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夜晚,十一點半。宜蘭家中,身後的臘腸睡到頻頻打呼。儘管才晚上十一點半,卻已是宜蘭家中的深夜,因為在這裡,早晨是從五六點開始起算。彷彿處在不同時區一樣的生活型態。
時間要拉回十月十五日,擱置已久的北海道行的最後一天。
在三天的行程結束以後,最後一天起床時感到意外的輕鬆。雖然前一晚阿爸的錢包弄丟,但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今天終於要回家了。
最後一天規劃的行程很簡單,先辦理check out,去札幌車站寄放行李,在二条市場吃海鮮,採買一點伴手禮,搭機場快線前往新千歲機場,搭機賦歸。完美的Ending。
要離開旅館時有些不捨。雖然只有住宿兩晚,但真的是相當舒適的一個旅館。
早晨的北海道不冷,大概就是秋日的微涼,如果再過兩三個月過來,正值冬季,可就沒有這麼愜意了。不過冬天有冬天的美。
放完行李後,搭了地鐵一站到大通,沿著狸小路(只經過沒好好逛)走向二条市場。二条市場不大,大概花半小時左右就可以逛完的點。本來想在這邊讓他們吃海鮮丼飯,但或許因為這幾天吃太多生食他們有些吃不消,也或許海鮮丼飯太貴(可能還有點在意昨天丟了錢包的事),後來阿爸就決定要吃拉麵。
臨時說要吃拉麵也不是沒有辦法,畢竟這裡是札幌,好說歹說我也來過很多次。所以決定帶他們回到車站,去吃旁邊的拉麵共和國。
我們三人沿著狸小路回去。經過日本的大創時,他們還進去逛了一下,買了些伴手禮。為何想在日本的大創買伴手禮我也不是很明白。但大創對他們這樣沒做功課,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可以買的人來說,因為台灣也有,所以多增加了幾分親切感吧。
搭乘ESTA的電梯上去就到拉麵共和國。一出電梯就看到牆上有樓層的店家分布簡介圖。我開始一間間跟他們介紹是在賣什麼吃什麼的。他們本來一開始說想吃拉麵,但看到這麼多餐廳又說想吃定食(韓式料理跟義式料理倒是很爽快的被否決)。不過介紹了一圈晃了一圈,在拉麵共和國拍了幾張照片後,還是選了白樺山莊的拉麵(因為水煮蛋免費供應)。
他們點了味曾拉麵跟味曾叉燒拉麵,我則點了鹽味拉麵(分量還加大,好罪惡),輕鬆的享受在札幌的最後一頓正餐。
吃完後,他們看到旁邊有賣冰淇淋。看到冰淇淋阿母整個人都活了起來,馬上指使老公去買,自己則找個位置坐下來。我沒有吃甜點的習慣,就沒有一起吃,但他們倆可是吃的開心得不得了。在那個時刻,不知為何,才真正有一種「能夠這樣帶他們出來真好」的感覺。
在札幌站熟練的取回行李時,經過站內很有名的起司塔店。雖然可以感覺得出來他們很克制的不想亂花錢亂買,但出國一趟還是不希望這麼拘束。問了媽媽想不想試試,很濃郁很好吃,但阿母卻扭扭捏捏猶豫不決,簡直跟她女兒彆扭的時候一個樣。一直問她老公要不要吃,她老公就不想吃,但阿母心裡就是想試試看啊。
這時似乎可以看得出夫妻互相扶持的重要性,一個人在鬧彆扭的時候,總有另一個人可以幫忙給個台階下。阿爸最後還是買了兩個,阿母津津有味的吃了一個,另一個就先保留著。
接著去退了悠遊卡,買火車票,搭上班次很頻繁的機場快線,回到了四天前抵達的新千歲機場。
在機場快線上,我睡到不行,非常非常疲倦的感覺。因為機場是最後一站,不會有坐過站的問題,我倒是睡得蠻放心的。他們也睡了一下。
到了機場,他們先去逛街,我坐在座位區幫忙顧行李。新千歲機場其實很大很好逛,但可能他們在想著回程不知道能不能上機的事,沒逛多久,時間差不多,就提早去報到了。
報到完,拿到登機證,就想說最後給他們一點時間自由行動。因為最後只需要安檢,過海關,到登機門就可以準備上機。應該也不會出什麼亂子。所以就說到時候直接在登機門碰面。
分開後,我先去逛了旁邊的玩具店,吃了十勝的大銅鑼燒,又想起了這一趟都沒吃到蕎麥麵,心很癢,遂繞回靠近國內線大廳的美食區。點了一杯冰啤酒,一碗蕎麥冷麵,享受一個人的最後日本時光。
小插曲是,我本來以為蕎麥冷麵很快就可以上菜,結果拖了十五分鐘,害我差點以為自己趕不上飛機,最後一點點的驚嚇。
當天班機的經濟艙載著一大群日本高校生,似乎要前往台灣進行海外卒業旅行。
我們三人被安排在中間四人座的位置,還留了一個空位給我。
歷經四小時左右的飛行,看完了拉普拉斯的魔女,降落桃園國際機場。
究竟這樣的孝親之旅後,我能不能算是個更接近合格的兒子,我沒問,也不敢問。在爸媽的各種棄嫌,各種隨便,各種比較後,如果能在旅途中的某個時刻,稍微瞥見他們滿足的神情,似乎一切的努力也都值得。現在我們三人的健康狀況都算良好,頂多他們的體力稍微差一點,但也許再過幾年,情況會慢慢改變,屆時,這樣的家庭旅遊只會減少不會再增加。
其實偶爾也會很羨慕那種家庭或家族能維持每年固定旅遊的傳統。我們家自從我國中以後,就幾乎沒有任何全家人一起出遠門的機會。「一家人一起旅遊」這件事不難,卻很難得。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北海道孝親之旅之第三日旭山動物園篇
遲了兩天又開始動工。連續四天趕遊記真的太累。
今天是十三天連假的最後一天。昨天喝了點酒,早上快十點才醒來。吃了不怎麼好吃的超市特價讚岐烏龍麵,覺得後悔。
北海道遊記第三天是第一次嘗試購買旅遊網的上的一日遊行程。雖然自由行行程可以自己安排很好,但買個一日遊的行程反而可以換換口味。以前沒買過日本的一日遊行程,這次初體驗有點緊張。
本來預訂層雲峽的行程,但下訂後客服回覆說已經滿了,只好改成旭山動物園與青池的行程。這個行程的好處大概是動物園很可愛,有包午餐,而且還有中文嚮導。
七點二十分在電視塔前面集合,七點半出發。因為住得地方離得近,所以抓了七點整從旅館出發。
出門前囑咐了阿爸一定要穿護腰。兩老因為起得早,基本上沒有什麼來不及出門的問題。我在路上隨意買了幾個飯糰當早餐,他們早在我起床前就已經把早餐吃完了。
到了電視塔,發現這次報名的人數包含我們三個人,總共只有五個人,所以從遊覽車改成廂型車。司機大哥兼領隊,是個來日本發展將近二十年的中國人。另外兩個人是從上海來的一對夫婦。知道大家都會講中文以後安心不少,至少爸媽他們可以自由跟對方交流不會有問題。
從札幌出發後,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向北。大約睡了兩個小時就到旭山動物園。到的時間早,正準備開園。
這是我第三次來旭山動物園,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停留時間只有短短的九十分鐘。入園後,跟他們提醒一下先記得去看北極熊、企鵝跟海豹,畢竟這是這裡的賣點。
怕爸媽覺得我在壓力大會沒辦法好好逛,就提議分開行動。時間到了再到正門口會合即可。
九十分鐘的行程真的很短。動物還是依然可愛。本來想隨意買些紀念品,但後來忍住了。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裡看到水豚君。之前因為來的時間都是冬天(為了看企鵝走路),所以水豚君都在室內休息。還看到了比較有活力的其他動物。
不得不說每次來旭山動物園都覺得這是個很棒的動物園,整體來說不算太大,但每個館區的設計都著重在立體構造,讓動物可以不只平面移動,也多了上下移動。還有許多通道或繩索,讓動物有多一點的移動選擇,也讓遊客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觀看動物。
爸媽因為最後挑紀念品耽擱了一些時間。雖然只有兩三分鐘,不過我還是念了他們一下。畢竟日本這邊的規矩比較嚴格,就算人不多,還是不要帶給別人麻煩好。
下一個行程是青池。青池是之前入選蘋果預設桌布圖庫的景點。它不是自然景點,而是當初為了防止十勝岳火山爆發的活山泥流蔓延,在美瑛川築堤防時,產生的人工湖。因為硫磺跟石灰等成分流入湖中沉積在河床使其變成白色,又這些成分會阻擋光線散射,加上太陽光線,於是美瑛的青池就於焉而生。
到了青池後,可以感受到這裡已經被適度開發了一番。雖然是個不大的路邊景點,卻具備相當規模的停車場,規劃過動線的步道,以及步道旁的防護繩。那天天氣很好,又是星期天,遊客人潮絡繹不絕。每個人都想用自己手中的相機或手機,留下青池最好的一面。
阿母拍照拍的最開心。她真的很喜歡可以好好拍照的景點。
青池大約停了半小時左右,接著就前往青池上游的白金瀑布。
白金瀑布是一處溫泉區的一個小瀑布。從山壁流出,溪水也是如青池那樣呈現神秘而迷人的藍綠色。沒辦法靠近瀑布本身,而是站在高處的一座鐵橋上往下拍整個瀑布、河流與旁邊已經部分變色的秋天的森林。
一樣是個小景點,但不啻為一個適合走走的好地方。半小時左右的停留時間,拍拍照,散散心,天氣正好。
午餐時間。午餐從美瑛開到了富良野,在夏天有一整片薰衣草花田的美麗景點。不過因為已經入秋,所以只能購買薰衣草產品,看不到薰衣草。
富良野的日文名字是Furano,不知為何念起來特別像是義大利的某個地名。為此我還認真的在google上找了一下,但沒有找到其他的義大利地點叫這個名字。
