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聊聊這間公司

週五的晚上,就邊洗衣服邊閒聊一些公司的事。這篇文沒有要說罷工好或不好,也沒有要提到訴求。

上次有印象全台灣都在談論「長榮航空 」,是2016年年初老總裁過世。中午的員工餐廳,投影幕上的午間新聞一則又一則的報導有關長榮航空的事。當時進公司三年多,好像應該知道很多內幕,但其實也沒有,只是在想著老闆最後到底會換誰。

因為空服員罷工,長榮航空四個字又再度成功佔據各大媒體版面數十天。隨著越來越多現職或離職的空服員站出來,分享她們曾經在這間公司受過多少委屈,彷彿等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人願意在乎她們的感受,累積心中的怨念有了宣洩的出口。

大家驚覺,原來長榮不僅是那個寒暑假會載著一家大小出遊,有Hello Kitty彩繪飛機的,好像很安全的航空公司,而是一間威權、專制、壓迫員工、反工會、獨裁以及苛刻的台灣資方。

好大一頂帽子扣下來,害我突然有點懷疑這些年對身邊的朋友說「長榮是一間還不錯的公司」的我,是不是被公司洗腦的太嚴重。

說到威權跟專制,或者應該說,這間公司的確是一間硬梆梆的公司。沒有彈性、保守、不善溝通、重視年資輩分、有點排外(所有資深主管幾乎都是從基層做起一路上去)、而且對職務的男女分類十分明顯(屬於男性的單位就沒什麼女性發展的空間,反之亦然)。

沒有華麗的形象,沒有幽默生動的宣傳,也沒有足以令人稱羨的福利薪水,這間公司靠著「一家人」這種不知道幾零年代的口號,穩穩地背負著所有員工,面對世界油價漲跌,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對手,面對各種天災與國際情勢,一步一步往前。

他的僵化與不肯妥協,貫徹到底的做法,也體現在每一天每一天的日常。我們準備好飛機,讓旅客搭機,送他們到一個地方以後,再接另外一批旅客回來。從前端的旅客訂位、機場報到、托運行李,後端的機務檢修、餐點準備,以及機上的各種服務流程,每一個環節靠的都是所有員工做好份內的工作。

雖然有點自誇,但這是這家台灣小島的小小航空公司之所以有本錢跟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競爭,且獲獎連連的原因。這家公司的飛安紀錄,他在台灣民眾心中的信任感,也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形成的。

這間公司不論遭遇什麼困境困難,就是深吸一口氣,直直的,狠狠的往前撞過去,正面突破。這是這家公司一貫處理事情的方式。然而如果這一千零一招沒用,他就會變得保守而不知所措。

2015年颱風時想硬飛也不是無法理解。長榮的信念是「一定要將旅客送到目的地!」所以一旦風雨變小,能起飛的就起飛,能降落的就降落,使命必達。

不過這樣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

那次颱風硬飛被媒體大肆報導後,我第一次感受到這間公司像是撞到一道非常硬的牆,而且會痛。所以之後的颱風天就沒有再硬飛,一反常態的提前大量取消班機。也許當「旅客」拿長榮最在意的「飛安」質問他的時候,才能讓他真的能夠停下來好好想想。

這次罷工爭議,社會大眾藉由許多空服員的爆料,重新認識了這家公司在飛安與獲獎紀錄以外的另一面,但其實這間公司原本就是這樣。

面對「外來工會」帶著一群窩裡反的空服員要挑戰他權威,簡直觸碰到他的逆鱗。於是第一反應就是硬起來戰到底,燒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讓工會得逞,予取予求。但空服員是家人,所以家人還是要開個門讓對方回家(但不保證回家以後怎麼處理)。

如果今天是其他企業文化比較柔軟,比較善於溝通的公司,也許就不會走上罷工這條路也說不定。但換個角度來說,今天罷工的空服員能這樣咬著牙,站在長榮公司面前,不退下不妥協,奮戰到底,似乎也不意外。

都是同一間公司出來的人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