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寫在罷工結束投票開票前

因為我身為內勤,但私下又有一些空服員朋友,太靠近兩邊的出風口,結果是我常常也不知道風往哪邊吹。

有鑑於我從可能罷工的消息傳出來,到罷工投票,到開始罷工到現在,常常會在辦公室被問說:「你去問問你的空服員好朋友到底有沒有要罷工?」「你去問問你的空服員好朋友到底她們還要吵多久?」「你去問問你的空服員好朋友什麼時候要回來飛?」,好像讓我比別人更多了一點看待事情的角度。

基本上就閒聊,沒特別要說什麼。

※關於突襲罷工

重點不是兩小時,而是工會有沒有把「在盡量降低對旅客不便的前提,讓罷工對長榮造成最大的影響」這樣的考量放進去,還是只是一昧的覺得要讓航空公司完全沒時間應對,造成最大損失。

先不論訴求,真的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諒解罷工嗎?「算不算突襲罷工」對長榮來說一點都不重要,重點是旅客會不會覺得被突襲。

至於航空公司要不要提醒。那買暑假的票,要不要提醒可能有颱風?買冬天北國的票,要不要提醒可能有暴雪?

※罷工都是為了錢?

雖然還是有空服員想一起說 #我長榮我驕傲,但這次依然催出八成以上的罷工同意票。八成的人認為「沒有其他手段了,只能罷工!」扣掉一些被拐被騙的,難道不是明顯的警訊嗎?

與其說為了改變長榮的威權文化,不如說他們只想改變空服管理單位。然而諷刺的是,空服管理單位大概是全公司最重視溝通(各種管道),推出最多獎勵方案的單位。

因為這微妙的落差,才有了工會茁壯的空間。很多時候空服員覺得自己吃了管理單位一記悶棍,沒辦法循內部管道抗議,只好回頭找工會。

今天就算全部訴求都打槍了,只要公司搬出新的一套讓所有空服員信任滿意的管理方式,罷工一定馬上結束。

至於空服員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這麼輕鬆?看看那嚇人的離職率也許可以解釋。

※不對稱的談判

資源少的一方藉由握有足以造成巨大損失的手段當談判籌碼,讓資源多的一方考量和平紅利後退讓。因為不對稱,資源少的一方若不用付出太多代價而有所斬獲,就可以說是勝利了。

也可以藉由普世價值的號召來增加談判空間。在普遍認同企業社會責任的時代,有時無形的企業形象比有形的產品服務還更值錢。

資源少的一方能把另一方拉上談判桌,就已經有利。結果你氣到不談判,直接開戰,那又會回到比誰的資源多,誰的拳頭大。

※工會何去何從?

儘管這次工會有一些作為,私底下被許多空服員罵得要死,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會員還是肯定工會存在的價值。若回頭檢視,工會當下的確也沒有其他更有效的武器來對抗公司(輿論沒有起來,工會又覺得政府插手都是站在公司那方,而要求政府保持中立)。

雖然台灣工會比率很低,罷工更是少之又少,但在航空業這個圈子,這幾年這些事可沒少過。這次工會的表現被會員看在眼裡,也被社會大眾看在眼裡。

罷工結束後,不只公司要重建空服員對公司的信任,工會也必須如此。要做的事情很多,這是下一回合的起點,一切重新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