吃飯的地點是大巴專用的那種團客休息站。相當廣大的停車場。午餐的自助餐菜式沒有很多,但不像台灣習慣吃的那種合菜。還有組合式的拉麵與咖哩飯可以享用。
阿母在這邊喝到了喜歡的濃湯。她對於任何很濃,奶味很重的湯都非常喜歡。
吃完以後,就去逛旁邊的商場。商場就像是一般休息站那樣的販售一些這附近的名產或商品。有很大一區是薰衣草產品。爸媽不知為何,在這邊卯起來採購一番。也許我該考慮下次排一點購物的行程給他們。
下午的景點叫做森林精靈陽台,是在新富良野王子飯店旁邊的十五間販售與北海道相關的手作文創商品的小木屋。但或許因為現在是秋季,雖然充滿了森林的氣息,卻沒有冬天覆蓋滿白雪時那樣的美。
之後就踏上歸途回到札幌市。
在從札幌市出發跟回到札幌市時都有各停靠一次高速公路的休息站。
司機大哥一路飆回札幌車站前,大約晚上六點多,比行程預訂的晚上七點多到札幌提前了一小時左右。
以這次一日遊的費用來說,包午餐跟旭山動物園門票(其他的小景點皆不需要門票),一個人大約一千九百多。有包車,有中文嚮導,中午加一餐吃到飽。我個人是覺得頗為划算的。爸媽沒有走到特別累。拉車的過程中,三個人都可以充分的休息。
如果下次還有要帶爸媽出去,可以認真考慮都穿插一天的一日遊行程。
晚上本來要吃湯咖哩。不過因為阿母讓我感受到她強烈想要煮菜的想法,所以今天一早出門時就跟他們講說晚上回到札幌就去逛超市,買完東西回家煮,煮完就休息。為此她的心情感覺還不錯。
為了貪圖方便,直接帶去札幌車站ESTA地下街的超市。雖然是百貨公司的超市,有點貴,但也不想阿母煮太多,方便就好。
她一到超市,一拿起菜籃,似乎馬上拿出了她在台灣的主婦精神。跟著阿爸東挑西選,放了好幾樣東西在提籃裡。
結帳時,本來阿爸要去付錢。沒想到準備要掏錢包時,發現怎樣也找不到錢包。於是我就先要他別急,到旁邊好好找找,我先付就好。
付完帳後,他在旁邊跟阿母兩個人翻半天,還是找不到錢包。聯絡今天一日遊的司機大哥後,還是沒有。因為他們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休息站有買東西,推論應該是掉在那裡了。
他這次沒有帶很多現金出門。因此到了第三天,早上看他們買了很多紀念品後,我又塞了一張一萬日圓給阿爸。他的零錢包裡面就是我的一張一萬日圓跟他剩的兩千多的日幣。
不幸中的大幸是,零錢包裡面沒有放任何的證件。
雖然阿爸當下很自責,但我還是趕緊又塞了一張一萬日圓給他,要他至少身上帶點錢。也許因為他兒子自己也在國外掉過各種東西,比較無感了。
總之,我們三人還是拎著買好的菜開心地回到住宿的地方。
在那個小家庭式的旅館裡,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那樣,只有我們三個人吃飯。媽媽在廚房忙著料理盛盤,我跟阿爸幫忙整理桌子。然後三個人邊看電視邊吃飯。
這次媽媽準備的很用心,有菜有肉,有水果有納豆,還有一小鍋的山藥湯。雖然回到台灣後,煮菜這件事情依舊是件麻煩事,但在國外煮菜似乎多少讓她樂在其中。
吃完飯後,他們留在旅館休息。我去札幌車站逛了逛LOFT。
第三天結束。
今天是十三天連假的最後一天。昨天喝了點酒,早上快十點才醒來。吃了不怎麼好吃的超市特價讚岐烏龍麵,覺得後悔。
北海道遊記第三天是第一次嘗試購買旅遊網的上的一日遊行程。雖然自由行行程可以自己安排很好,但買個一日遊的行程反而可以換換口味。以前沒買過日本的一日遊行程,這次初體驗有點緊張。
本來預訂層雲峽的行程,但下訂後客服回覆說已經滿了,只好改成旭山動物園與青池的行程。這個行程的好處大概是動物園很可愛,有包午餐,而且還有中文嚮導。
七點二十分在電視塔前面集合,七點半出發。因為住得地方離得近,所以抓了七點整從旅館出發。
出門前囑咐了阿爸一定要穿護腰。兩老因為起得早,基本上沒有什麼來不及出門的問題。我在路上隨意買了幾個飯糰當早餐,他們早在我起床前就已經把早餐吃完了。
到了電視塔,發現這次報名的人數包含我們三個人,總共只有五個人,所以從遊覽車改成廂型車。司機大哥兼領隊,是個來日本發展將近二十年的中國人。另外兩個人是從上海來的一對夫婦。知道大家都會講中文以後安心不少,至少爸媽他們可以自由跟對方交流不會有問題。
從札幌出發後,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向北。大約睡了兩個小時就到旭山動物園。到的時間早,正準備開園。
這是我第三次來旭山動物園,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停留時間只有短短的九十分鐘。入園後,跟他們提醒一下先記得去看北極熊、企鵝跟海豹,畢竟這是這裡的賣點。
怕爸媽覺得我在壓力大會沒辦法好好逛,就提議分開行動。時間到了再到正門口會合即可。
九十分鐘的行程真的很短。動物還是依然可愛。本來想隨意買些紀念品,但後來忍住了。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裡看到水豚君。之前因為來的時間都是冬天(為了看企鵝走路),所以水豚君都在室內休息。還看到了比較有活力的其他動物。
不得不說每次來旭山動物園都覺得這是個很棒的動物園,整體來說不算太大,但每個館區的設計都著重在立體構造,讓動物可以不只平面移動,也多了上下移動。還有許多通道或繩索,讓動物有多一點的移動選擇,也讓遊客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觀看動物。
爸媽因為最後挑紀念品耽擱了一些時間。雖然只有兩三分鐘,不過我還是念了他們一下。畢竟日本這邊的規矩比較嚴格,就算人不多,還是不要帶給別人麻煩好。
下一個行程是青池。青池是之前入選蘋果預設桌布圖庫的景點。它不是自然景點,而是當初為了防止十勝岳火山爆發的活山泥流蔓延,在美瑛川築堤防時,產生的人工湖。因為硫磺跟石灰等成分流入湖中沉積在河床使其變成白色,又這些成分會阻擋光線散射,加上太陽光線,於是美瑛的青池就於焉而生。
到了青池後,可以感受到這裡已經被適度開發了一番。雖然是個不大的路邊景點,卻具備相當規模的停車場,規劃過動線的步道,以及步道旁的防護繩。那天天氣很好,又是星期天,遊客人潮絡繹不絕。每個人都想用自己手中的相機或手機,留下青池最好的一面。
阿母拍照拍的最開心。她真的很喜歡可以好好拍照的景點。
青池大約停了半小時左右,接著就前往青池上游的白金瀑布。
白金瀑布是一處溫泉區的一個小瀑布。從山壁流出,溪水也是如青池那樣呈現神秘而迷人的藍綠色。沒辦法靠近瀑布本身,而是站在高處的一座鐵橋上往下拍整個瀑布、河流與旁邊已經部分變色的秋天的森林。
一樣是個小景點,但不啻為一個適合走走的好地方。半小時左右的停留時間,拍拍照,散散心,天氣正好。
午餐時間。午餐從美瑛開到了富良野,在夏天有一整片薰衣草花田的美麗景點。不過因為已經入秋,所以只能購買薰衣草產品,看不到薰衣草。
富良野的日文名字是Furano,不知為何念起來特別像是義大利的某個地名。為此我還認真的在google上找了一下,但沒有找到其他的義大利地點叫這個名字。
吃飯的地點是大巴專用的那種團客休息站。相當廣大的停車場。午餐的自助餐菜式沒有很多,但不像台灣習慣吃的那種合菜。還有組合式的拉麵與咖哩飯可以享用。
阿母在這邊喝到了喜歡的濃湯。她對於任何很濃,奶味很重的湯都非常喜歡。
吃完以後,就去逛旁邊的商場。商場就像是一般休息站那樣的販售一些這附近的名產或商品。有很大一區是薰衣草產品。爸媽不知為何,在這邊卯起來採購一番。也許我該考慮下次排一點購物的行程給他們。
下午的景點叫做森林精靈陽台,是在新富良野王子飯店旁邊的十五間販售與北海道相關的手作文創商品的小木屋。但或許因為現在是秋季,雖然充滿了森林的氣息,卻沒有冬天覆蓋滿白雪時那樣的美。
之後就踏上歸途回到札幌市。
在從札幌市出發跟回到札幌市時都有各停靠一次高速公路的休息站。
司機大哥一路飆回札幌車站前,大約晚上六點多,比行程預訂的晚上七點多到札幌提前了一小時左右。
以這次一日遊的費用來說,包午餐跟旭山動物園門票(其他的小景點皆不需要門票),一個人大約一千九百多。有包車,有中文嚮導,中午加一餐吃到飽。我個人是覺得頗為划算的。爸媽沒有走到特別累。拉車的過程中,三個人都可以充分的休息。
如果下次還有要帶爸媽出去,可以認真考慮都穿插一天的一日遊行程。
晚上本來要吃湯咖哩。不過因為阿母讓我感受到她強烈想要煮菜的想法,所以今天一早出門時就跟他們講說晚上回到札幌就去逛超市,買完東西回家煮,煮完就休息。為此她的心情感覺還不錯。
為了貪圖方便,直接帶去札幌車站ESTA地下街的超市。雖然是百貨公司的超市,有點貴,但也不想阿母煮太多,方便就好。
她一到超市,一拿起菜籃,似乎馬上拿出了她在台灣的主婦精神。跟著阿爸東挑西選,放了好幾樣東西在提籃裡。
結帳時,本來阿爸要去付錢。沒想到準備要掏錢包時,發現怎樣也找不到錢包。於是我就先要他別急,到旁邊好好找找,我先付就好。
