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五月天二十週年

五月天在今天的大安森林公園結束了他們的二十週年出道演唱會,生日快樂。

這或許不是他們演出中最華麗的一場,也不是最賺錢的一場,卻是讓他們能夠重新回到原點的那一場。二十週年,人生中能有幾個二十週年。

You have to start at somewhere.

當演唱會接近尾聲,他們在台上聊著當年的一些種種。那個二十年前的他們,也許完全無法想像可以走到今天這一步。然而當時的他們,想著只是一天一天走下去,唱下去。

這個星期,老實說準備的不是很專心。書越讀越心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該怎麼辦。但似乎也只能努力稱過剛開始的這一段時間。希望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東西,最後能夠稍微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

先跨出第一步,讓後面步伐跟上,然後繼續向前。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紅燒牛肉

趁著上班時間,電話與電話之間數秒到數分鐘不到的空檔,研究了一個下午的紅燒牛肉。

如果說進廚房的人,喜愛料理的人,難免想準備一兩道菜式當作自己的「手路菜」,那麼紅燒牛肉絕對是端得上檯面的好選擇。

紅燒牛肉,一般作法是選一塊上好牛腩,先將牛肉切塊略為炒過起鍋。薑片蒜末爆香,加入牛肉與辣豆瓣醬拌炒(這辣豆瓣醬是外省口味的關鍵),再加入高湯或清水,直至牛肉沒入水中。接著放入蔥段與適量的醬油,慢慢燉煮至牛肉軟Q入味(這個動作即是紅燒)。最後將切塊的紅白蘿蔔一起燉煮,待蘿蔔軟熟了即可上桌。

一鍋紅燒牛肉,在重要的場合端出來,不僅下廚宴客的人有面子,作客吃飯的人也有口福。不論作為一道菜餚,甚或是配上一碗白麵白飯,那辛香料的香氣,經由燉煮融合一鍋的鹹甜滋味,油脂、豆瓣醬與醬油協力煮出的美妙醬色,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綜觀網路上各家分享的食譜,紅燒牛肉雖為宴客料理功夫菜,但在許多人心中,更重要的卻是作為家常料理的那一面。一鍋家常的紅燒牛肉,家裡餐桌上的紅燒牛肉,象徵著遙遠的成長記憶,屬於母親的料理。

有的人煮一鍋水,牛肉不分切,連著蔥薑蒜酒一起煮透了才入醬油調味。有的人直接一次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炒熟再加入水與醬油去燒。有的人加蕃茄有的人加馬鈴薯。

還有的人堅持分煮牛肉、牛筋各一鍋,燉了放涼,隔日再燉再放涼,煮了三天三夜,過程中不斷翻攪,就怕沾鍋燒焦。直到牛筋牛肉兩鍋醬汁濃稠油亮。接著兩鍋併成一鍋,放入些二砂收汁,上桌。因為費工,一次煮的份量較多,順便分送親朋好友聯絡感情。送的時候,還跟對方堅持不可加水拌麵,只可配飯。吃的方法講究,為的就是怕浪費一鍋好菜。

日常料理的存在,帶我們重新回到了記憶中的餐桌,舊日時光,美好的夢。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未來還是好近又好遠

經過了一整個星期,終於把雅思考試的聽說讀寫四種考試模式弄清楚了。應該說比較知道方向。

寫作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圖表分析,第二部分是小論文。聽力則是四十題的配合、拼字與選擇。閱讀也是四十題,三篇大作文。口語則是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第二部分是小卡自述答題,第三部分則是訪談。

除了看了許多介紹答題技巧的文章與影片之外,還看了一些觀念釐清與提醒。網路上的資源非常非常多,以致於我迷失了一些方向。不過總算整理成一個簡易的課表,接下來就可以按表操課,希望能夠漸漸的感受到英文的進步。

還是先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準備,如果三個月不行就維持原案六個月。英文不要急,慢慢將遺失的找回來。希望如此。

