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我的意外爸爸》


看過很多電影以親情為劇情主軸來展開。大部分強調親情的電影,不知道為什麼,都習慣以「母子」的關係來作為施力點。的確,在生育的過程中,母親作為實際懷胎十月,親自「養育」孩子的人,往往比父親這個角色,對孩子有更大的影響力跟意義。因此也有人說,爸爸,是在孩子出生之後,並且開始相處了,才開始有自己當爸爸的感覺。

這部電影《我的意外爸爸》,日文名為《そして父になる》,直譯的名稱應該是「然後,我成為爸爸了」。劇情描述如下:

一通醫院的電話 兩個家庭同時陷入煎熬
養育六年的孩子 居然是別人的骨肉...

從事建築事務所工作的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飾演)是個嚴峻的父親,他對於兒子慶多也有諸多期待,望子成龍的他讓慶多上最好的幼稚園、學鋼琴,給他最好的生活所需,而慶多也總是乖巧的順應父親的要求,因此事業有成的良多和妻子綠、慶多一起過著三人幸福美滿的生活。在慶多六歲將進幼稚園的某日,一通醫院的來電改變了他們安逸快樂的生活。因為醫院造成的錯誤,六年來朝夕相處的心愛兒子,竟然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面臨同樣意外的還有一直養育著良多兒子的齋木夫婦(Lily Franky和真木陽子飾)。

兩個完全不同教養方式的家庭,如何處理這突如其來的驟變,彷彿投入了一顆震撼彈,不論放手或緊握,都陷入無比的兩難。原本相互依存的父子親情,早已超越血緣羈絆,該如何重新抉擇?怎麼割捨…?
(http://ent.msn.com.tw/movie/story.aspx?id=13429)

劇中最顯而易見的是兩個完全不同氣氛的家庭,對於孩子的價值觀與教養方式的差異。然而這並非劇情想要引導觀眾得到的對立結論。除了兩個主要的家庭之外,還出現野野宮綠的家庭,野野宮良多的原生家庭,護士小姐的家庭,以及劇情後半段互換孩子之後出現的新家庭。這些不斷重現的家庭與家人,加強了這部電影在家庭關係上所想要表達出的面向。

在處理電影的主要議題,也就是「先天血緣與後天養育」的問題上,劇情並沒有武斷的直接支持血統論或者是養育論,而是用實際相處的生活細節,輕輕地抹去了兩者的對立。從最一開始驗DNA,兩家相見認識,交換住宿,一直到下定決心的交換,這當中時時刻刻都感受到家人相處的情感所產生的矛盾與痛苦。不只是父母,也包括孩子。電影透過很多場景來營造這些細膩情感的表現。

父與子強烈的連結表現在野野宮良多與野野宮慶多的相處上。一開始父親總是維持著權威的形象,對於孩子的要求與期待甚深,而慶多也很努力的回應著這樣的期待。但對於慶多來說,父親對於他的期待,卻是永遠都追不上的,因為那些期待連結到野野宮良多與他的父親的關係與期待。雖然如此,在得知要離開家的時候,慶多還是很勇敢的面對(不善於表達的部份跟他父親完全一樣)這樣的處境。直到最後,野野宮良多從相機裡看見了慶多的視野,看見了慶多眼裡的他,他才終於能夠同理這一切的情感。

另外一個議題是多重角色的問題。身為一個工作的職員與家庭的父親的角色。其中有一幕齋木對著良多說有空多陪陪孩子。良多直接回了一句:「有些工作非我不可。」而齋木直接反駁:「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如果一部電影或小說的主角,是去在劇情中學習與成長的那一個,那我想這部電影的主角無疑是由良多來擔任。

最後必須回到最開頭的一幕,在入學參觀日,野野宮一家坐在審查委員前面,野野宮慶太很自然的講出了父親帶他去露營跟放風箏的事情。但這些其實是不存在的。到中間,當雙方決定要交換孩子的時候,一起到了溪邊去錄影,還拍了兩家的全家福。野野宮父子在溪邊的對話。一直到劇情結尾,野野宮良多在房子裡搭起的帳篷假裝露營,最後終於在相機裡看見了慶多對他的重要。三段連貫成整個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