付完帳後,他在旁邊跟阿母兩個人翻半天,還是找不到錢包。聯絡今天一日遊的司機大哥後,還是沒有。因為他們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休息站有買東西,推論應該是掉在那裡了。
他這次沒有帶很多現金出門。因此到了第三天,早上看他們買了很多紀念品後,我又塞了一張一萬日圓給阿爸。他的零錢包裡面就是我的一張一萬日圓跟他剩的兩千多的日幣。
不幸中的大幸是,零錢包裡面沒有放任何的證件。
雖然阿爸當下很自責,但我還是趕緊又塞了一張一萬日圓給他,要他至少身上帶點錢。也許因為他兒子自己也在國外掉過各種東西,比較無感了。
總之,我們三人還是拎著買好的菜開心地回到住宿的地方。
在那個小家庭式的旅館裡,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那樣,只有我們三個人吃飯。媽媽在廚房忙著料理盛盤,我跟阿爸幫忙整理桌子。然後三個人邊看電視邊吃飯。
這次媽媽準備的很用心,有菜有肉,有水果有納豆,還有一小鍋的山藥湯。雖然回到台灣後,煮菜這件事情依舊是件麻煩事,但在國外煮菜似乎多少讓她樂在其中。
吃完飯後,他們留在旅館休息。我去札幌車站逛了逛LOFT。
第三天結束。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北海道孝親之旅之第二日札幌市區篇
十月十三日,北海道孝親之旅的第二天。
早上從登別搭車到札幌,九點多的車,到札幌車站時已經中午十一點多。
把爸媽帶去札幌車站的紀念品販賣部逛逛,我一邊在商店門口處理後兩天無人旅館的房客資料登錄跟到札幌車站服務窗口把悠遊卡的事情處理好。
這次在札幌市區住的飯店是家庭式的套房,旅館很新,兩房一客廳一個廚房一套衛浴,非常適合像我這樣帶爸媽或帶小孩的家庭旅遊房客。因為是單獨的空間,所以也不會被其他房客干擾,或者有安全上的疑慮。不過因為無人管理,所以必須要先上他們的網站填寫房客資料,並且上傳護照的照片。
本來第二天午餐要吃札幌車站上面的豚丼,不過討論了以後他們早餐吃太飽,早上又都在坐車,真的不餓,所以就直接開始跑下午的行程。
當天下午計畫是要走北海道神宮,大通公園,北海道廳舊本廳舍與時計台,再看時間夠不夠跟體力狀況決定要不要去北海道大學。原本預期說不定可以在札幌市區賞楓,不過楓葉似乎還沒全紅。
搭乘地鐵往圓山公園,到站後再沿著街道往圓山公園移動。一路上路線不會太複雜。
在圓山公園時,爸媽很開心地拍了幾張照片。因為阿爸喜歡廟宇宗教相關的人文建築,所以一到北海道神宮就到處東看看西看看。恰巧當天碰到北海道神宮有活動,是為小朋友祈福之類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幼稚園學齡前小朋友,被他們的爸媽打扮得好好的,穿上和服或者洋服,來參加活動。
在北海道神宮參觀時,基本上是分開活動,反正就隨他們逛,逛得差不多再離開。雖然我去過神宮這麼多次,但也沒有對那邊的歷史特別熟悉。
北海道神宮算是還不錯的景點安排,連同山下的圓山公園,有很多可以跑跳休憩的地方,帶小朋友很適合。另一方面北海道神宮又大,如果慢慢看的話可以打發不少時間。
接著拉車到大通站。準備出站去逛大通公園時,剛好看到旁邊有百貨公司的超市,就想說不然先去逛逛好了。結果不逛還好,阿母越逛越想買,一直講說想買些東西回去煮。但因為還沒實際看到旅館裡面的內裝,也不確定到底會有什麼東西可以用,或者廚房的狀況,所以只讓她先買些可以簡單處理的水果跟牛奶。
逛超市逛到一半,阿母發現阿爸的狀況不太對勁。一問之下才發現他今天沒有戴護腰在身上,現在腰開始痛起來。不得已只好果斷放棄後面的行程。剛好下午三點多,就決定直接到札幌站拉行李去旅館check in。
這次的旅館的位置是從札幌車站往東邊走大約十分鐘左右的路程,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但因為價格比大飯店便宜一點,而且房客評價也很高,所以還是訂了。
跟之前在google地圖上確認的位置一樣,不難找。
到了以後,先用他提供的大門密碼進去建築裡。在櫃檯區有一台立起來的ipad,直接在那邊輸入旅館提供的訂位代號就可以登入。因為之前已經有在他們的網站輸入資料了,所以系統會自動帶入,只要再核對一次資料無誤即可。每個人還要再拿著自己的護照拍照。其實系統不太好用,ipad也不是很好操作,所以依然花了些時間。
進到房間以後,爸媽對於房間似乎相當滿意。阿爸心滿意足,很放鬆的直接在沙發上坐了下來,阿母則馬上拿出剛才買的水果來吃。
因為距離晚餐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討論之後決定讓他們在飯店好好舒服的休息,或者補眠,我自己一個人出門逛逛,等時間差不多再回來。
第二天的晚餐也是本次旅行的一大敗筆之一。當初在規劃行程時,想說要找好一點的餐廳讓爸媽吃好睡好。因為上次在京都隨便找了一家燒肉店結果超級失敗,這次有點想扳回一城,就特別選了札幌啤酒園。札幌啤酒園是吃「成吉思汗」這道料理的燒肉店,網路上的評價還不錯。因為不是第一次吃成吉思汗,所以覺得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再加上餐廳大位置也多,就直接選了。
札幌啤酒園離札幌車站有一段距離,也離最近的地鐵站有一段距離,是個不太好前往的地方。從旅館走路過去大概需要二十分鐘左右。
回到家以後,發現爸媽都已經洗好澡換好衣服,確認阿爸的狀況後(事後覺得從這邊就開始錯了,應該拉去吃札幌車站前的湯咖哩),就跟他們說要走去吃燒肉(應該先跟他們說的,這樣他們就不會先洗澡了)。
天氣微涼,還不算冷,但將近二十分鐘的路程依然十分遙遠。爸媽沒說什麼,不過我感覺他們有些疲倦。
好不容易走到札幌啤酒園,大約是六點半左右,在綜合櫃台一問才知道客滿,可能需要等到八點才有位置。爸媽說沒意見,但我想說都走這麼遠過來了,還是等好了(這邊又是一個錯誤,旁邊明明就有購物中心可以吃飯,卻還是堅持)。
等了四十分鐘左右,七點十分時被通知有位置。到了餐廳看到菜單,根本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雖然成吉思汗是以新鮮羊肉燒烤為主,但我本來以為到吃到飽的餐廳,會有許多其他的配菜跟肉類可以選,結果選項根本少的可憐。此外,爸媽似乎還沒有將前一天跟當天早上的食物消化完,再吃吃到飽對他們來說有點負擔,就改成單點的形式(萬萬想不到,吃到飽對老人家的負擔太大,這家餐廳又沒有其他配菜,所以只好有點乾的吃完這一頓等這麼久的餐)。
吃完飯九點多,去逛了一下啤酒園旁邊的商場,就帶他們走回旅館,結束第二天的行程。
如果真的要檢討的話,第二天到中午以前都沒什麼問題。不過沒想到阿爸的腰會這麼痛,真的沒辦法走太多路。此外,若要安排許多吃到飽,最好間隔至少兩餐,老人家比較好消化,也不要挑純粹吃肉的吃到飽。我也低估了阿母想要煮菜的念頭(慶幸的是第三天這部分有彌補回來)。最後,餐廳選太遠,又沒辦法事先訂位,導致需要枯等。應該要視情況彈性調整餐廳的。
早上從登別搭車到札幌,九點多的車,到札幌車站時已經中午十一點多。
把爸媽帶去札幌車站的紀念品販賣部逛逛,我一邊在商店門口處理後兩天無人旅館的房客資料登錄跟到札幌車站服務窗口把悠遊卡的事情處理好。
這次在札幌市區住的飯店是家庭式的套房,旅館很新,兩房一客廳一個廚房一套衛浴,非常適合像我這樣帶爸媽或帶小孩的家庭旅遊房客。因為是單獨的空間,所以也不會被其他房客干擾,或者有安全上的疑慮。不過因為無人管理,所以必須要先上他們的網站填寫房客資料,並且上傳護照的照片。
本來第二天午餐要吃札幌車站上面的豚丼,不過討論了以後他們早餐吃太飽,早上又都在坐車,真的不餓,所以就直接開始跑下午的行程。
當天下午計畫是要走北海道神宮,大通公園,北海道廳舊本廳舍與時計台,再看時間夠不夠跟體力狀況決定要不要去北海道大學。原本預期說不定可以在札幌市區賞楓,不過楓葉似乎還沒全紅。
搭乘地鐵往圓山公園,到站後再沿著街道往圓山公園移動。一路上路線不會太複雜。
在圓山公園時,爸媽很開心地拍了幾張照片。因為阿爸喜歡廟宇宗教相關的人文建築,所以一到北海道神宮就到處東看看西看看。恰巧當天碰到北海道神宮有活動,是為小朋友祈福之類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幼稚園學齡前小朋友,被他們的爸媽打扮得好好的,穿上和服或者洋服,來參加活動。
在北海道神宮參觀時,基本上是分開活動,反正就隨他們逛,逛得差不多再離開。雖然我去過神宮這麼多次,但也沒有對那邊的歷史特別熟悉。
北海道神宮算是還不錯的景點安排,連同山下的圓山公園,有很多可以跑跳休憩的地方,帶小朋友很適合。另一方面北海道神宮又大,如果慢慢看的話可以打發不少時間。
接著拉車到大通站。準備出站去逛大通公園時,剛好看到旁邊有百貨公司的超市,就想說不然先去逛逛好了。結果不逛還好,阿母越逛越想買,一直講說想買些東西回去煮。但因為還沒實際看到旅館裡面的內裝,也不確定到底會有什麼東西可以用,或者廚房的狀況,所以只讓她先買些可以簡單處理的水果跟牛奶。
