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新加坡行

為新加坡行留下一點紀錄。

生平第一次到中國城(Chinatown)。

對於生活在臺灣的我們來說,理論上就是生活在最真實的華人文化裡。或者是,我們就是華人文化。但弔詭的是,當有機會到了國外,我們才能見到華人文化身處於主流文化中,會是怎樣的面貌。

在中國城中,可以見到比我們在臺灣所熟知的日常,更加進一步的華人文化。那些大膽且懷舊的用色,以及諸多「傳統」事物,像是想像中的華人文化給「具現化」,「商品化」出來了一樣。又或者,這樣的中國城,比起生活逐漸西化的我們,反而更加接近傳統。

這就成為了對比,一方是生活在東亞華人社會,逐漸西化的我們,另一方則是本質上是西方社會,卻守著心中的華人文化的中國城。我在這裡,彷彿兩者站在對面凝視著彼此,雙方都覺得前面這個人有點熟悉,
又有點陌生。

這次前往新加坡,最主要就是去了牛車水以及小印度區。對於小印度區,我本來是抱持著錯誤的期待的,當然這樣的錯誤的期待是我在去完以後,又聽了青年旅館的櫃臺小哥講完,才瞭解的。

我一直以為小印度區是這個社會對於不同社群的人們,特別保留規劃的區域,很期待看待宛若真的身處在印度的街道,充滿印度風味的裝飾建築,以及悠然漫步其中的印度人們。然而到了以後,才想起來那裡還是在新加坡。有印度商店,販賣著相對道地的印度香料與食材,有美食廣場充斥著各種美食佳餚,然而街道給我的感覺就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直到第二天要離開時,與青年旅館的櫃臺小哥閒聊(華人,雖然用字遣詞略有不同,但大體上用中文溝通是沒有問題的),他告訴我新加坡政府為了建設而招募許多的外籍勞工(他用出外籍勞工四個字的時候我有點驚訝,我一直以為台灣比較多人會這樣用,或許他是配合台灣的用法),才會產生小印度區這樣的文化區。

他跟我說今天是平日可能有點冷清,如果是假日的話那邊才熱鬧(誇張?)。遇到假日他跟他的朋友都會盡量避開那裡,或者繞道。他有兩個女生朋友有一次假日走在那附近,真的被以奇怪的眼光看。(女生去印度很危險到底是種族與文化歧視還是敘述客觀事實?)

在台灣聽到這麼多關於移工的事,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個國家,結果好像聽到的觀點還是差不多。我從而覺得住在新加坡的種族之間或許遠不如我想得那樣平等,這裡終究是華人華裔佔據優勢文化的國家。那一刻我也在想是否華人社會就是以歧視聞名,但同樣害怕的話似乎從美國白人口中聽到,來形容黑人或者墨西哥裔,也是差不多。文化的差異中,又有很相似的地方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