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他人的故事

關了幾天的臉書,後來又打開了。好像已經慢慢可以接受H小姐死會這件事。至少想到的時候,心不會再整個揪成一團。然而還是無法坦然的談論,或者是給予祝福。現在還沒辦法。

前後約了幾個人吃飯。應該說,被幾個人約出去吃飯。也許每個人都覺得如果跟我吃飯的話,可以彼此交換些什麼也說不一定。但我不確定那「什麼」是什麼。

暌違一年多不見的D。正確來說,是從第一次見面之後,這是第二次見面。相約去吃了南崁的牛肉麵。不知怎麼地忽然談起了想離開工作的事,覺得又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台南人的D,有一個在當職業軍人中尉的弟弟。進公司前一份工作是雜誌編輯,但薪水少到都快要餓倒在路邊。家訓是「閉嘴,快去工作賺錢!」,相當可愛又實用的家訓。

剛開始成為組員時,負面能量滿點,每天都過得很辛苦。之後漸漸習慣,但開始發現自己也不是很喜歡往外跑的人,不是這麼喜歡旅遊,寧可大部分的時候都安靜的宅在家裡享受人生。但薪水的考量讓她猶豫不決。剛跟男友分手一段時間。跟我同年的D,最近一直在想著買房子與投資的事。

同事學妹L也忽然說約吃飯。L雖然進來不到半年,但發現自己對於這份工作的熱情已經完全燃燒殆盡。本來就是抱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進來公司,卻在機械式的辦公室生活中看不見自己的未來。一心嚮往著自由,想著之前在墨西哥工作的日子,想著在德國的德國人男友,以及到德國打工旅遊的事。想讀研究所學習教華文,這樣以後到哪裡都行,都不會餓肚子。很有自己想法的女生。對照組是自己的哥哥,做著單車的業務,一成不變的生活過了好幾年,不想變成這樣,所以要改變。

同梯的朋友似乎都漸漸安定下來,只剩L一人還說著要離職的事。雖然是很有勇氣與想法的女生,但還是會想著是不是自己其實很草莓。想知道為什麼其他資深的人,能夠做這份工作做這麼久。無法得到滿意解答,二十三歲的煩惱。

另一個則是已經離職近一年的同事學妹W。二十五歲的W,當初還在公司的時候,不知為什麼跟我相處的還算不錯,然而大概半年左右,真的覺得與這份工作個性不合,所以就離職了。離職之後斷斷續續的保持聯絡,然而一直到接近一年後的今天,才真正又約了出來。興許是突然想起當初離職時的飯局約定。

離開後的她,大概失業了兩個月,痛苦徬徨後,找到了現在的教科書編輯工作。主要內容是編纂高職的英文課本。比起原本的工作,現在的工作好多了。做著比較有成就感,比較能夠看到結果的事,不用講電話,也不太需要跟人接觸,大部分都是使用電子郵件往來,也不會感受到那種面對人直接的壓力。

今天聊天,才發現那時雖然在辦公室常講到話,但泰半都是工作相關的內容,倒沒有認真私下聊過。除了聊到她的工作外,還聊到她也有考慮去當組員,聊了星座(竟然也是魔羯),聊到了自己的哥哥與其優柔寡斷追求女生的故事,還聊到了村上春樹與1Q84。突然覺得當時應該好好認識對方的。不過其實自己的個性在認識他人這件事情上也很被動。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開頭,作家亞瑟曾說:「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誤解,人們認為作家的想象力永不枯竭,能夠源源不斷地創作出各種事件和情節,所以他能夠簡單地憑空編造出故事來。其實,恰恰相反。一旦公眾知道了你是一名作家,他們就會主動向你提供人物和事件,只要你能細心觀察,認真聆聽,這些故事就會持續找上門來。那些述說著他人故事的人,也同樣聽著他人說著故事。」

大概是類似這樣的感覺。每個跟我分享自己的故事的人,都像是河底閃閃發光的珍珠一樣美好,而我是何其有幸能夠成為傾聽這些事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