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社群網站 Social Network


這部片相當有意思,從預告片剛出來的時候就想看了。
只是一直沒有時間去看,就像許多其他的片子一樣。
以上是題外話。

這是一部描述臉書是如何誕生的故事。

不同於一般紀錄的片子,他是透過許多片段的串連。
並沒有特別強調關於時間的順序感,
在處理一些畫面上,更是採用過去與現在接話的方式。
有些有趣的手法,但並不怎麼重要。

也許很多人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會覺得有些無聊。
他並沒有什麼誇張的特效場景,或者酷炫的三低動畫。
場面的營造與切換上只是一般的剪接,
更挑剔一點,你可以說主角話說太多,太快,不太懂得節制,
完全是個活在自己世界的人。

沒錯,他就是。

哈佛大學的一個大學生,沒什麼社交生活,沒什麼人緣,
唯一特別的地方就是電腦技能點滿。而且非常的強。

所以他後來自己寫了臉書。

看到這裡會有種在介紹「勵志成長成功故事」的錯覺,
但很顯然不屬於這部電影,因為主角就是個「天才」。
這個字在這邊形容的真貼切。
沒什麼好勵志成長成功的,因為一開始就已經是完全體。

但整部片依然圍繞在社交上,也就是人與人的相處上。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以及毀滅。
我想最大的噱頭就是主角的好朋友為了一筆為數龐大的賠償金,
而控告了自己的好朋友。

看完之後並不會覺得這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過我想劇本的進行方式還是有意無意的帶到這方面的討論,
或許可以延伸出一些關於友情的描寫與議題。
雖然這些很有趣,但都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這部片最吸引我的地方正是主角是個天才。

還有什麼比看一個天才更過癮的事呢?
我說的天才不是在原有社會習慣的方面有還不錯的表現,
他可能是上名校,有個還不錯的女朋友,
或者應徵到一份亮眼的工作。

我所指的天才正是「具有絕對超乎常人的天份」。
那是一種才能,一種你無法忽視,無法逃避,
而且會一輩子陷入其中的才能。
你的生命會被他所綁架,你的選擇會被他抹去,
所有你所做的事都只是為了能讓這個才能發揮得更徹底,
讓這件事更完美。或者說保持著這樣的過程。

這樣燃燒的才能簡直就像漆黑夜裡忽然看到的火光。
火焰危險地燃燒著,只是站在旁邊都能趕受到他的溫度,
一個不小心還可能被拿去當作薪材一起燒掉。

但這樣的過程真的很過癮。

那個人的才能,
他的天才與他的存在某方面來說完全滿足了一種渴望,
人們對於超越突破自身的有限性,不完美的一種渴望。

撇開那些熱銷勵志書的內容不談,
事實上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太平凡,太平庸也太無聊,
我們的生活可能僅僅只是複製一些看起來還可以的人生範本,
然後一再重演那些老掉牙的故事。

可是當我們接受這些時,我們就注定落入泥淖當中。
無法再去完成任何事情。
因為是如此的不完美,所以無法被接受,連自己也不行。

所以我們必須要超越,必須要得到昇華。
當我們看見那些天才與他們的天份時,我們馬上就能知道,
這才是所謂的「禮物」。

我並沒有要提出哪些優秀的人種,或者種族統治或進化,
這些想法對我來說是完全愚蠢的。
因為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人是天才。
就算優秀的基因,優秀的家庭背景能夠傳承,
但許多也頂多表現出社會大眾一般所接受的「優秀」而已。
而事實上那樣的優秀並未這麼值得拿來說嘴,
也就未有較其他人更高的價值。

那些人只會藉由他們世俗的「優秀」,來滿足一些世俗的欲望。
這樣一點都不值得去說。

因為相較之下,能夠發揮所長的天才所完成的事,
甚至是他在實踐他的天份當中就是一種價值。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三篇論文
一口氣提昇了當代科學的水平到一種起飛的狀態。
我指的是這樣子的價值。

當然我也很希望能夠在生活中多認識一些優秀的人,
一些能力很強,或者我能夠認同他的的能力的人。
唯有不斷告訴自己還有這樣子的可能,這樣子的方式,
才能有進步的方向。
或許終其一生還是要接受自己只是個能力有限的凡人這個事實,
但在追求完美的途中,才能將靈魂淬鍊,
最終達到一種自我昇華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