逛超市逛到一半,阿母發現阿爸的狀況不太對勁。一問之下才發現他今天沒有戴護腰在身上,現在腰開始痛起來。不得已只好果斷放棄後面的行程。剛好下午三點多,就決定直接到札幌站拉行李去旅館check in。
這次的旅館的位置是從札幌車站往東邊走大約十分鐘左右的路程,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但因為價格比大飯店便宜一點,而且房客評價也很高,所以還是訂了。
跟之前在google地圖上確認的位置一樣,不難找。
到了以後,先用他提供的大門密碼進去建築裡。在櫃檯區有一台立起來的ipad,直接在那邊輸入旅館提供的訂位代號就可以登入。因為之前已經有在他們的網站輸入資料了,所以系統會自動帶入,只要再核對一次資料無誤即可。每個人還要再拿著自己的護照拍照。其實系統不太好用,ipad也不是很好操作,所以依然花了些時間。
進到房間以後,爸媽對於房間似乎相當滿意。阿爸心滿意足,很放鬆的直接在沙發上坐了下來,阿母則馬上拿出剛才買的水果來吃。
因為距離晚餐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討論之後決定讓他們在飯店好好舒服的休息,或者補眠,我自己一個人出門逛逛,等時間差不多再回來。
第二天的晚餐也是本次旅行的一大敗筆之一。當初在規劃行程時,想說要找好一點的餐廳讓爸媽吃好睡好。因為上次在京都隨便找了一家燒肉店結果超級失敗,這次有點想扳回一城,就特別選了札幌啤酒園。札幌啤酒園是吃「成吉思汗」這道料理的燒肉店,網路上的評價還不錯。因為不是第一次吃成吉思汗,所以覺得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再加上餐廳大位置也多,就直接選了。
札幌啤酒園離札幌車站有一段距離,也離最近的地鐵站有一段距離,是個不太好前往的地方。從旅館走路過去大概需要二十分鐘左右。
回到家以後,發現爸媽都已經洗好澡換好衣服,確認阿爸的狀況後(事後覺得從這邊就開始錯了,應該拉去吃札幌車站前的湯咖哩),就跟他們說要走去吃燒肉(應該先跟他們說的,這樣他們就不會先洗澡了)。
天氣微涼,還不算冷,但將近二十分鐘的路程依然十分遙遠。爸媽沒說什麼,不過我感覺他們有些疲倦。
好不容易走到札幌啤酒園,大約是六點半左右,在綜合櫃台一問才知道客滿,可能需要等到八點才有位置。爸媽說沒意見,但我想說都走這麼遠過來了,還是等好了(這邊又是一個錯誤,旁邊明明就有購物中心可以吃飯,卻還是堅持)。
等了四十分鐘左右,七點十分時被通知有位置。到了餐廳看到菜單,根本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雖然成吉思汗是以新鮮羊肉燒烤為主,但我本來以為到吃到飽的餐廳,會有許多其他的配菜跟肉類可以選,結果選項根本少的可憐。此外,爸媽似乎還沒有將前一天跟當天早上的食物消化完,再吃吃到飽對他們來說有點負擔,就改成單點的形式(萬萬想不到,吃到飽對老人家的負擔太大,這家餐廳又沒有其他配菜,所以只好有點乾的吃完這一頓等這麼久的餐)。
吃完飯九點多,去逛了一下啤酒園旁邊的商場,就帶他們走回旅館,結束第二天的行程。
如果真的要檢討的話,第二天到中午以前都沒什麼問題。不過沒想到阿爸的腰會這麼痛,真的沒辦法走太多路。此外,若要安排許多吃到飽,最好間隔至少兩餐,老人家比較好消化,也不要挑純粹吃肉的吃到飽。我也低估了阿母想要煮菜的念頭(慶幸的是第三天這部分有彌補回來)。最後,餐廳選太遠,又沒辦法事先訂位,導致需要枯等。應該要視情況彈性調整餐廳的。
北海道孝親之旅之首日溫泉旅館篇
驀然回首,這一切都太漫長太遙遠。
在十月十五日結束了二零一八的北海道孝親之旅。本來爸媽的意思是說,希望每一年,我們三個小孩都會輪流帶他們出去走走,但一個去了英國,另一個沒錢,就只剩下我。不過這次的孝親之旅也真的很剛好因為本來敲定的長途旅行沒辦法成行,才空出時間。又搭上阿嬤的事告一段落,大家都很疲倦需要放鬆。這麼多的剛好湊在一起,才臨時有了這個北海道四天三夜孝親之旅。
時間從十月十二一直到十月十五,四天三夜的微旅行。第一天降落後,搭乘JR直奔登別的溫泉飯店。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通關完成,領完行李,馬上帶去買當地的悠遊卡搭乘JR。快到登別時,列車長在查票的時候才告知北海道有部分區域的JR站沒有支援刷卡,一定只能買票,只好全部付現再買一次車票,還要拿收據跟證明到札幌車站去辦理刷卡進出站紀錄的調整。其實上次去洞爺湖也應該會遇到相同的情況,但因為上次是直接買JR PASS,所以就沒有特別刷西瓜卡。
到了登別車站,小小一個,已入夜,出站以後看到一台巴士上面寫著「登別溫泉」四個字,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跳上車。上車後沒有可以刷卡的地方,不過之前在京都之旅已經充分練習了日本公車的搭乘方式,所以馬上一個人拿一張整理券找位置坐好。
票價隨著巴士的過站而不斷更新,爸媽兩人從頭到尾就一直緊張的算著車資零錢夠不夠。巴士駛過夜晚的登別市區,開進山區,沿著山路蜿蜒向上,不久就到了登別溫泉區。
其實每次的日本行都會想特別嘗試一些以前沒試過的經驗。以前從未在日本泡湯,這次旅行的目的是為了放鬆,想到放鬆就想到泡湯,所以才帶他們到日本泡湯。又因為北海道的楓葉季節應該差不多要來了,興許可以順道賞楓,第三是北海道我熟,機位狀況又不錯,雖然之前傳出地震但不嚴重,最重要的是北海道不會受到颱風的影響。今年日本真的被颱風害慘。
最一開始的計畫是全部三個晚上都住溫泉旅館。不過溫泉旅館的房價好貴。折衷之後就想說至少住一晚,一泊二食。接著想到定山溪有溫泉,稍微查了資料後,發現登別好像比定山溪更好,於是又改訂登別的飯店。
雖然有北海道復興券,但根本沒搶到。飯店是直接在平時習慣的訂房網站訂的。如果用飯店自己的官網訂似乎有更多住宿方案可供選擇,但實在太多日文看不懂,最後還是選擇了訂房網,至少確定會有供應晚餐跟早餐。
這次住宿的溫泉旅館是馬霍洛巴(Hotel Mahoroba,不知為何網路上有些中文資料是寫馬可波羅)。選擇的原因純粹是一開始看到一個部落客分享幾年前帶家人的住宿經驗,覺得好像還不錯。飯店的位置距離巴士站很近,下車以後走路幾分鐘就到了,倒是蠻方便的。
很久沒有住這種大飯店了。風塵僕僕趕到以後,爸媽在旁邊顧行李,我就到前台check in。遇到一個年輕人,英文還可以,簡單介紹了用餐時間跟溫泉樓層男女輪替時間以後,給了我們餐券跟鑰匙就check in完成。
我順便問了飯店有沒有隔天前往札幌的直達巴士。他查了一下,說早上十點有,但已經客滿了。然後很熟練的拿出兩張公共巴士的資料,一張是時間表一張是地圖,跟我們說明天早上九點四十可以直接去搭公共巴士。
事前查資料的時候看到很多團客,我以為他們接很多團客,說不定前台會有講中文的人,結果還是只提供英文日文的服務。有點可惜。
這次分配到的房間是在九樓的日式套房。房間其實蠻寬敞的,應該是四人房只收三人。一進門就是小玄關,左邊是號稱使用率超低的溫泉飯店房間廁所(以日本習慣的廁所尺寸來說還算大)。接著過了拉門就是鋪塌塌米的房間。有電視有暖氣還有一張桌子。靠窗的地方則有著對坐的一套桌椅,就像是日本影視作品裡面常常可以看到的那樣。
我一到這裡就說想在洗澡前先去泡湯,但爸媽似乎還不想泡,所以決定分開行動。他們先去逛街熟悉一下環境,我則馬上換上浴衣去泡湯。
這次的溫泉旅館一泊二食一間三人房的住宿費大約台幣一萬,有點貴,所以一點都不想浪費泡湯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想先去探探路,到時候跟爸媽講裡面的狀況跟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個人能跟他們講總是會讓他們比較安心。
其實去年年初去大阪住在膠囊旅館時,就已經有在公共澡堂洗澡的經驗了。不過不敢托大,這一次依然先稍微查了網路上的泡湯注意事項,大概瀏覽以後才去澡堂。
這間飯店的好處之一,跟網路上推薦的差不多,就是泡湯區很大,而且有各種泉水(登別號稱溫泉博物館)。如果要我在小小的溫泉池裡面跟一群日本人對看,我可能真的會受不了。
進去男湯以後,入口有免費的置物櫃可以使用。可以將手機飯店鑰匙或錢包等個人物品放在置物櫃,用鑰匙鎖起來以後,泡湯時鑰匙就綁在手腕上全程隨身帶著。
入內到更衣室區及洗手梳妝台區。這邊的更衣室不是一間一間有門隔間,而是一個開放區域,有很多很多排的三四層木架,木架上面放了很多竹籃。來泡湯的人選擇一個空竹籃以後,就開始脫衣服,脫個精光帶著小毛巾就可以前往泡湯區。在泡湯區的門口,飯店很溫馨的放置了泡湯區的地圖,介紹哪一區是什麼泉水,然後哪一區是桑拿,哪一區是洗澡區。因為這邊外國遊客多,也可以在許多地方看到提醒外國遊客關於泡湯的禮儀。