未來還是好近又好遠。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我不是歸人,我是馬

下班回家的路上,一邊想著等一下要準備看的英檢教材,一邊想著離開這個地方。

從小時候離開蘇澳,長大離開宜蘭,現在到台北生活已經十年。記憶中,每一次搬家,每一次遠行,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或許這樣的特殊經驗使得我始終無法在某一個地方真正長久的安頓下來。彷彿呼應某種未知的召喚,每次過個幾年,時候到了,就要改變,就應該動身啟程前往更遠的地方。

進公司四年多,搬了四個地方,換了三次單位。然而內心依然有一種恐懼,好像一旦我決定停下來,失去改變的能力與勇氣,我就玩完了,我的人生就結束了。生活是現實的,而現實的本質是冷漠和殘酷,以及存在其中的掙扎。

像是《黃金時代》裡所說的:「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所謂的故鄉,是心裡的故鄉,存在於無法跨越的時間之流的彼岸。而現實中的老家,則是家人在的地方。人在哪,家就在哪。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我是馬。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時間是不等人的

雖然夜深了還是記錄一下。

大概摸索了兩天的時間,蒐集了一些資源,雖然情況沒有好到哪裡,但我想從那些準備建議開始整理資料。

每天該閱讀的篇章數,該聽的聽力教材,該寫的東西,都不可以少。一定要強迫自己練習。進步是靠慢慢累積的。

跟去年去英國的友人R聊天。她也如同許多人一樣,告訴我雅思不是重點,重點是想讀什麼,為什麼想出來。她也認為我應該先準備學校,因為在準備學校的過程中,可以慢慢釐清自己的方向,而且沒有拿到offer什麼都是白搭。此外,她更覺得我應該試試看趕在今年就出國。「時間是不等人的。」她說。

如果真的沒有特別想念的主修,她覺得我也可以考慮拿打工度假簽。每當她面臨經濟壓力的時候,她都不禁會想著不讀書單純拿打工度假簽似乎也不錯。至少不用去背貸款。

她也跟我分享了在倫敦當地的學費、生活費與房租的概念。一年大概要花到四萬英鎊,但因為她有男友一起生活,所以費用又省了不少。

不過她不喜歡美國,覺得那邊就是俗氣。不如歐洲跟英國好,有多元文化的內涵,是流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而且說英文。

當人生決定要改變方向的時候,突然道路就開闊了起來。

在這個行業,這麼多人每天的工作就是飛來飛去,社群網站上總是能看到數不完的各地旅遊美照,怎麼可能不讓人羨慕又嫉妒。而且人家錢領得還比你多很多。

但想想也不是真的想要那種每天飛來飛去的生活,而是想要真的離開台灣,在國外過日子。飛來飛去都是假的。

自己也心知肚明天底下哪有一定完美的事,不過與其待在這種不上不下的位置,面對前途茫茫,不如去拓荒。寧可坐在奧迪裡面哭泣,也不要坐在TOYOTA裡面放空。

不過這些想法的前方還有許多關卡要過。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一步之遙的夢想

Day 1

關於準備雅思。還抓不太到方向。輕鬆的在雅思版上瀏覽文章,看看人家分享的心得、方法與書單。存了幾個好用的網站,幾個練英聽的網站,看了幾個youtube上面分享的影片,下載了幾個APP,擬定書單後要再去買書。

前幾年考多益,進公司前考一次,滿三年又再考了一次。兩次都是吃老本的裸考。雖然說成績還算可以,但一點都無助於挽回不斷下滑的英文實力。

這次準備雅思,總算碰到了聽說讀寫四樣都要考的狀況。或許現階段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單字量不夠多,還有拼字正確性的問題。當然寫作時對於文章結構的掌握也不是很好,這些都還要再加強。

相當漫長的道路。彷彿回到了當兵的第一天一樣。當然如果之後真的出國了,我想在國外待的第一晚可能會更像是當天第一天的感覺。

去年出國,現在正在英國讀翻譯的學妹問我,之後想讀什麼,我也真的說不上來。至少就目前來說,第一關是英檢,是雅思。全力準備,至少拿到7.5以上,再來談想讀什麼或許都不遲。如果連第一關都過不了,那或許證明自己的決心也不過如此而已。

腦中浮現著電影《火星任務》裡面,馬汀說的一段話。當他一個人被困在火星,只剩下漫長的等待,而且也不一定能夠活著回到地球,他是這樣說的:「我每天都會去看看地平線,只是因為我可以。」(Every day I go outside and look at the vast horizons. Just because I can.)

