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久違的大夜

今天早上五點半,結束了第一天的大夜。

從公司離開前,特別去了旁邊的大時鐘,拍了指針指在五點半的照片。就算對我這個之前上過美洲大夜班的人來說,五點半下班依然是個蠻新奇的事情。

乘著夜色上班,又在夜色中下班。

騎在回家的路上,沒有想像中的疲倦,反而略顯興奮。街道是跟五點出門上早班一模一樣的景色,還開著的路燈,極為稀少的人潮,屬於早晨微涼的風。一路飆回家,很是快活。

大夜班的第一天,對於所有業務都不熟悉,一件一件小心翼翼地摸索,詢問著別人。不過也不急,就想著慢慢學,畢竟我有幾乎一整個三月可以練習。

早上下班回到家後,突然有點不知道要幹麼,花了一點時間才讓自己的情緒比較沉澱。

上班上到五點這件事,其實有點像是平常誇張的那熬夜的那種感覺。反而不像之前美洲大夜那樣,因為上到八九點,所以完全的日夜顛倒。

不過晚上上班還是有點頭昏昏的,總覺得沒辦法想白天那樣集中精神。

希望之後的大夜也都能無事平安順利。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兩個照顧人的夢

開工第一天,繼續年假時的早班。約莫十二點半上床睡覺,在一點半多的時候驚醒過一次。

做了惡夢,夢到了阿母。夢到我們在一個過年的時間點,我們家五個人都在。她一直要我們去拜拜,到處拜拜,那地方有兩三間廟之類的。

她很開心,蹦蹦跳跳的,但不知道為何,我知道她有失智的症狀,所以很擔心她會不小心受傷,還去牽著她。

夢中那個蹦蹦跳跳瘋瘋癲癲的媽媽,失智的媽媽,跟現實中的媽媽外表長得一模一樣,但卻像是擁有完全不同的心智和靈魂。

我邊牽著她,邊煩惱著以後照顧的日子該怎麼辦。這是照顧大人的夢。

慶幸的是我們家族倒是沒有失智症的家族病史。

我在開工前一天,夢到照顧小孩的夢。

我夢到我身邊突然多了一個小小孩,可能才幾個月大。夢中的我知道那個嬰兒跟我沒有血緣關係,但不知道為何,我必須照顧她。

同樣的,我也在夢中煩惱著該怎麼帶小孩。想著要怎麼照顧她。想著我們沒有血緣關係這件事,我可不可以接受。

想著自己到底有沒有這麼愛小孩這件事。

連續兩天夢到照顧人的夢,突然覺得如果真的成家了,父母老了,要承擔的責任似乎也只會越來越重而已。

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Somewhere Happy Ending

一個晚上啪啦啪啦(青軸鍵盤的聲音)的打了一堆東西,結果想講的還是忘了講。

五天沒回到桃園(再加上前面喝酒睡沙發跟表姊家,大概是七天),沒睡在自己的床上,總覺得房間都變得陌生了起來。

一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洗衣服。一定要洗衣服。

離開宜蘭之前,我跟阿母說我回家要洗衣服,結果她說「為何你一直在洗衣服。」但明明衣服就是不得不洗啊。

晾衣服的時候,又想起了I。

儘管她在跨年時最後對我落下狠話,但沒想到她真的堅持了。不是說說而已。因為那之後,她就再也沒有理過我。

或許因為她的預防針打得如此精準又毫不遲疑,所以我倒是沒有非常在意。還沒有鑽進去牛角裡。

只是,偶爾還是會想。

有點像是看了一部電影,過程很享受,結果最後結局不太滿意這樣。

以自己為主角的各種電影,似乎總難說是爛戲(畢竟主角是自己),不過在歹戲拖棚,判斷是否應該落幕,降下The End的logo時,感到遲疑。

明明根據中間的劇情發展與人物對話,那樣的節奏,好像可以有個完美結局,結果最後依然爛尾。對於那樣的爛尾感到不甘心吧。

不過抽離開來,又好像可以接受。這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故事,主角有時可以得到想要的,有時努力了半天,卻又是一場空。

