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所羅門的偽證:事件》

「你果然是個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啊。」柏木同學這樣對著涼子說。

每每看到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就會想著自己能夠平安走過充滿危機的學生生活真的是不容易,不禁暗自地感到慶幸。

許多霸凌事件被視為「成長必須經歷的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像我們的升學考或者青春痘一樣時間一過就什麼都好了。然而,如果仔細去看霸凌的細節,往往會發現從中牽引的人數、型態與範圍比想像中的還要廣。也就是說,如果要處理霸凌,勢必要處理人際關係,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像是一大團緊密纏繞在一起的毛線球,難分難解。

再深究下去,以日本的社會來看,表面的和諧與聲譽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名譽受損,在以前是會選擇以死明志。日本的文化亦特別重視在團體裡的位置以及和其他人的關係,所以任何會導致自己被貼標籤,包括不合群、特立獨行或者奇怪的事都會盡量刻意避免。那些在班上有著不上不下位置的人,不會去霸凌別人,也不曾被人霸凌,選擇站在一個旁觀者安全的地方,看著事情發生。

所有人都只慶幸自己不會成為那個被霸凌的人就好了。然後柏木又會看著我們的眼睛,對著我們說:「你果然是個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啊。」

電影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松子死亡後,校長前往松子的家與其父母對談。整場電影的前半段,校長都表現出相當冷靜的態度,處理事情就是盡量將事情壓低,將範圍縮小(保護學生?保護孩子?),儼然是個相當保守的人。然而,當他面對松子的父親哭著質問:「我們告訴松子應該要勇於面對抵抗霸凌,到底哪裡錯了,請校長教教我們啊。」校長先生難以回答,幾乎陷入與家長一樣的崩潰。展現了其實教育者,對於教育現場的情況也感到深深的無力。

死亡事件發生後,校方和警方的作法相當簡單,確認了可能的死亡原因,在不驚動太多人的情況下將事情擺平。迅速的安排了少年科的員警前來為每個學生進行輔導,但是這樣的輔導只是迴避問題。心中的困惑依然建在,傷害不但沒有被撫平,反而更增加了孩子們內心的陰影。

到底誰好好聽過誰說話?誰在乎誰?誰在乎真相?

從一開始導師在全班面前痛哭懺悔道歉,說自己沒有好好傾聽柏木同學想說的話,沒有重視他的眼神,到電影後半涼子去向佐佐木員警索求證據,涼子向對方質問說:「你們真的有好好聽過樹理想要講的話了嗎?」不只是柏木同學和樹理,還有很多人都沒有辦法說出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涼子想說的話、大出想說的話、神原想說的話、森內導師想說的話以及松子想說的話。

佐佐木員警面對涼子的質問,則是反問說:「你不怕知道真相以後會更多人受到傷害嗎?」涼子回答:「我們早就已經遍體鱗傷了。」這不是一部探討「真相是什麼」的電影,而是告訴我們,重要的是「追求真相的行動」。這場審判無關乎校方或警方,因為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答案,然而如果孩子們要面對傷痛,進而釋懷,他們就必須要起身尋找自己的真相。

在電影後段,北尾老師問神原為什麼要這樣投入這件事,神原回答說:「我相信這是柏木用性命給我的試煉。」其實有很多的事,我們看著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時候,我們隱隱約約地覺得不對,這其中一定有什麼歪斜扭曲的地方,但我們選擇漠視,我們選擇三緘其口,我們選擇快步走過。

柏木的角色一直象徵著其他人心中對於正義與真理的支持,他整個人的存在,就是不斷在質問著每個人的良心。也是電影宣傳說:「說謊,是成為大人的開始。」的關鍵,如果沒有透過審判尋找真相,那麼我們在成為大人的道路上永遠無法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

在《所羅門的偽證》前篇中,有很多很多事情都沒有被好好交代清楚,希望在看後篇時能夠滿足所有的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