洗手梳妝台區有一些免費提供的保養品、梳子與吹風機。旁邊還有供應冰水的飲水機。隨處都可以喝到冰水也是一種日式風格。
一進到溫泉區大概是晚上六點,可能因為剛好在主要吃飯時間,很幸運的幾乎沒什麼人。熟練地找個位置開始洗澡。洗澡區是分成一組一組的,每一組有搭配一面鏡子,一個小板凳,蓮蓬頭,跟一些洗髮精沐浴乳洗顏乳等等。快速洗完澡以後,就可以開始泡湯了。
要注意的大概是不要在池子裡戲水,不要在溫泉池裡面打鬧奔跑,不要在池子裡用毛巾搓洗身體,也盡量不要將頭髮浸到池水裡,其他倒是還好。泡湯的時候,因為每個池子的溫度不一樣,最好先用腳試水溫。池子邊緣有階梯式的設計,先浸到小腿肚,再往前走浸到半身,然後再慢慢坐下浸到肩膀。避免一下整個沒入溫泉中會因為溫差過大而感到不適。
泡湯時要注意不要一次泡太久。溫泉溫度比較高,一次泡太久容易暈。在池子裡泡一陣子就要起來回溫一下,散熱一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沒問題後,再繼續泡。
泡湯真的蠻舒服的。雖然沒有到許多人說的那種誇張的療效或者放鬆感,但泡澡本身就是一件相當療癒的事。
但泡完湯以後找半天找不到有賣咖啡牛奶的地方,或者投幣式按摩椅,有點可惜。
泡完湯換完衣服後,發現自己的餐券不見了。當初原本想說泡完湯晃一下可以直接去吃晚餐所以帶了餐券出門,沒想到竟然搞丟了。在更衣區找了半天找不到,又回到房間找了一次還是沒找到,只好灰頭土臉的去一樓櫃台詢問能不能補拿餐券。當下還沒跟爸媽講,但已經做好可能會被加收費用的心理準備(畢竟是自己犯蠢)。沒想到櫃台只是確認了我的房號跟用餐時間後,就直接補給我一張新的餐券(好險)。
晚餐部分是我認為這個飯店最讓我失望的部分(不該太期待)。雖然失望,但還是飽餐了一頓。所謂的失望,一部分因為我們是最後一批用餐的人,所以有些菜的分量沒有很多,另一部分是原本期待的螃蟹吃到飽,跟網路上的評價一樣,吃起來就是冷凍蟹腳重新加熱,很弱。也沒有提供免費的啤酒可以喝,覺得難過。
菜式的口味還可以接受,種類也夠。吃到一半想起網路上其他網友的評論是:「如果下次住這家飯店,想吃道地的宴席料理的話,寧可不在飯店吃,自己在外面用餐。」這句話某部分來說算是中肯。
吃完飯回到房間,如網路上其他住客分享的,床已經默默鋪好了。此時跟爸媽交代了一下泡湯的注意事項,他們就去泡湯了。我則到登別溫泉區的街上晃晃。因為已經蠻晚了,大概九點左右,大部分店家都關了,只逛了一間紀念品店,一間小藥妝店跟小七,隨便買了一條護唇膏就回飯店。
回到房間,爸媽先睡了以後,我又另外去泡了一次。大概十一點多的時候。一樣幾乎沒什麼人。這樣的人數多少提升了泡湯的品質。
隔天早上日本時間四點多就被準備要去泡湯的他們吵醒。他們出門後,我睡不著,只好躺在床上用手機查交通跟行程。本來想說可以有時間去溫泉區的街道跟地獄谷逛逛,但後來吃完早餐就差不多八點半,整理一下行李就快九點,怕搭不上九點二十的巴士會很麻煩,所以提早check out去外面等車。
早餐的部分我蠻滿意的。品項豐富而且日式洋式任選,菜式也是我喜愛的菜。像是一大早就可以吃到明太子配白飯、納豆配白飯、玉子燒、西式炒蛋與香腸,還有燒賣跟手工豆腐,這些都讓我十分滿意。因為怕拉肚子,就沒喝牛奶。
只能說太久沒有住這種包晚餐又包早餐的旅館。平常住青年旅館住習慣了,早餐都隨便在便利商店或麵包店買點東西而已,倒真的很少這樣好好吃早餐。
整體來說似乎還可以接受。一個人一個晚上大約台幣三千出頭,如果考量到日本吃到飽隨便都要台幣一千左右,有包晚餐的價位就變得還可以了。似乎泡湯可以成為往後前往日本的目的的選項之一。
進入第二天。順利買到巴士票上了巴士就沉沉睡去。再醒來時,已經到了熟悉的札幌市區。
在十月十五日結束了二零一八的北海道孝親之旅。本來爸媽的意思是說,希望每一年,我們三個小孩都會輪流帶他們出去走走,但一個去了英國,另一個沒錢,就只剩下我。不過這次的孝親之旅也真的很剛好因為本來敲定的長途旅行沒辦法成行,才空出時間。又搭上阿嬤的事告一段落,大家都很疲倦需要放鬆。這麼多的剛好湊在一起,才臨時有了這個北海道四天三夜孝親之旅。
時間從十月十二一直到十月十五,四天三夜的微旅行。第一天降落後,搭乘JR直奔登別的溫泉飯店。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通關完成,領完行李,馬上帶去買當地的悠遊卡搭乘JR。快到登別時,列車長在查票的時候才告知北海道有部分區域的JR站沒有支援刷卡,一定只能買票,只好全部付現再買一次車票,還要拿收據跟證明到札幌車站去辦理刷卡進出站紀錄的調整。其實上次去洞爺湖也應該會遇到相同的情況,但因為上次是直接買JR PASS,所以就沒有特別刷西瓜卡。
到了登別車站,小小一個,已入夜,出站以後看到一台巴士上面寫著「登別溫泉」四個字,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跳上車。上車後沒有可以刷卡的地方,不過之前在京都之旅已經充分練習了日本公車的搭乘方式,所以馬上一個人拿一張整理券找位置坐好。
票價隨著巴士的過站而不斷更新,爸媽兩人從頭到尾就一直緊張的算著車資零錢夠不夠。巴士駛過夜晚的登別市區,開進山區,沿著山路蜿蜒向上,不久就到了登別溫泉區。
其實每次的日本行都會想特別嘗試一些以前沒試過的經驗。以前從未在日本泡湯,這次旅行的目的是為了放鬆,想到放鬆就想到泡湯,所以才帶他們到日本泡湯。又因為北海道的楓葉季節應該差不多要來了,興許可以順道賞楓,第三是北海道我熟,機位狀況又不錯,雖然之前傳出地震但不嚴重,最重要的是北海道不會受到颱風的影響。今年日本真的被颱風害慘。
最一開始的計畫是全部三個晚上都住溫泉旅館。不過溫泉旅館的房價好貴。折衷之後就想說至少住一晚,一泊二食。接著想到定山溪有溫泉,稍微查了資料後,發現登別好像比定山溪更好,於是又改訂登別的飯店。
雖然有北海道復興券,但根本沒搶到。飯店是直接在平時習慣的訂房網站訂的。如果用飯店自己的官網訂似乎有更多住宿方案可供選擇,但實在太多日文看不懂,最後還是選擇了訂房網,至少確定會有供應晚餐跟早餐。
這次住宿的溫泉旅館是馬霍洛巴(Hotel Mahoroba,不知為何網路上有些中文資料是寫馬可波羅)。選擇的原因純粹是一開始看到一個部落客分享幾年前帶家人的住宿經驗,覺得好像還不錯。飯店的位置距離巴士站很近,下車以後走路幾分鐘就到了,倒是蠻方便的。
很久沒有住這種大飯店了。風塵僕僕趕到以後,爸媽在旁邊顧行李,我就到前台check in。遇到一個年輕人,英文還可以,簡單介紹了用餐時間跟溫泉樓層男女輪替時間以後,給了我們餐券跟鑰匙就check in完成。
我順便問了飯店有沒有隔天前往札幌的直達巴士。他查了一下,說早上十點有,但已經客滿了。然後很熟練的拿出兩張公共巴士的資料,一張是時間表一張是地圖,跟我們說明天早上九點四十可以直接去搭公共巴士。
事前查資料的時候看到很多團客,我以為他們接很多團客,說不定前台會有講中文的人,結果還是只提供英文日文的服務。有點可惜。
這次分配到的房間是在九樓的日式套房。房間其實蠻寬敞的,應該是四人房只收三人。一進門就是小玄關,左邊是號稱使用率超低的溫泉飯店房間廁所(以日本習慣的廁所尺寸來說還算大)。接著過了拉門就是鋪塌塌米的房間。有電視有暖氣還有一張桌子。靠窗的地方則有著對坐的一套桌椅,就像是日本影視作品裡面常常可以看到的那樣。
我一到這裡就說想在洗澡前先去泡湯,但爸媽似乎還不想泡,所以決定分開行動。他們先去逛街熟悉一下環境,我則馬上換上浴衣去泡湯。
這次的溫泉旅館一泊二食一間三人房的住宿費大約台幣一萬,有點貴,所以一點都不想浪費泡湯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想先去探探路,到時候跟爸媽講裡面的狀況跟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個人能跟他們講總是會讓他們比較安心。
其實去年年初去大阪住在膠囊旅館時,就已經有在公共澡堂洗澡的經驗了。不過不敢托大,這一次依然先稍微查了網路上的泡湯注意事項,大概瀏覽以後才去澡堂。
這間飯店的好處之一,跟網路上推薦的差不多,就是泡湯區很大,而且有各種泉水(登別號稱溫泉博物館)。如果要我在小小的溫泉池裡面跟一群日本人對看,我可能真的會受不了。
進去男湯以後,入口有免費的置物櫃可以使用。可以將手機飯店鑰匙或錢包等個人物品放在置物櫃,用鑰匙鎖起來以後,泡湯時鑰匙就綁在手腕上全程隨身帶著。
入內到更衣室區及洗手梳妝台區。這邊的更衣室不是一間一間有門隔間,而是一個開放區域,有很多很多排的三四層木架,木架上面放了很多竹籃。來泡湯的人選擇一個空竹籃以後,就開始脫衣服,脫個精光帶著小毛巾就可以前往泡湯區。在泡湯區的門口,飯店很溫馨的放置了泡湯區的地圖,介紹哪一區是什麼泉水,然後哪一區是桑拿,哪一區是洗澡區。因為這邊外國遊客多,也可以在許多地方看到提醒外國遊客關於泡湯的禮儀。
