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罷工第一回合總結

長榮靠著事前準備,撐過第一波衝擊,大刀闊斧的砍班,毫不手軟的賠償,一次到位的取消,長痛不如短痛。

只要維持「現場冷處理,媒體上持續保有聲量」、「降低罷工人員放棄罷工回到線上的門檻與壓力」、「展現賠償的誠意與自責自家公司的員工造成社會不安(把公眾化的事情重新定義為自家內的事)」,以及「以法律行動和招募人力施壓工會」,就能慢慢把罷工逼到角落。

然而公司以戰爭狀態動員各部門人力,造成負擔過大,暑假旺季又即將到來,又或者出現偶一為之的脫序行為,都是隱憂。

罷工方第一波幾乎都在刷「地勤內勤衝突有多誇張」,澄清「罷工是否合法」、「罷工很重要」、「罷工一定要成功」這類的話題。

後來有了「到機場現場關心地勤」、「到凱道跟蔡總統講維也納的事」與「罷工團結大會」。最成功的大概是維也納的部分,咬住長榮如何逼迫外站空服員。罷工團結大會則被「學妹上高台」事件掩蓋了。

接下來幾天,出現方向的轉換,開始出現懶人包或一頁截圖說明,大量重複的散播相同內容,頗有集中火力的味道。如果說長榮傳統媒體關係良好,那空服員的優勢就在平常累積的大量粉絲,成為了突破傳統媒體的管道(不只靠報導者與苦勞網)。

成立了「一起陪空服罷工」的粉絲團,以驚人的聲勢累積粉絲數量,但議題多在解釋「罷工是否合法」、「罷工沒有突襲」、「罷工訴求合理」、「空服員有多辛苦」以及「長榮有多過分」。粉絲團成為各界反長榮的外人的舞台,討論無法聚焦。

直到工會成員出來表示願意在某些議題上「讓步」,公司與工會雙方又開始可能產生交集。

於是先試水溫,拋出了日支費、勞工董事與禁搭便車。

這或許是關鍵點。以前二十幾次協商沒過,是因為關注度不夠,會員們往往只是大概知道工會有在努力,其他沒什麼意見,現在開始罷工了,所有當事人全部都在封鎖線裡面,又獲得全國的關注,那議題該如何取捨,哪些可以讓步哪些不能讓步,要怎麼跟長榮談,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要同進退可是別人不一定想。

雖然罷工是靜坐在那邊,目前有舞台、有吃的有喝的還有有遮雨棚,身處在封鎖線裡面還是累積了不少壓力。與其聽那些外人隨便講罷好罷滿,絕不讓步,不如速戰速決,才能在士氣最高昂的時候獲得戰果。

八項訴求裡面,對於參與罷工的空服員來說,一回到線上馬上可以享受的就是日支費跟過夜班,所以如果要談,先從這兩點開始談起。至於長榮最不肯妥協的禁搭便車,就算堅持到底,努力談成了,對於參加罷工的人也無感,因為根本沒什麼差,頂多大家一起共享成果,但要讓長榮對這點妥協卻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先談完日支費跟過夜班這兩點,工會就能繼續得到罷工人員的支持,也讓大家壓力不要這麼大。剩下的訴求就比較有餘裕再討論。到這個階段就叫且戰且走了。

如果工會還是堅持全面勝利,重點就在政府出面施壓,或者公司方再做出什麼樣的事情自爆,讓風向一夜之間全部支持工會方,但這也只是增加談判的優勢,要靠工會這樣的勢力扳倒整個長榮集團,而且能全身而退,幾乎不太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