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疫情發展

自上次回家,到現在已經快兩個月了。

疫情越來越嚴重。許多國家的確診人數都已經超越了最後一次更新確診資料的中國(中國聲稱他們已經零確診,新增加的都是境外移入而已),尤其以美國、英國與義大利尤為嚴重。西班牙也不落人後,德國狀況也糟但死亡人數少。韓國似乎已經有控制住的感覺。日本今年的奧運確定延期。

一方面是真的考量到移動與回家的過程都有可能造成病毒的傳播,一方面可能因為其他原因,總之是沒有回家,在桃園這裡過了好幾個周末。

持有的口罩數量,雖然每七天只能拿到三片,但一定不可能每天更換,還得以苦苦支撐。不過口罩戴久了,會產生一種麻木感。一是覺得越來越多人沒戴口罩了,二是覺得光戴個口罩似乎也很難抵擋傳染力這麼強的病毒。

唯一值得欣慰的消息大概是今年流感確診人數如斷崖一般的降低。如果武漢肺炎的傳染力與傳染途徑與流感相同,那也可以說全民戴口罩與減少移動是有效的。

快篩還是沒出來,現在台灣的檢測方式仍然以出國旅遊史為主。雖然一直以「普檢會導致檢驗能量不夠,負壓病房與醫療資源被壓榨用罄」為由拒絕,不過不可否認的,這其實就是跟國外蓋牌沒什麼兩樣。就算現在國內沒有大規模社區傳染,但面對R0值是3~4的傳染力,只要能篩出一百人中的3~4個人,其實就很有價值了。

從一句話禁止醫護人員出國,到之後的一句話取消特定個案的補助,以及在公布個資的界線上沒有標準,其實還是能看到不少有爭議的地方。儘管台灣的防疫團隊已經表現得很好了,也高舉「應該團結防疫」,不過不代表內部不可以出現其他的意見或聲音。如果今天換台灣的疫情爆發了,是要由疾管局一口氣扛下所有的政治責任嗎?

然而就算有隔離的相關法規,但依然有一堆人無視規定每天離開隔離範圍(家中),這似乎證明了就算罰得再重,依然無法阻止無視規定的人為所欲為。而疫情大規模擴散,只要一個超級傳播者就可以觸發了。

機組人員直到三月底,才正式被疾管局想起來。該說是民航局跟航空公司太厲害(某網紅:有機組人員染疫的話,一定是因為航空公司的貪婪),隻手遮天,還是全面停飛造成的影響太大,不可能讓航空公司不飛,總之之前的管制幾乎交由各航空公司自行規定。講了一個多月,現在終於改成上機都要穿著全套防護衣與防水衣,護目鏡口罩手套,有機上專用廁所,在外站不能出門,回台灣要隔離不能出門。

如果硬是要跟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相比,以長程航線來說,機組人員的狀況也沒有真的好到哪裡。就算有全套防護衣,長程航線這麼久,中間上廁所與輪休都要穿脫防護衣,脫下防護衣之後也沒有淋浴消毒設備。此外,醫護的標準是防護衣沒有穿第二次的,脫下後就要丟棄(才會有醫護人員憋尿或穿成人尿布),顯然這點對機組人員也不可能做到。

許多人說航空公司罔顧機組員的安全,硬是要叫大家去執勤,但自疫情爆發到現在,公司內也已經採取了許多新規定來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比如飛機餐改用一次性丟棄餐盒取代熱餐,只提供瓶裝水,值勤三級區域回台灣隔離14天以及規定上機要戴口罩量體溫。

如果真的停飛,除了航權可能受到影響,航空公司會營運困難以外,大概政府也會因為民情壓力而不同意停飛吧。台灣就是個海島,航空公司不飛,就沒有人可以進出,這當然是最安全的,但實際上做不到。

就像對於現在醫護人員來說,只要禁止所有人入境與出國,要求所有人待在家裡自主隔離14~21天,肯定疫情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檢驗、疫調與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也可以得到很大的舒緩,但這樣做的結果是造成經濟停擺,代價太大,政府也不可能接受。

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都是受害者,大家都在承擔疫情造成的結果。最後就是,沒有其他人可以對別人的生命負責(比如說因公染疫,甚或是在工作中失去性命),醫護人員很難拒絕病患,他們有社會責任,對航空公司來說,不也是有某種社會責任,必須要讓旅客可以平安順利到他們想要去的地方。

最有效的防疫最後還是回歸到每一個人身上,所有人減少出門的機會,減少感染的可能,每一個人都做到了,才有機會讓所有人從這次疫情中全身而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