洗手梳妝台區有一些免費提供的保養品、梳子與吹風機。旁邊還有供應冰水的飲水機。隨處都可以喝到冰水也是一種日式風格。
一進到溫泉區大概是晚上六點,可能因為剛好在主要吃飯時間,很幸運的幾乎沒什麼人。熟練地找個位置開始洗澡。洗澡區是分成一組一組的,每一組有搭配一面鏡子,一個小板凳,蓮蓬頭,跟一些洗髮精沐浴乳洗顏乳等等。快速洗完澡以後,就可以開始泡湯了。
要注意的大概是不要在池子裡戲水,不要在溫泉池裡面打鬧奔跑,不要在池子裡用毛巾搓洗身體,也盡量不要將頭髮浸到池水裡,其他倒是還好。泡湯的時候,因為每個池子的溫度不一樣,最好先用腳試水溫。池子邊緣有階梯式的設計,先浸到小腿肚,再往前走浸到半身,然後再慢慢坐下浸到肩膀。避免一下整個沒入溫泉中會因為溫差過大而感到不適。
泡湯時要注意不要一次泡太久。溫泉溫度比較高,一次泡太久容易暈。在池子裡泡一陣子就要起來回溫一下,散熱一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沒問題後,再繼續泡。
泡湯真的蠻舒服的。雖然沒有到許多人說的那種誇張的療效或者放鬆感,但泡澡本身就是一件相當療癒的事。
但泡完湯以後找半天找不到有賣咖啡牛奶的地方,或者投幣式按摩椅,有點可惜。
泡完湯換完衣服後,發現自己的餐券不見了。當初原本想說泡完湯晃一下可以直接去吃晚餐所以帶了餐券出門,沒想到竟然搞丟了。在更衣區找了半天找不到,又回到房間找了一次還是沒找到,只好灰頭土臉的去一樓櫃台詢問能不能補拿餐券。當下還沒跟爸媽講,但已經做好可能會被加收費用的心理準備(畢竟是自己犯蠢)。沒想到櫃台只是確認了我的房號跟用餐時間後,就直接補給我一張新的餐券(好險)。
晚餐部分是我認為這個飯店最讓我失望的部分(不該太期待)。雖然失望,但還是飽餐了一頓。所謂的失望,一部分因為我們是最後一批用餐的人,所以有些菜的分量沒有很多,另一部分是原本期待的螃蟹吃到飽,跟網路上的評價一樣,吃起來就是冷凍蟹腳重新加熱,很弱。也沒有提供免費的啤酒可以喝,覺得難過。
菜式的口味還可以接受,種類也夠。吃到一半想起網路上其他網友的評論是:「如果下次住這家飯店,想吃道地的宴席料理的話,寧可不在飯店吃,自己在外面用餐。」這句話某部分來說算是中肯。
吃完飯回到房間,如網路上其他住客分享的,床已經默默鋪好了。此時跟爸媽交代了一下泡湯的注意事項,他們就去泡湯了。我則到登別溫泉區的街上晃晃。因為已經蠻晚了,大概九點左右,大部分店家都關了,只逛了一間紀念品店,一間小藥妝店跟小七,隨便買了一條護唇膏就回飯店。
回到房間,爸媽先睡了以後,我又另外去泡了一次。大概十一點多的時候。一樣幾乎沒什麼人。這樣的人數多少提升了泡湯的品質。
隔天早上日本時間四點多就被準備要去泡湯的他們吵醒。他們出門後,我睡不著,只好躺在床上用手機查交通跟行程。本來想說可以有時間去溫泉區的街道跟地獄谷逛逛,但後來吃完早餐就差不多八點半,整理一下行李就快九點,怕搭不上九點二十的巴士會很麻煩,所以提早check out去外面等車。
早餐的部分我蠻滿意的。品項豐富而且日式洋式任選,菜式也是我喜愛的菜。像是一大早就可以吃到明太子配白飯、納豆配白飯、玉子燒、西式炒蛋與香腸,還有燒賣跟手工豆腐,這些都讓我十分滿意。因為怕拉肚子,就沒喝牛奶。
只能說太久沒有住這種包晚餐又包早餐的旅館。平常住青年旅館住習慣了,早餐都隨便在便利商店或麵包店買點東西而已,倒真的很少這樣好好吃早餐。
整體來說似乎還可以接受。一個人一個晚上大約台幣三千出頭,如果考量到日本吃到飽隨便都要台幣一千左右,有包晚餐的價位就變得還可以了。似乎泡湯可以成為往後前往日本的目的的選項之一。
進入第二天。順利買到巴士票上了巴士就沉沉睡去。再醒來時,已經到了熟悉的札幌市區。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一個家庭的結束
光輝十月爽爽休第二階段的假期從今天開始了。接下來會一路放假到二十二號才上班。不可思議的十二天假期。還是有保留年底北海道之旅的休假額度。
上星期六,十月六日,滿七法會,終於做完了最後一次法會。滿七誦經的經文是《慈悲三昧水懺》,前面已經誦讀過了《地藏菩薩本願經》與《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這一個月左右,我總共參與了頭七、三七(女兒七)、五七(孫子七)跟滿七的四場法會(二七、四七、六七為家屬自行祭拜,沒有法會)。似乎現在也很少有人會法會全部做好做滿。
或許因為前面已經有經驗了,也或許這是最後一個法會了。滿七法會時,不知為何,可以感受到空氣中有某種微妙的餘裕感。
做完法會後便將搭建的臨時佛堂撤下,將剩下所有的金元寶與除了要放在棺木裡面以外的蓮花全部都一起化掉。有些人在燒元寶燒金紙,有的人吃完晚餐的便當後開始幫忙拆起罐頭塔。一個又一個放在旁邊的罐頭塔,可說是從第一次法會就全程參與到現在。
小舅用剪刀將罐頭塔上固定食物飲料的膠帶割開,由我們幾個小孩將飲料傳到桌子上,再由大家自取。因為飲料的數量實在太多,且都是鋁罐,不斷拆罐頭塔的過程,桌上飲料也飛快的增加。大概就像是遊戲中打開最後的寶箱,接著無數金幣從寶箱中飛出占滿整個遊戲畫面那樣。
看著各家一邊確認,一邊眼明手快的分裝打包各式飲料、啤酒、肉鬆、花生醬跟味精,總覺得有點難過。完全提不起勁跟著一起打包。不是自命清高,純粹就是不想參與。妹妹還是裝了一點。拆卸完的罐頭塔保麗龍外殼被放置在外面的棚架,等著被罐頭塔廠商回收,重新裝填,過不久大概又會出現在另一家的喪禮上。
拆完罐頭塔以後,北宜路上阿嬤家的任務就算告一段落。真的結束了。
當天晚上借宿在大阿姨跟表哥家。
自從表哥結婚前的兩三年前開始,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去過他家了。以前過年的時候,會在初三大家一起去他家作客吃飯,是會讓我萬分期待的行程。自從大一時,我常去阿嬤家蹭飯這件事被有點黑了以後,從此好像我們兩人就有點尷尬,我跟阿嬤之間也是。從那個時間點開始,我再也無法回到像小時候那樣的跟他們親近,不再是那個做什麼胡鬧事都會被包容的小孫子與小表弟。會一再地提醒自己關於自己只是個客人這件事。
這件事,我也沒想到自己過了這麼多年,還是無法忘記。就這樣一直擱在心裡。一直到阿嬤走之前,都沒有再跟阿嬤提起,關於當年我大一時回新店蹭飯,一是覺得自己的媽媽是從台北嫁到宜蘭的媳婦,一直沒什麼時間好好陪阿嬤,所以這個孫子終於上台北讀書了應該要好好花時間跟阿嬤相處。二是那時候真的很窮,就算在學校也常常亂吃,回阿嬤家一趟雖然要花點車錢時間,但可以省一頓餐錢,也可以跟阿嬤吃飯。如果今天換成奶奶的話,我可能完全不想特別回去吃飯,就算可以省錢。
閒言閒語出來後,輾轉傳到了我這邊(我大一這一年真的諸事不順)。我被冠以「白吃飯」的名義。當下的心情是真的受傷。從此也讓我知道那一條線是存在的,台北的人一個圈圈,我們在宜蘭的人又是另一個圈圈,那是主客之別,他我之別。
總之,在那邊睡了一晚。
隔天十月七日,早上起了個早,去第二殯儀館。那天要做的事情是家祭、公祭與火化,將牌位接回家,向祖先稟報這件事,並且入塔(因為日辰關係那天是暫厝,要到十七號才能真正入塔)。
第二殯儀館距離我幾年前去的時候又變了不少。有一棟新大樓啟用,告別式就辦在新大樓那邊。
到了以後,我們換上了麻布孝服。由法師主持,先請師姐誦經。誦念經文完成以後,就是火化前最後一次捧飯。之前都是在阿嬤的暫時牌位跟照片前面捧飯,這一次則是在阿嬤本人前面。
法師引領著我們魚貫進入告別式廳堂後台的一個小空間,阿嬤的棺木還有她本人就在那裡。我們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換好衣服、化完妝、戴上假髮、身邊也放滿了大家辛苦摺好的蓮花。
冷凍一個月後,阿嬤的臉部似乎有些凹陷萎縮,上排的牙齒略微露出來。那一頂聽說是阿嬤自己挑的上萬塊假髮,不知為何被撥成了中分的瀏海。或許是看著她修好的照片太久,一時之間有點無法將照片中健康的她,與這個現實中已成為屍體的她結合在一起。
我眼前的這個真的是阿嬤嗎?我的內心不自覺的產生了這樣的問號。間隔了一個月,見到這最後一面,雖然已經有一個月喪禮的時間做為緩衝,卻依然讓許多人瞬間聲淚俱下,那樣的哭聲也立馬將我拉回了現實。
法師帶著我們進行火化前最後一次捧飯。他用筷子將十二道菜每一道夾一口,配上一句吉祥話,再做一個餵飯的動作,然後我們所有人則順著他的吉祥話來回應。大意都是保佑子孫平安順利長智慧發大財當大官。接著將一小袋零錢從阿嬤的手中放到米斗裡面,這就是所謂的手尾錢。
家祭時,先從兒子、兒媳、內孫跟內孫女開始。上香、三叩首、獻花獻果,然後站到兩側準備回禮。接著依照輩分與親疏遠近依序上前祭拜。司儀念完一組後,會預告說「如果你要叫死者XXX或XXX的親戚請準備。」通常是上香獻花獻果,如果是穿喪服的話還會有三叩首。司儀偶爾會以祭拜者的身分念一段祭文。
家祭的過程中,看到了許多我從未見過的阿嬤娘家的親戚。那些人可能喊她阿姨或姑姑,甚或是以兄弟姊妹互稱。我們的阿嬤,也是他人的姑姑阿姨,他人的姊妹。