或許出國這件事對我來說也是這樣。我常常哀怨自己沒有機會,覺得害怕沒有勇氣,然而跟其他許多人比起來,我幾乎只有一步之遙,就可以達成脫離鬼島的願望。我發現自己竟然是如此接近那個過去常常掛在嘴邊的夢想。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大概是這樣

「這世界沒有人會為了你改變你自己而感激你,但會因為發現你做自己而愛上你。」

「總之先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做自己。」

「然後如果有人願意走過來,也許可以一起在人生中並肩同行。」

「大概是這樣吧。」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你的移民我的夢

難得宜蘭竟然沒下雨。

下午去早市大採購一番,晚上去找老同學配眼鏡。說是配眼鏡,其實只是將舊眼鏡的鏡片換新的。已經忘記當初是什麼時候配這副眼鏡的,到底有沒有經過當兵那一年我也不確定,不過鏡片已經刮得差不多了。雖然影響不是很大,但還是想要趁機換一下,就約了時間拜託對方幫忙趕一下讓我在回台北之前可以拿。

難得捧場,就帶了一杯飲料順便去跟他聊天。聊著聊著才發現對方已經開業三年多了,時間過得好快。一樣的,兩人聊了許多工作的事,聊了些對於生活的想法與近況,還互虧了一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考量跟安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惱。

剛好聊到他有一個顧客是在幫忙辦澳洲留學工作的,那個客人說現在澳洲也缺驗光師,所以可以申請技術移民,只要再多補完兩年課程就好。我也跟他聊了去年跑去澳洲讀書的學姊的事。

距離學姊去澳洲展開人生新計畫也滿半年多了。如果要申請畢業後的工作簽證,則需要至少在當地讀書滿兩年以上,所以也算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一的計畫。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離開之前,我們曾經吃過一頓飯,剛好是去年的今天,三月十九日。我還記得我們吃飯的餐廳是一間座落在台北市巷子內,相當別緻的義大利麵餐館。我們坐在二樓靠著大片落地窗的兩人座,一張小圓桌。

餐廳好不熱鬧。那時兩人已經好幾年沒見面了。總之,當時兩個人聊了許多自己的近況。她跟我說她九月要去澳洲讀書,都申請好了,讀完之後在當地找工作,然後看看能不能申請到永久居留權。

短暫而愉快的用餐時光中,我們各自吐了不少工作的苦水。她跟我說,我之所以還沒有辦法下定決心離開,可能是因為我的負能量還不夠多。當累積到足夠的負能量時,也許就是我離開的那天。

不知為什麼今天晚上特別特別的懷念這件事。於是在等電腦系統更新的時候,順手查了一下讀書移民的事。查了可以去讀的學士學位選項與收費,查了雅思的收費與考試準備方式,還查了申請澳洲永久居留權的規定。如果今年九月考好雅思申請學校,接著申請就學貸款,也許最快明年二月三月就能夠去讀書,又或者延後至明年九月。

屆時,一切猶如裝滿燃料的火箭發射。在短暫的倒數後,「轟!」一聲引擎點火,底端冒出熾熱火光與大量白煙,巨大的火箭緩緩上升,在天空中畫出一完美弧線,頭也不回地朝向未知的太空飛去。

如果我真的準備,或許三十歲時真的能夠在澳洲開始新人生也不一定。

人生啊!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他人經驗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得到過,為什麼還會想要去擁有?

若生而為人,想像僅能立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範疇,那麼我們為何總是能夠相信有更好的可能,不斷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愛情,或者死後的天堂。

我們的慾望究竟來自於何處?驅使我們往假想的未來前進的動力是什麼?