有時以為穩了,沒想到一瞬間又翻車。

儘管如此,主角依舊演好每一齣戲,然後期待有一天,屬於主角的Happy Ending能夠降臨。

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失去的年味是一種思鄉病

過年結束了。

今年過年從小年夜的前四天開始放假,放了整整七天的年假,到今天結束。

明天先回原單位上一天過年班,隔天就要開始三月中下旬的連續早班地獄了。

雖然是地獄,不過至少也是個錢多的地獄,如果跟其他人的無薪假地獄比起來的話。

這次的七天連假因為一半的時間都有約,另一半的時間在過年,所以倒沒有什麼無聊的感覺。

今年過年一樣在家裡煮了年夜飯。

雖然幾年前就覺得母親太辛苦,所以想著是不是直接預購年菜,或者直接到外面餐廳吃年夜飯就好,不過這個提案似乎一直沒辦法通過。

如果以後搬到了桃園,將爸媽帶到桃園吃年夜飯,不知又會是怎生的光景。

將奶奶從蘇澳老家接過來吃飯,吃完飯以後又送回去。阿母依然如往常的抱怨。

母親作為舊時代的媳婦,在面對自己的婆家時,至今仍存在著極為複雜的感情。或者應該說,她這輩子最自豪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她如何對抗環境,對抗婆家,然後養大三個孩子還蓋了房子吧。

婆媳問題太難解。

初一早上去拜了二結金土地公廟、草湖玉尊宮與三清宮以後,今年的過年就真的都結束了。

下午吃完飯上車,一路搖搖晃晃的回到桃園。

對於不斷有人說著過年一年比一年沒氣氛,我倒覺得是大家一年比一年自由了。現在過年大家可以不用拜拜,可以去餐廳吃飯,可以出國玩等等。

對傳統的放棄,也是一種對儀式感的放棄。雖然那些傳統真的很麻煩,但似乎也是因為共享著同樣的傳統,才會形成某種凝聚感,也是大家口中的「年味」。

又或許,那樣的年味,是對已經沒辦法回頭的時光的一種思鄉病。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過年新衣的小事

本來在想今年就不買新衣服,剛好過年期間也都在下雨,連出門都懶得出門。結果雨斷斷續續的停了,又剛好搶在除夕夜中午飯後有一小段空檔,最後還是出門買了衣服。

不是在習慣的NET買,而是在夜市裡的賣場。賣場裡面賣了很多所謂的大陸製造、越南製造以及一些台灣製造的小牌子的衣服。

除夕這一天的男裝區,許多男人們不發一語的挑著衣服,那樣的場景著實有趣。

尤其在這樣的店,賣著便宜的衣服,會來的人好像都有預算的考量(不過其實也沒便宜多少)。大部分的人幾乎是不修邊幅,或者是移工們。

有的人會有家人一起,或者女伴,不過依然有許多男人是一個人來挑衣服的。

總覺得男人們挑選衣服時所散發出的氛圍,就像是在做著某些難為情的事情的氛圍一樣,少許無言又有少許尷尬。比起想要「好好打扮自己」,似乎更多的是「因為少一件衣服所以來買衣服」這樣。

拿了衣服,走進更衣室,在裡面穿上比畫一番,確認大小尺寸問題,就完事了。

我本來衝動的想買件夾克,或者帽T之類的。其實買件牛仔褲也不錯。不過最後還是乖乖地符合原本的購物需求,買了過年的新衣與新褲。

好像出外工作以後,就都是自己買衣服了。

工作以前倒是常常是母親去逛街時,覺得哪件衣服適合我,就直接幫我買,回來再要我試穿,不合的話再拿去換。所以以前的我也沒有好好認真的被訓練買衣服的眼光。

可能自覺自己身材沒有很好,再加上預算問題,所以也對衣服這件事沒什麼上心。

以前有看過一則調查,關於台灣的男生對於打扮這件事普遍沒什麼品味,也許有是有原因的。

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薑薑薑薑母鴨

二月七日晚上去朋友家吃薑母鴨喝酒。

本來只打算吃薑母鴨的,但友人臨時丟了隔天的特休,所以就增加了喝酒的行程。

買了一瓶威士忌,加了可樂。還買了梅酒套台啤,也買了燒酒(養樂多口味)套台啤。

跟養樂多口味的燒酒比起來,我好像還是比較喜歡葡萄柚口味的燒酒。

薑母鴨加了很多自己買的青菜。不管是鴨肉丸、鴨血還是米血糕都很好吃。不算太冷的天氣但依然美味。

因為混了很多酒,所以久違的有點醉。不過喝得很慢,所以沒吐。

就這樣聊天,打了一下撲克牌,繼續聊天,各種調酒,最後喝到了四點。幸好室友I當天不在家,不然就尷尬了。

依然選擇睡在沙發。總感覺睡在其他的地方都不太適合。

短短一個月內約了兩次,自己好像也蠻享受這樣開心喝酒的,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有點貴就是了。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表姊搬新家