阿嬤從出生到長大,結婚後脫離原本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族,有了孫子曾孫,真的就像一棵樹開枝散葉一樣。我們這些參與家祭的人們,每一個人都帶著一小段與阿嬤共同度過的回憶與時光,我們這些人就是由阿嬤生命的軌跡所串起來的,她的一生的模樣。
家祭完之後是公祭。
公祭結束以後,緊接著是火化。在所有參與家祭與公祭的人來見阿嬤最後一面結束以後,法師帶著我們進行封棺儀式,然後推著阿嬤的棺木,一邊誦念著佛號一邊前往火化場。
二殯的火化場有相當多爐子,我們家屬只能送到一定的距離。接著阿嬤由工作人員接手,我們則是要在送入火爐的那一刻大聲呼喊著阿嬤的名字,叫她要記得離開身體,不要被火燒到了。
火化場的外面有懸掛的電視螢幕,一邊撥放著宣傳自然葬的文字,一邊明確列出第幾爐是哪一位往生者,距離完全火化時間還剩下幾分鐘,或者距離火化後冷卻完成還剩下幾分鐘。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先進。
等待火化的時間,我們又帶著阿嬤的紙牌位跟她的「禮物」,前往二殯旁邊的另一處殯葬焚化廠。那邊像是為了因應二殯的爐子不夠所以另外出現的私人焚化爐。我們在那裡將阿嬤的庫錢(據聞人出生時都需要借錢才能出生,所以往生後要由家屬幫忙還錢)、我們送給她的麻將桌、整副麻將、三個牌咖、一整棟紙別墅(我們也將阿公請了進去,那裡以後可以說是另一個阿嬤家了)、別墅的地契、一台音響與一大台卡拉OK機都送進去爐子裡化掉。
最後大家在那裡脫下麻布喪服,拆下孝,交還給負責處理的葬儀社人員。留了一批人下來撿骨,我跟著另外一些人先回去北宜路的阿嬤家整理。其餘人撿骨完回來,將阿嬤的紙牌位放在二樓的神明桌上,秉告祖先阿嬤過世的事,最後再將阿嬤的骨灰送到靈骨塔,就完成了從過世到喪禮結束所有的儀式。
我必須老實說,這是一段出乎我意料的漫長旅程。喪禮有的人會進行更為快速的濃縮七天版本,我們做的比較足,將每個七都做好。很難想像以前人會守喪三年。
晚上吃新店的鍋爸。這大概是阿嬤的五個子女,五個家庭(以及孫輩的家庭)此生最後一次這樣全部人到齊,聚在一起吃飯了吧。當了這麼久的家人,他們五個子女,兄弟姊妹彼此之間有許多的愛恨情仇,說也說不完,分也分不清,現在大家共同的爸媽都過世以後,未來如果沒必要,大概就是各過各的生活。可能婚喪喜慶還會相聚,不過應該不會再像這次這樣這麼多人。
於是乎,阿公阿嬤所組成的家庭,從阿嬤跟阿公結婚那一刻開始,伴隨著阿嬤的過世,大概就這樣畫下句點。我們見證了一個人一生的結束,也見證了一個家庭的結束。
上星期六,十月六日,滿七法會,終於做完了最後一次法會。滿七誦經的經文是《慈悲三昧水懺》,前面已經誦讀過了《地藏菩薩本願經》與《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這一個月左右,我總共參與了頭七、三七(女兒七)、五七(孫子七)跟滿七的四場法會(二七、四七、六七為家屬自行祭拜,沒有法會)。似乎現在也很少有人會法會全部做好做滿。
或許因為前面已經有經驗了,也或許這是最後一個法會了。滿七法會時,不知為何,可以感受到空氣中有某種微妙的餘裕感。
做完法會後便將搭建的臨時佛堂撤下,將剩下所有的金元寶與除了要放在棺木裡面以外的蓮花全部都一起化掉。有些人在燒元寶燒金紙,有的人吃完晚餐的便當後開始幫忙拆起罐頭塔。一個又一個放在旁邊的罐頭塔,可說是從第一次法會就全程參與到現在。
小舅用剪刀將罐頭塔上固定食物飲料的膠帶割開,由我們幾個小孩將飲料傳到桌子上,再由大家自取。因為飲料的數量實在太多,且都是鋁罐,不斷拆罐頭塔的過程,桌上飲料也飛快的增加。大概就像是遊戲中打開最後的寶箱,接著無數金幣從寶箱中飛出占滿整個遊戲畫面那樣。
看著各家一邊確認,一邊眼明手快的分裝打包各式飲料、啤酒、肉鬆、花生醬跟味精,總覺得有點難過。完全提不起勁跟著一起打包。不是自命清高,純粹就是不想參與。妹妹還是裝了一點。拆卸完的罐頭塔保麗龍外殼被放置在外面的棚架,等著被罐頭塔廠商回收,重新裝填,過不久大概又會出現在另一家的喪禮上。
拆完罐頭塔以後,北宜路上阿嬤家的任務就算告一段落。真的結束了。
當天晚上借宿在大阿姨跟表哥家。
自從表哥結婚前的兩三年前開始,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去過他家了。以前過年的時候,會在初三大家一起去他家作客吃飯,是會讓我萬分期待的行程。自從大一時,我常去阿嬤家蹭飯這件事被有點黑了以後,從此好像我們兩人就有點尷尬,我跟阿嬤之間也是。從那個時間點開始,我再也無法回到像小時候那樣的跟他們親近,不再是那個做什麼胡鬧事都會被包容的小孫子與小表弟。會一再地提醒自己關於自己只是個客人這件事。
這件事,我也沒想到自己過了這麼多年,還是無法忘記。就這樣一直擱在心裡。一直到阿嬤走之前,都沒有再跟阿嬤提起,關於當年我大一時回新店蹭飯,一是覺得自己的媽媽是從台北嫁到宜蘭的媳婦,一直沒什麼時間好好陪阿嬤,所以這個孫子終於上台北讀書了應該要好好花時間跟阿嬤相處。二是那時候真的很窮,就算在學校也常常亂吃,回阿嬤家一趟雖然要花點車錢時間,但可以省一頓餐錢,也可以跟阿嬤吃飯。如果今天換成奶奶的話,我可能完全不想特別回去吃飯,就算可以省錢。
閒言閒語出來後,輾轉傳到了我這邊(我大一這一年真的諸事不順)。我被冠以「白吃飯」的名義。當下的心情是真的受傷。從此也讓我知道那一條線是存在的,台北的人一個圈圈,我們在宜蘭的人又是另一個圈圈,那是主客之別,他我之別。
總之,在那邊睡了一晚。
隔天十月七日,早上起了個早,去第二殯儀館。那天要做的事情是家祭、公祭與火化,將牌位接回家,向祖先稟報這件事,並且入塔(因為日辰關係那天是暫厝,要到十七號才能真正入塔)。
第二殯儀館距離我幾年前去的時候又變了不少。有一棟新大樓啟用,告別式就辦在新大樓那邊。
到了以後,我們換上了麻布孝服。由法師主持,先請師姐誦經。誦念經文完成以後,就是火化前最後一次捧飯。之前都是在阿嬤的暫時牌位跟照片前面捧飯,這一次則是在阿嬤本人前面。
法師引領著我們魚貫進入告別式廳堂後台的一個小空間,阿嬤的棺木還有她本人就在那裡。我們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換好衣服、化完妝、戴上假髮、身邊也放滿了大家辛苦摺好的蓮花。
冷凍一個月後,阿嬤的臉部似乎有些凹陷萎縮,上排的牙齒略微露出來。那一頂聽說是阿嬤自己挑的上萬塊假髮,不知為何被撥成了中分的瀏海。或許是看著她修好的照片太久,一時之間有點無法將照片中健康的她,與這個現實中已成為屍體的她結合在一起。
我眼前的這個真的是阿嬤嗎?我的內心不自覺的產生了這樣的問號。間隔了一個月,見到這最後一面,雖然已經有一個月喪禮的時間做為緩衝,卻依然讓許多人瞬間聲淚俱下,那樣的哭聲也立馬將我拉回了現實。
法師帶著我們進行火化前最後一次捧飯。他用筷子將十二道菜每一道夾一口,配上一句吉祥話,再做一個餵飯的動作,然後我們所有人則順著他的吉祥話來回應。大意都是保佑子孫平安順利長智慧發大財當大官。接著將一小袋零錢從阿嬤的手中放到米斗裡面,這就是所謂的手尾錢。
家祭時,先從兒子、兒媳、內孫跟內孫女開始。上香、三叩首、獻花獻果,然後站到兩側準備回禮。接著依照輩分與親疏遠近依序上前祭拜。司儀念完一組後,會預告說「如果你要叫死者XXX或XXX的親戚請準備。」通常是上香獻花獻果,如果是穿喪服的話還會有三叩首。司儀偶爾會以祭拜者的身分念一段祭文。
家祭的過程中,看到了許多我從未見過的阿嬤娘家的親戚。那些人可能喊她阿姨或姑姑,甚或是以兄弟姊妹互稱。我們的阿嬤,也是他人的姑姑阿姨,他人的姊妹。
阿嬤從出生到長大,結婚後脫離原本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族,有了孫子曾孫,真的就像一棵樹開枝散葉一樣。我們這些參與家祭的人們,每一個人都帶著一小段與阿嬤共同度過的回憶與時光,我們這些人就是由阿嬤生命的軌跡所串起來的,她的一生的模樣。
家祭完之後是公祭。
公祭結束以後,緊接著是火化。在所有參與家祭與公祭的人來見阿嬤最後一面結束以後,法師帶著我們進行封棺儀式,然後推著阿嬤的棺木,一邊誦念著佛號一邊前往火化場。
二殯的火化場有相當多爐子,我們家屬只能送到一定的距離。接著阿嬤由工作人員接手,我們則是要在送入火爐的那一刻大聲呼喊著阿嬤的名字,叫她要記得離開身體,不要被火燒到了。
火化場的外面有懸掛的電視螢幕,一邊撥放著宣傳自然葬的文字,一邊明確列出第幾爐是哪一位往生者,距離完全火化時間還剩下幾分鐘,或者距離火化後冷卻完成還剩下幾分鐘。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先進。
等待火化的時間,我們又帶著阿嬤的紙牌位跟她的「禮物」,前往二殯旁邊的另一處殯葬焚化廠。那邊像是為了因應二殯的爐子不夠所以另外出現的私人焚化爐。我們在那裡將阿嬤的庫錢(據聞人出生時都需要借錢才能出生,所以往生後要由家屬幫忙還錢)、我們送給她的麻將桌、整副麻將、三個牌咖、一整棟紙別墅(我們也將阿公請了進去,那裡以後可以說是另一個阿嬤家了)、別墅的地契、一台音響與一大台卡拉OK機都送進去爐子裡化掉。
