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第一週過完了。好久沒有連上五天班,比我想的還要更疲倦一點。
總體感覺來說,這週的狀況似乎比上週好一點。雖然前幾天還是挺絕望的,但星期四與星期五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主管施加的壓力減輕了一點。
星期四早上開會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平常開會時,我們會陳報個自責任航線的狀況,然後主管會告訴大家他希望的目標業績到多少。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那一天,由於月初通常業績不太好,於是在大家一輪都報完以後,主管(試圖)用較為輕鬆的語氣,跟大家說「希望這週業績可以做到XX%,大家有沒有信心?」
說完這句話的主管看向大家,我們七個人,有的回望主管,有的迴避了眼神,有的則看向桌面的資料,霎時間整個會議室安靜到掉落了一根針都聽得見。沒有一個人,就算是勉強回覆的勇氣也沒有,就算要敷衍也辦不到,這份令人沮喪的沈默持續了好幾秒。
我似乎逐漸可以開始理解所謂的業務形象,為何總是與那些過於正向的信條,彷彿免錢的心靈雞湯,還有諸多激勵士氣大會有關。
有時候業績的確跟努力沒什麼關係,卻又跟努力高度相關。但無論是否努力,無論是否因為努力而得到相應的業績成果,日子每一天都在向前走,距離業績目標的時間每一天都在縮短。
無論如何都要「想點辦法」,無論如何都要保持信念,無論如何都要朝向你的目標前進。
主管喜歡說我們要打團體戰,要橫向溝通,要team work,然而更多的時候,卻有種「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的感覺。大家都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更遑論看顧彼此。
比起團隊合作,互相帶來的助力,真正讓我感覺到我們是一個緊密團體的,大概是主管微妙的情緒。沒錯,我們全都試圖天線全開,完整而細微的接收主管所釋放出來的各種情緒與壓力,名為辦公室求生術。如何避開颱風尾,在天氣還算晴朗的時候快步通過,然後在風暴來襲時,靜靜地伏在原地等待一切結束。
我也曾經想過,是否因為我們總是沒什麼好消息可以報,又在業務上容易犯各種小錯。當這些事情反饋到主管時,又引發了新一輪的兩者之間的負面循環。
又或者,那樣上下相逼的狀況,是辦公室文化和風氣所造成的。我們只是在這個環境下,變成了環境與制度讓我們成為的樣子。
要單憑一方的力量,徹底打破這種情緒鎖鏈,似乎有點困難。又或者說,如何建立起良性回饋與正面循環才是更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