對於美好的想像,參考基準擺盪在自我經驗與他人經驗之間。當我們身處在這個世代,透過網路社群緊密的分享連結,自我經驗作為想像的參考基準的價值就會越來越低,取而代之的,則是無限上綱的他人經驗。

我們像是被迫二十四小時緊貼著每一個我們眼前的螢幕,距離近到努力轉動眼球也看不到螢幕之外的地方。我們放棄去體會,放棄去思考,不再相信或具有個人經驗(變得毫無價值)。我們只看見他人,只聽見他人(為了他人口中正確的事,為了正義)。然後我們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都認為是自己的。

但那些都不是我們的。現代人感受到相對剝奪感,感受到日常的絕望,感受到失落。不曾擁有的他人的現實成為了我們假想的現實,我們以為藉此向上昇華,實而向下墜入慾望的地獄(注定的破滅)。

記得曾經在書中讀過一段話,十分的有意思。作者認為,人類是唯一一種能夠想像出超越自身的存在的物種。人類產生宗教,人類擁有信仰,人類分享救贖的道路。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夏天是炸雞的味道

捷運車廂門的嗶嗶聲就像是紅綠燈的黃燈一樣,彷彿告訴大家:準備好要衝了嗎?

今天星期三,週間的休日。可以這樣在週間放一天假的感覺真的很好。昨晚一點多才睡,一路睡到了十一點多。醒來,躺在床上滑一下手機,等著腦袋慢慢轉醒,然後思考今天要做什麼。

幸福啊!

前幾天在NET買白襯衫時,也稍微逛了一下特價區的衣服。目前雖然已經接近換季,但仍然只給出五件五折的折扣。可能是存貨太多,可能是冬天還沒走遠。一直很想給自己添加一件厚外套,穿在身上能夠完全保暖的那種。但心底深知現在已經是冬天的尾聲,且台灣的冬天大部分都沒有冷到需要全副武裝的程度。理智正常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最後還是忍住沒買。

今天走在街頭,天氣不算晴朗,卻也沒有下雨,倒是冷風不斷的吹。出乎意料的,那樣的冷風吹在臉上幾乎冷到讓人覺得有些不悅。上一次冷到不爽是在札幌車站外等巴士的時候。彷彿是在嘲笑前幾天做決定的我。但氣象新聞又說,這一波也就冷到今天了。

如果夏天有個味道,也許這個味道會是炸雞的味道。

相信不久以後,很快就會讓大家熱到忘記冬天的模樣。人們會急著換上短袖短褲,睡覺開始吹電扇,比較急的已經開始開整晚的冷氣了。收好的夏裝紛紛被拿出來換上。女生穿上比基尼站在鏡子前面擔心自己的身材,賣冰的業者晚上作夢開始會笑。太陽熱情的為整座島嶼加溫。那樣無止盡的夏日光景。

與友人在金色三麥慶生時,我們聊到小時候暑假都在幹麼這件事。一時之間還真的想不起來。沒有出國,家裡小時候的經濟情況根本無法負擔長假出國旅遊這件事。國中以前,可能偶爾有過幾次家族旅遊,或者與爸爸的同事的旅遊。還會去練管樂。國中以後幾乎都會上輔導課,也沒有全家一起出去旅遊過了。

小時候的暑假,真的就是閒到發慌。還在蘇澳時,會在家裡打打紅白機,跟附近的小孩很不熟,也沒有真的一起玩過幾次。也許那時候就可以看出來我是個很不會交朋友的小孩吧。之後搬到冬山,比較常去朋友家,不過實際次數也是少得可憐。還真是沒什麼童年。

小時候不能理解為什麼爸媽要一直搬家,長大以後雖然比較知道了(一方面為了投資,一方面為了讓我們可以在羅東這個學區,也因為希望給我們自己的空間),但還是很羨慕那些可以好好在一個地方長久居住的人。也許下一次找房子應該認真找個有廚房的地方。

倒是身邊兩個女性好友都不約而同的建議我應該要開始物色套房,背貸款買房子。或許是因為兩個都是剛結婚以及準備結婚的人,在她們擇偶與考量是否結婚的時候,男方,或者說雙方能否有個房子,可能是很重要的關鍵。真是活生生又殘酷的社會期待啊。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囍餅

離開前,站在捷運站對面的公車等候亭。不知怎麼地,我轉過頭去,對她說:「雖然妳跟他早就已經在一起很多年,但畢竟是剛結婚。如果他敢欺負妳,或者對妳不好,妳一定要跟我說!」她笑了笑,說:「那你想幹麼?」我說:「我就讓他知道我的厲害。」說完我們兩個都笑了。聽說自從兩人宣布結婚以後,新郎的生命安全多次受到各方的威脅。