二月六日那個周末去表姊家住,幫忙帶小孩,讓他們處理入厝請客的事情。陪兩個外甥玩到電池耗盡,不過由於他們兄弟倆年紀差太多,還不能玩在一起,所以常常變成跟一個玩,另一個沒辦法加入的狀況。

表姊搬新家。新家在大路旁邊,不僅離姊夫自己的店的距離更近,也為了小孩的考量,所以買了舊公寓自己重新裝潢。

大樓外表非常舊,但裡面裝潢得美輪美奐。花了快兩百萬裝潢感覺相當值得。

表姊四十歲左右的人生,終於從老家搬出,自己買了房子。雖然是台北的房子買得很勉強,但總感覺也完成了人生一件重要的事。

我自己也是前年衝動買了房子,但最快也要到後年農曆年後才有機會住進去。總感覺還有好久。到時候會想要怎麼裝潢房子呢?

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我不難過

今天把辦公室的群組退了。

或許因為我人不在現場,也可能目前的生活算是暫時找到一個避風港,又或者,是因為真的很難過。

下午在討論事情,辦公室裡面拉了一個群組。雖然我目前是在外支援的狀態,但總覺得好像應該參與。

討論中,牽涉到一些想法不同。我雖然覺得自己已經很委婉地提出想法,但似乎依然有人不同意。

討論到似乎接近尾聲,突然有人在辦公室的LINE群丟了一句:「每次都是他的意見最多......」

然後馬上收回。

因為當時正等待回應,當然就看得一清二楚。而我也知道,我就是那個人所講的對象。

我不知道她打算發這段話的群組,到底有多少人,甚至可能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在裡面也說不定。

當下其實想了幾秒。我該假裝沒看到嗎?該裝作沒事,然後繼續公事上的討論。該繼續假裝我屬於這裡。

想了幾分鐘,我覺得自己真的辦不到。

無法假裝沒看到那些話,無法假裝沒有那些冷漠,無法無視這一切。

我退了群組了。

儘管我從未想過我會這樣做,但我還是做了。

明明自己是喜歡這裡,喜歡這裡每一個人,明明我這麼努力了。但在她們眼中,我根本從來沒有被接受過。我一直都沒有融入過,只是個局外人。

其他人一直都在門內,只有我一個人在門外。

退群組後,兩個主管私訊我,半哄半安撫。雖然她們說這只是在討論事情,有什麼不同意的意見或想法很正常。不過我心底知道,這些矛盾早就存在,她們也看在眼裡。

當下沒有哭,也沒有崩潰。因為我的人還在另一個地方,我正在上班,我需要維持自己的心靈狀態。

九點多下了班,騎車回家的路上去逛了頂好。邊逛頂好邊想著這件事。邊想著這份工作,辦公室裡的其他同事,主管,發言的這個人,我在他們心中到底是什麼。

主管下午在安撫的時候,曾說:「不要孩子氣了。」原來我是孩子氣。我只是愛惜自己的羽毛,愛惜自己的名聲,愛著身邊的人,愛著自己的工作。

我就是很在意自己的名譽,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更加在意團體的歸屬感。然後在今天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沒有。

下午時跟主管說,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留下來了。

腦中浮現了這一段歌詞,但一直想不起來,

「就讓我走 讓我開始享受自由
回憶很多 你的影子也會充滿我生活
我並不懦弱 你比誰都懂
雖然寂寞 這會是我 最後的寬容」

回到家後,才查到這是孫燕姿的《我不難過》。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歡迎回來

可以專注地做好一件事的感覺很棒。

跟2019年比起來,這次支援可以說是跟原單位更徹底的斷離。

二月一日有一個育嬰留停兩年的同事要回來。我是負責處理電腦設備業務的,應該要幫這個同事準備好她回來所要使用的電腦,但又卡到在外單位支援,所以只好請代理人協助。

星期六回原單位支援一天假日班,看到要回來的同事座位,雖然電腦、螢幕、櫃子以及滑鼠鍵盤什麼都備齊了,不過因為是坐在很久沒有人的位置,所以整個座位都是灰塵。

電腦看似準備好,但不論是硬體上,或者系統都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

雖然座位清潔跟辦公電腦,應該可以由那個回來的同事自己搞定才對,不過心裡突然覺得:「如果我離開了兩年,鼓起勇氣再回來上班。辦公室多了很多新同事,業務也跟以前不太一樣了。

