯)綁架的故事。

故事分成三條劇情線,一條是女主角凱西的過去,一條是現在的時間線發生的事,第三條是醫生的觀點。或許因為電影劇情是驚悚路線,不免俗的找少女擔任被害者的角色,但又不想只是無腦的花瓶形象,所以添加了凱西過去所發生的事。最後兩條故事線合併,也帶出最後高潮的張力。

電影一開始凱西的孤僻模樣,與回憶的第一幕她與父親還有叔叔一起在吃飯的場景,我馬上就聯想到性侵害。性侵害犯罪有很大的比例是由熟人所為,而因為是熟人所以往往很難讓受害者第一時間勇敢站出來向外求援。這些回憶堆砌的橋段讓觀眾慢慢認識女主角。她面對丹尼斯之所以能夠如此冷靜,能在第一時間壓抑住恐懼,或許是因為她也曾經歷了痛苦,無法求援,只能靠自己努力掙扎求生的困境。

女主角過去經歷的一切,是覆蓋她一生永恆的陰影,然而她卻能夠從中獲得奮力對抗這世界的力量。死亡與重生。所以最後野獸看到她身體的傷痕,馬上瞭解到他們是相同的人,因為凱文許多人格的出現,最初的原因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讓他的心靈面對環境帶來的高度壓力不至於崩潰死亡,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這一點很有趣的是,人們鮮少能夠全然的替他人感到快樂或開心。但面對內心的陰影面,心理創傷與痛苦,以及從中掙扎求生所呈現的「生存本能」,卻能共感與同理。彷彿我們的意識之光照不到的地方,那廣大的黑暗中,面對恐懼與死亡的威脅,人與人的經驗是共通的。

或許是劇情所需,所以醫生最後必須死。故事對野獸鋪陳了這麼久,若沒有逼到無法回頭的走向,結局就會顯得疲軟無力。因此故事由寫實走向魔幻。然而我們依然在醫生的身上看到身為一名醫者的高度,永遠能夠站在同理患者的角度,盡全力為他著想,關心他信任他,可惜的是最後還是沒能來得及挽回悲劇的發生。全然的信任非常的困難,尤其面對一般人都難以信任的對象。醫生已經盡力了。

故事的場景是在地下室,多少象徵著某種心靈底層的狀態。當丹尼斯叫她們一件一件把衣服脫掉的時候,就像是在壓力與恐懼之下,逼得她們無法再有任何掩飾,她們最終展現的是她們赤裸裸的身體,原本的自我。通過考驗後,在警車上當女警問凱西說要不要跟她的叔叔回家時,她的眼中又再度找回了勇氣。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那心底的暖風

今天算是和H小姐的小約會日吧。

本來她今天被抓飛過夜班但請掉了,臨時起意決定好好找一家大醫院復健科看拖了好幾個月的受傷的手。找到凌晨兩點多,才找到星期六早上有門診的馬偕醫院。於是我就說要陪她去看醫生。

馬偕是相當大的醫院集團,有好幾個院區,這次掛號的復健科在台北院區,離我住的地方步行路程不到十五分鐘。我自07年上台北以後,倒沒生過什麼需要特別到台北大醫院看醫生的病(敲桌子),印象中最多到診所看過一兩次耳鼻喉科。對於「怎麼看病」這件事,經驗出乎意料的少。

馬偕醫院所在的建築相當巨大。一進去大廳,馬上震懾於那數量如此龐大的週末就醫人潮。許多的指示牌與告示,各類的規定與警告標語,還有形形色色的病人、家屬和醫療人員,一下子就讓我迷失了方向。我簡直像是第一次進到大城市的鄉下俗,感嘆於現代醫療體系是如此專業又便民化。回過神之後,前往服務櫃臺,怯生生地詢問門診的位置。

和H小姐一起到了門診候診區。因為支援網路掛號,所以前一天就把掛號的事情處理好了。病人到了之後,只需要在診間外的牆壁上的機器,插入健保卡讓系統載入資料,就算報到成功,接下來只要等叫號就好了。

本來想說是不是不太方便一起進去診療,問了一下H小姐,她說沒關係。診斷的過程中,醫生必須要適時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確認病人情況,又要視情況簡單解說診斷結果,還要給予建議以及囑咐病人應該要注意的事情。對於該解說到什麼樣的程度,什麼樣的事情又不用全盤說明,其中分寸拿捏取捨,倒是與我日常在跟客人應對的情況有幾分相似。

最後診斷出來是肌腱發炎,俗稱網球肘,不是骨頭有問題也不是手腕有問題,算是可喜可賀。不過談到靜養的部分就出現困難了。因為手是每天工作都一定會用到並且施力的部位,很難完全避免,又不可能不工作,使得復原的速度又會拖慢許多。不過只要好好照顧,多休息,多熱敷,搭配適當的輔具(護肘),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

醫生開了30天內六次的物理治療,以及一些消炎藥物和外敷藥膏。我們隨即前往同樓層旁邊的櫃臺批價,順便進行第一次的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的過程先是由治療師以超音波儀器進行深層熱敷,將熱度透到肌肉深處,再施以電療,最後再用熱水袋熱敷。每個流程大概十五分鐘,整套做下來差不多一小時。物理治療通常無法立即見效,需要持之以恒。很難想像如果哪一天我需要每天都進行物理治療與復健,那樣的日子會有多難熬。

接著前往大廳領藥。由於物理治療花了不少時間,我們的藥早就包好,排隊一下就領到了。

接著兩人便從馬偕醫院散步到捷運中山站,在中山站附近吃了烏龍麵當作午餐。

可以跟H小姐散步真好。今天台北的天氣不算太冷,有陽光有微風。跟H小姐聊了許多事,還得知她原來就是在馬偕醫院出生的。

吃完烏龍麵後,本來想去看電影,但剛好一點多,下午第一場的電影大部分都開演,第二場都要等到四點左右,於是作罷,就先回西門準備送她搭公車回家。

興許是兩個人都還不想分開,就臨時提案去西本願寺的八拾捌茶輪番所喝茶。

沿途可以看到許多今年台北燈節的燈飾與布置。今年的台北燈節沒有辦在花博公園,而是以許多展區的形式散佈在西門町周圍。人行道上設置了許多帳棚,可以看到大批的人潮排隊索取免費的DIY燈籠。

比起白天的門庭若市,我還是比較喜歡夜晚只有少少客人的八拾捌茶輪番所。因為沒有事先訂位,所以只能待一個多小時。我跟H小姐各點了一種茶,選了可以不斷自行回沖的蓋杯。她點了桂花包種,我則是選了打那烏龍。打那烏龍是原住民的茶種,少見而特殊的味道,十分特別。

跟H小姐聊天的時候,雖然我慢慢開始有意無意間拋一些球過去,但她並沒有特別針對那些做回應。但兩個人還是很開心的聊天,說話。有時候,僅僅只是人與人之間對話,聲音的交換,就能夠達到撫慰人心的效果。H小姐說她最近也有跟另外一個魔羯男往來,但兩個人還沒有進一步的發展。

至少我可以在她面前很幼稚的吃醋。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啊!感情這件事,又美好又虛無。至於之後的事,似乎只能留給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