「我只是想讓妳知道,我會永遠站在妳這一邊支持妳。」我說。

儘管這不是愛情故事,有時我會想著,我的人生永遠不可能回到某個時刻再遇見相同的妳。就算是平行世界裡也不會。不會有人相仿,也不會有誤會,故事不會依照相同的方式重現,因為妳是這個宇宙裡獨一無二的妳。

夜裡的貓空纜車好安靜,整座城市都好安靜,車廂在纜繩上緩緩的運行,時間也跟著慢了下來。彼方繁華的街道是暫時忘卻的日常,沈默而遙遠。剩下一些風的細語,輕聲呢喃。

回來的捷運上,我們隨意亂聊著。我說,幸好我不是女人,不然我一定不想找個男人嫁出去,我一定會覺得這世上的男人怎麼都這麼蠢。妳說,總會找到能夠相輔相成的另一半,只是,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妳親自帶來的,我們分著吃了一半的囍餅,附上妳與妳的他的謝卡,還收在包包裡。

先看價值

星期日早晨六點多,再一次成功的被隔壁房客的鬧鐘吵醒。昨晚一點多睡,並不算特別晚。最近一直想改掉晚睡的習慣。也許恢復到十一點左右睡會更好,但不知怎麼的就是很難。

昨晚晚餐幫朋友慶生,在大直美麗華的金色三麥。這是我第二次在金色三麥用餐。雖然只有三個人,點了一份披薩一份大拼盤還有一份燉飯,每個人再各點了一個飲品,但結帳時還是結了兩千八。加上蛋糕的錢五百八,以及買襯衫(我的白襯衫真的需要換了)的一千一,昨天就花了三千多。

以前窮的時候花錢花得很心虛,很不捨,直到後來自己賺錢,才開始慢慢調整這種感覺。然而每次花錢時總是要提醒自己,單純想著「只維持最低生活所需就好」是不必要的,不要只看價格,還要看價值。窮沒有錯,節儉度日也沒問題,然而我認為最大的後遺症是窮過一段時間,會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很深很遠。

因為缺少花錢的經驗,所以使得花錢的時候總像是抓不準距離一樣,有時太過在意有時又太過不在意。不希望自己什麼都捨不得花,捨不得到最後,只會被認為是無意義的吝嗇。又不希望落入揮霍的另一個極端。很羨慕能夠在兩者之間維持適當平衡的人。

我也希望馬上能夠進入年薪百萬的行列,能夠在財務上更自由,但依照目前的工作與公司的制度,最快還要再五年到十年,才稍微有可能有機會。就算自己滿足於現在的工作,但說到錢的份上,總還是會覬覦著其他更高薪水的可能。人生好難。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你的正常不是我的正常

反對將一些性教育的內容納入現行教育體系的人,認為那些教學內容是同志的陰謀,是宣揚性解放者的陰謀,旨在使青少年性別認同錯亂(套一句他們會說的話:男不男,女不女),進一步成為同性戀。

這種說法的前提在於認為人類成為異性戀是相當「正常」的一件事,認為我們的構造就決定了我們應該要做什麼,應該要怎麼相愛。像是一隻鳥有了翅膀就應該要飛翔。這種詮釋「正常」的方式,就像是認為「學生就應該不要有太多意見每天乖乖讀書」、「一畢業就應該像大家一樣好好找個工作」、「結婚就應該是一夫一妻」,又或者「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買房,結婚,組成家庭,生小孩」。

這些被認為「自然而然」跟「正常」的事,其實一點也不正常。多的是人失業,找不到工作,工作不穩定,或者只能接受派遣。家庭可能單親,可能父母離異,又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家庭樣貌。又或者,像是有的人就是找不到對象。於是這些人在他們眼中,就像是有翅膀卻不願飛翔的鳥,都是變態。

所謂的正常,就像是對著有身體障礙的人說是你自己的問題,對女性說是你自己要有月經,又或者對憂鬱症的人說為什麼自己要想不開。

把「正常」掛在嘴邊,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要正常的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帶來的傲慢。