雖然還有些認識的人,但好像這裡不再屬於自己,自己也不屬於這裡。離開這麼久的我會不會帶給大家麻煩。然後有些事情自己不能搞定,還要一直去麻煩別人。」

這個時候,至少電腦是好,座位是乾淨的,東西是準備好的,這裡還是有屬於她自己的一點小空間。

大概是希望讓她覺得,我們是真心歡迎著她回來,帶著誠意的。

於是找了抹布,把電腦跟螢幕搬出來,把座位桌面與所有設備的灰塵整個擦拭乾淨。把電腦測試開機,更新了系統,確認正常使用沒問題。最重要的話機也調整到定位。

把東西都準備好以後,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與滿足。這大概是我可以準備的最溫馨的歡迎了吧。

好希望有一天如果我是那個回來的人,也有人可以這樣歡迎我。

手機的現在與未來

最近小米11跟三星S21出來,又開始看手機評測的影片。

這兩年手機的改進方向似乎越來越鑽牛角尖。

螢幕持續長大,體積重量不斷增加,每個型號都要出PRO、PLUS、Ultra、MAX,甚或是MAX PRO。然而更強的處理效能變相造成電量增長速度趕不上耗電速度。

手機相機從原本前後各一個鏡頭,後置鏡頭開始越長越多,兩個三個四個五個的增加,主鏡頭廣角微距長焦都要包。還有潛望式鏡頭,螢幕下鏡頭,挖孔的,做瀏海的。

充電功能這幾年出現十足的長進。三四年前的快充功能,放在現在根本不值一提。有線充電大突破以外,無線充電也在發展中。目前無線的便利性,考量到充電速度跟購置無線充電設備還有支援無線充電手機的成本,還不算太划算。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無線充電將是主流。

另一個廠商們還在持續調整的是平面螢幕與曲面螢幕之爭。平面螢幕有好處,不過曲面螢幕在顏值上仍有其優勢。曲面螢幕的誤觸隨著這幾年使用者的反饋,廠商也在精進改良。相較之下折疊手機或雙螢幕的發展看起來就沒這麼樂觀。

另一個還很有改善空間的是解鎖功能。主流的指紋解鎖從固定的解鎖位置,進化成螢幕下解鎖,然而螢幕下解鎖的體驗還沒有最佳化。Face ID也是一個趨勢,不過在使用上還是有些不便與疑慮。

當手機出現120Hz,2K解析度,一億像素,百倍望遠,超廣角,錄製4K8K影片,直出RAW檔,我真的不知道手機到底應該要是什麼了。

在手機的硬體宛如軍備競賽,殺得血流成河以後,所謂「日常使用需求」這件事的界限變得如此模糊。

然而手機作為各項科技的集成,發展到某一個極致以後,比起硬體的堆疊,未來應該更多在於擴充性與連動性。

某一天,手機的功能將從原本的加法變成減法,直到找到手機最核心的存在價值。

以硬體的擴充性來說,幾年前曾經有人想要發展模組化,不過並沒有大成功。當時的構想是,不用每次都換整支手機,只要選擇替換相機模組、螢幕模組、指紋辨識模組等等。

不過並沒有多少廠商有興趣,一開始提出的廠商也沒能好好的將概念讓大眾買單,最終無疾而終。

連動性的部份則體現在未來手機作為中樞,跟其他物體的互動。

電子錢包只是基礎,手機可以作為門鎖鑰匙、提款或操作智能傢俱等等,未來的手機會作為一切的通行證也說不定。當然這功能也可能被智能手錶取代,端看未來的發展。

雖然我們不知道未來的手機會長什麼樣子,但我相信當我們看到「那什麼」的時候,就會知道那就是未來了。

關於直播

秉持著感覺可以就先試試看的信條,昨天晚上找了直播軟體的教學。今天晚餐以後開始測試,挑了一款還可以的遊戲,製作了簡單的開場場景跟結尾場景以後,就直接上了。

第一次直播真的蠻緊張的,遊戲玩起來也沒有自己一個人玩的時候那麼輕鬆,會變得有點在意自己的表現,還放不開。

直播軟體出乎意料的直覺化。製作文字與純色背板,插入圖片跟音樂,調整大小等等,雖然是第一次使用但很快就上手。

直播完以後,大概可以理解為何這麼容易出現所謂的「放送事故」,因為當操作複雜一點,或者軟體不聽話時,就是會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況。

雖然一開始想在youtube上測試直播,不過YT直播功能開啟要24小時,索性就嘗試在FB上開直播。雖然還不熟練,但簡單的直播設定上真的不難。也許未來還可以加個攝像頭或者是麥克風之類的。

實在不覺得自己可以真的靠直播混口飯吃之類的,不過體驗一下真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