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黃金時代》


在情人節,華山光點,看完了電影《黃金時代》。這是一部描述民初女作家蕭紅的傳記式電影。因為看完之後在心中有些話想說,所以必須說在這裡。

在電影中,當要描述一些資料不完全的部分時,電影會由人物作為旁白,彷彿受訪一般,誠實的說出蕭紅從未清楚明白交代過人生中某些事件的具體細節。於是,雖然是傳記電影,卻留了一些空白,留了一些想像空間。在那個時代,並沒有所謂的社群網站或者其他簡便的紀錄工具。頂多就是寫日記。然後有些文人作家或許可以將自己的文章集結成冊,付梓出版,但大多也都是手抄本。對於這些事情,就像是面對無情的後世而能夠為自己保留一些隱私。

蕭紅的人生中必須要提及的三個男人,逃離的第一任丈夫、蕭軍以及後面的端木。蕭紅,如電影所說,身為一個作家,卻不曾展現那樣一個作家該有的世故和練達,反而在情感上處處顯得脆弱徬徨。看著電影裡蕭紅藉著湯唯的口與面容,將那些情感表達時,著實令人感傷。她是一個感情豐沛的女人,然而真正能夠呼應這樣的情感的,或許自始至終都只有蕭軍。然而不論是第一個逃離的丈夫,蕭軍或者是端木,都未能真正給予蕭紅,這樣一個具有文字天賦的作家,心靈安頓之處,未能給予她一個踏實可靠的歸所。

於是我不禁想著,如果有機會,能夠給蕭紅這樣的女人可以好好安頓下來的感覺與生活該有多好。

二蕭的故事又再一次喚醒我對於李渝老師曾經說過有關於她跟她老公的生活的記憶。李渝老師說,她在日常上選擇盡心奉獻於讓郭松棻能夠安心寫作,打理好生活的一切,讓他盡量不需要去煩惱。於是我認為誰想跟蕭紅在一起,或許都必須要為了成就蕭紅而犧牲某部分,但這樣的人真的能夠如蕭軍那樣激起蕭紅最強烈的情感,呼應蕭紅的情感需求嗎?如果不是與蕭軍在一起,如果不是因此而遭遇了那樣的痛苦,如果蕭紅一生只是當個無憂無慮的女人,她能夠達到這樣的文學成就嗎?還是說她就是注定能走到那樣的高度,而一切她所遭遇的苦難都只是扼殺她的天賦與創作機會的不幸?

在電影中許多的畫面,我多希望自己是那個能夠站在蕭紅身邊的人,好好抱著她,實實在在的給予她幸福。天啊!她真是太讓人心疼不忍了。

電影中提到蕭軍的出軌,雖然最後以蕭紅從日本回國告終,而且女方也墮胎,但終歸是伴侶的一次實在的不忠。然後二蕭在武漢撤退時出現的歧見,以及後來蕭紅竟選擇與端木在一起,我真的無法理解。但我想蕭紅內心深處還是如此眷戀著與蕭軍心靈契合的那種感覺,能夠遇見一個完全懂自己的人,和自己的靈魂伴侶相遇,那是平凡人就算窮盡一輩子都可能遇不到的機會。

到底尋找另一半的時候,該不該追求那種彼此瞭解,完全契合的人?然而那樣的人卻也是互相傷害最深的人。

蕭紅在一生中總共懷孕兩次,一次是她所逃離的第一任丈夫,在她生下孩子不久,她就將孩子送人了。而另一個則是蕭軍的孩子,同樣懷在蕭軍離開之後,她與端木在一起,逃到四川時,在出生第三天就死了。這些懷孕的經驗,再加上蕭紅與她三任伴侶的遭遇,不禁讓人覺得或許蕭紅的生命注定就是為了自己而存在。她們這樣的人從來不是如一般人一樣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存而存在,她們這樣的人的生命,從來只有一個目的,從開始到結束,去完成某些重要的事。蕭紅的生命既沒有向上承繼,也沒有向下延續。

就算是死前,與端木和駱賓基在香港,我還是覺得那時的蕭紅已經孑然一身,注定孤苦終老。你不會覺得那時候能夠陪伴在蕭紅身邊的人可以稱作是在她心裡的人。蕭紅的人生是如此的需要陪伴,但她卻過了這麼多一個人的時光。看完《黃金時代》,看完蕭紅,怎能不讓人心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