新兵招募

中午十二點十四分。週日的早晨,六點就被隔壁房客的鬧鐘吵醒,他的鬧鐘斷斷續續響了四十多分鐘。昨晚近兩點才睡。掙扎到七點,又繼續補眠,一路睡到十一點半。

今天是台大的就業博覽會。跟H說了以後,她只回:「現在在那種攤位已經找不到適合我的工作了。」在面向新鮮人的就職攤位上,釋出的職位資訊大部分都屬於比較低階的位置,對畢業快六年,已經可以說是業界資深人員的她來說,的確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去逛的價值。

但我依然是在那種總是會有源源不絕的大學畢業生剛進公司就會被分配到的部門,沒有什麼不可替代性,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個人重要性。每天做著總是要有人去做的工作。

如果以戰爭來說,我現在還是一般兵,頂多算是個老兵,每天還是要跟著大部隊衝鋒陷陣,征戰沙場,而H已經是後方的參謀職位,做著複雜的文職工作,就算去那種新兵招募的場合,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如果在前線部隊繼續往上升,有可能最後只是當到老士官或勉強升上少尉就會退休(或者戰死,這裡是指換工作)。還真是寫實的譬喻。

也許還是應該去走走,假日一直待在家裡真的很不健康。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止水

經歷了72小時的冷食,更精確的說是燕麥片加上綜合堅果再加上豆漿,終於在剛剛受不了去吃了第一頓熱食,五個韭菜水餃跟五個招牌水餃。一天三餐連續三天同樣的食物,的確有點困難,並不是說已經再也吃不下那些燕麥片與綜合堅果,只是身體突然非常渴望熱食,想吃點暖呼呼的東西。

自從連午餐都開始吃燕麥片之後,中午就多了些午休時間。吃燕麥片止餓的效果比我想的還要好,我幾乎不會在正餐與正餐時間之間感到飢餓。而且一碗左右的份量,對於吃飽之後的負擔感明顯降低。

一開始喝豆漿會瘋狂腹瀉,現在也已經改善不少了。但我認為主要還是歸因於喝的是義美豆漿,如果改喝統一,可能依然會拉到天荒地老。

剛才吃下第一口招牌水餃其實有點感動。彷彿味覺的敏銳度因為這樣近於苦行的燕麥片馬拉松而略有提升,能夠感受到比較豐富的層次。

已經把下週的午餐也全都取消了。要繼續過只有燕麥片的生活。心如止水啊。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羅根》

這部電影應該說獨一無二了。電影能帶有如此強烈的感動,演了十七年的金剛狼本人與X教授是最重要的原因。未來年輕的觀眾看待這部片,都不可能再如我們一樣的感受到大螢幕裡外,那真實流逝的歲月與其意義。

年輕時的我們有的是時間,有體力有能力有野心,曾經的金剛狼也是,活躍在大螢幕之上,大殺四方,拯救世界。但對這匹暮年之狼來說,當時的威風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揮之不去的無力感,感受到生命前方的旅程黯淡無光。

這部電影最觸動人心的部份,或許正是在於我們看著他,對發生在自己與身邊的人的命運感到失望,痛苦,備受折磨,卻仍然願意窮盡所剩無幾的生命,成為那個查爾斯心中一直相信的羅根。

一輩子無法擁有一個安定溫馨幸福的家的羅根,就算偶然依憑在幸福的人的身邊,常常也只會帶來不幸,招致殺戮,但電影的尾聲,在付出一切以後,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親人,羅根的生命藉由蘿拉而得以延續,血脈的傳承。

劇情的部份雖然略顯黑暗,但比起近幾年場面一個比一個大的超級英雄電影,有時候我們真的就只是想看看我們喜歡的角色。不必對抗漫天襲來的外星大軍,也不用對抗千年不死的變種老祖,而是回到說故事的基本,感受情感的深度。

電影在拍攝羅根戰鬥的部份毫不馬虎,該見血就見血,流暢與暴力的程度堪稱近年來超級英雄電影裡成功的少數。讓這部金剛狼系列最後的搏命演出,成為沒有虧待觀眾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