最後大家在那裡脫下麻布喪服,拆下孝,交還給負責處理的葬儀社人員。留了一批人下來撿骨,我跟著另外一些人先回去北宜路的阿嬤家整理。其餘人撿骨完回來,將阿嬤的紙牌位放在二樓的神明桌上,秉告祖先阿嬤過世的事,最後再將阿嬤的骨灰送到靈骨塔,就完成了從過世到喪禮結束所有的儀式。
我必須老實說,這是一段出乎我意料的漫長旅程。喪禮有的人會進行更為快速的濃縮七天版本,我們做的比較足,將每個七都做好。很難想像以前人會守喪三年。
晚上吃新店的鍋爸。這大概是阿嬤的五個子女,五個家庭(以及孫輩的家庭)此生最後一次這樣全部人到齊,聚在一起吃飯了吧。當了這麼久的家人,他們五個子女,兄弟姊妹彼此之間有許多的愛恨情仇,說也說不完,分也分不清,現在大家共同的爸媽都過世以後,未來如果沒必要,大概就是各過各的生活。可能婚喪喜慶還會相聚,不過應該不會再像這次這樣這麼多人。
於是乎,阿公阿嬤所組成的家庭,從阿嬤跟阿公結婚那一刻開始,伴隨著阿嬤的過世,大概就這樣畫下句點。我們見證了一個人一生的結束,也見證了一個家庭的結束。
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K的彌月蛋糕
十月六日,宜蘭,凌晨一點零九分。
從今天開始「光輝十月爽爽休」第一階段三天連假的第一天。颱風走遠之後天氣意外的好。回到宜蘭後跟阿爸在車上閒聊,發現從九月二號那個周末回宜蘭看阿嬤以後,接著三號阿嬤過世,整個九月的周末就是上不完的假日班與參加法會,直到今天回來,已經整整一個月沒回宜蘭了。
當然,對那些住得比較遠,甚或是住在國外的人來說,本來就沒辦法每個月固定回家。但我總覺得若是不維持每個月至少回家一次的慣例,只會離家,離宜蘭,越來越遙遠。
不知為何,突然覺得該跟奶奶吃飯一下。雖然我平時有點排斥這件事,總覺得有點煩,但我想自從阿嬤走了以後,我心底多少還是惦記奶奶。我依然是那個沒什麼孝心,一直不交女朋友不找伴不結婚不生小孩,平常也鮮少感受出跟她親暱的孫子,但祖父母那一輩,對我來說,不論喜不喜歡,就只剩下她一個人了。
於是請阿爸約了奶奶出來,週五晚上,去吃了日式簡餐的東之本。是一家羅東的老牌日本料理店。由於古樸有味道的日式裝潢讓我印象深刻,但一個人平常真的不會去吃。價位也有點高(以小時候我還是學生的標準來看)。但餐廳是爺爺喜歡的那一型。印象很深刻小時候曾經來吃過一次,但也只有那一次的印象。
不知為何這個周五晚上,餐廳並沒有客滿,蠻多空桌。雖然用餐時間有一兩組客人來店用餐,也有幾個客人來外帶便當,但店裡還是顯得門可羅雀。
吃飯時,不免俗的討論了一下我們這輩幾個孫子孫女的狀況,大家的工作、結婚、人生規劃等等,但大家都有意無意的避開了一些話題。奶奶記憶跟神智退化的程度已顯而易見。「也許不久之後就會開始癡呆也說不定。」我對妹妹說。
晚上跟妹妹一起逛夜市。在羅東夜市亂吃亂喝,還去剪了頭髮。
雖然是晴朗的周五夜晚,但羅東夜市人沒有很多。原本在屈臣氏前面的肉圓、一串心跟米糕的攤位被撤掉了,警方用三角錐把那一塊區域淨空。羅東夜市裡又有些商家換了面孔。還開了一家新的NET。
吃了潤餅、三星蔥餅(用類似蚵蛋包的方式將滿滿的蔥與少許少許的肉末包起來的食物),逛了十元商店,還喝了水巷茶弄。減肥是明天的事。
只是想將這個晚上記錄下來。
下午去找了國小同學K拿她兒子的彌月蛋糕。
之前約的時候,因為怕她不方便,就跟她說我直接過去就好。拿到地址後,才想起來這是我從國小認識她以後,第一次到她家。
當然我也沒想過我在她家門口等她的時候,她媽媽回來竟然認得出我。
雖然略顯疲態,但K的精神還算不錯。整個人似乎已完全瘦回懷孕前的身材,好像生產只是把小孩拿出來,拍拍袖子,收工。但她馬上開始跟我訴說起整個待產跟生產的情況,還描述說她選擇自費打了減痛針,打完以後雖然有比較舒服,但身體不由自主的強烈抖動,甚至整個病床都在晃,護理師跟她解釋說這是因為減痛針讓她的神經不會感受到太大的痛楚,但身體還是處在非常劇烈的疼痛,所以才會出現這種顫抖反應。聽完這段之後我幾乎冒了一身冷汗。
(根據辦公室學姊,三個孩子的媽媽的說法:那種痛不只是被車輾過,還是輾過來又輾過去,來回好幾次。)
K很開心的跟我講了她兒子的點點滴滴、包含小孩的身高體重、買嬰兒衣服的心得、她用的二手嬰兒推車由來、餵奶的感受、有一種冷是「阿嬤覺得你冷」、小孩的哭聲與反應、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小事,她兒子倒是安穩香甜的睡在旁邊的嬰兒車裡(是一種複合式的嬰兒車與嬰兒籃的雙重組合,綽號「戰車」,一台五萬,一個輪子五千,很穩,K的兒子已經是第五個使用它的小孩了)。
初為人母,有太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她像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疲憊卻興奮的向地球的同胞們描述那裡看到的風景。
話鋒一轉,K跟她老公介紹我,說起了她小時候對我的印象。「他國小的時候很皮,但不是XXX的那種皮,就是很想要親近人,一直想跟你玩,卻找不到適當的互動方式。」K說:「但不知道為何到了國中以後突然變成溫文儒雅的那一型,後來還考上台大。」
我一邊聽著,一邊覺得羞赧難耐。畢竟也沒有這麼多人記得我小時候的模樣。忽然被相當精闢的描述了遙遠而模糊的記憶中的自己,彷彿一瞬間真的又變成了國小時的那個自己一樣。
帶著彌月蛋糕,騎機車回家的路上,一直想著K與她小孩的事。K是一個從國小我認識她到現在,幾乎沒什麼變的女生,看起來總是那麼年輕。而這樣年輕的她,卻已經有了小孩。想到她與她的孩子,還有我身邊許許多多差不多同年齡的友人爸爸媽媽們,覺得「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件事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這幾天雙子女作為旅遊隨團護理師,跟著一起到中南部走了三天的行程。不知為何,我突然很想問她關於吃醋的事。聊天的時候,我說到了我身邊有一談起戀愛就整個人都變了的那種朋友。
然後我突然想到了「社交面具」的事。如果人有的時候,會根據所身處的情況情境,戴上所需要的社交面具。那麼對於那些「談起戀愛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的人,到底是「沒有戀愛的日常的他們」是真正的他們,還是「談戀愛時的他們,我們所不熟悉的他們」,才是真正的他們。亦或者,其實從來就都只是一層又一層,一個又一個的面具。面具底下永遠都是另一個面具,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真實呢。
從今天開始「光輝十月爽爽休」第一階段三天連假的第一天。颱風走遠之後天氣意外的好。回到宜蘭後跟阿爸在車上閒聊,發現從九月二號那個周末回宜蘭看阿嬤以後,接著三號阿嬤過世,整個九月的周末就是上不完的假日班與參加法會,直到今天回來,已經整整一個月沒回宜蘭了。
當然,對那些住得比較遠,甚或是住在國外的人來說,本來就沒辦法每個月固定回家。但我總覺得若是不維持每個月至少回家一次的慣例,只會離家,離宜蘭,越來越遙遠。
不知為何,突然覺得該跟奶奶吃飯一下。雖然我平時有點排斥這件事,總覺得有點煩,但我想自從阿嬤走了以後,我心底多少還是惦記奶奶。我依然是那個沒什麼孝心,一直不交女朋友不找伴不結婚不生小孩,平常也鮮少感受出跟她親暱的孫子,但祖父母那一輩,對我來說,不論喜不喜歡,就只剩下她一個人了。
於是請阿爸約了奶奶出來,週五晚上,去吃了日式簡餐的東之本。是一家羅東的老牌日本料理店。由於古樸有味道的日式裝潢讓我印象深刻,但一個人平常真的不會去吃。價位也有點高(以小時候我還是學生的標準來看)。但餐廳是爺爺喜歡的那一型。印象很深刻小時候曾經來吃過一次,但也只有那一次的印象。
不知為何這個周五晚上,餐廳並沒有客滿,蠻多空桌。雖然用餐時間有一兩組客人來店用餐,也有幾個客人來外帶便當,但店裡還是顯得門可羅雀。
吃飯時,不免俗的討論了一下我們這輩幾個孫子孫女的狀況,大家的工作、結婚、人生規劃等等,但大家都有意無意的避開了一些話題。奶奶記憶跟神智退化的程度已顯而易見。「也許不久之後就會開始癡呆也說不定。」我對妹妹說。
晚上跟妹妹一起逛夜市。在羅東夜市亂吃亂喝,還去剪了頭髮。
雖然是晴朗的周五夜晚,但羅東夜市人沒有很多。原本在屈臣氏前面的肉圓、一串心跟米糕的攤位被撤掉了,警方用三角錐把那一塊區域淨空。羅東夜市裡又有些商家換了面孔。還開了一家新的NET。
吃了潤餅、三星蔥餅(用類似蚵蛋包的方式將滿滿的蔥與少許少許的肉末包起來的食物),逛了十元商店,還喝了水巷茶弄。減肥是明天的事。
只是想將這個晚上記錄下來。
下午去找了國小同學K拿她兒子的彌月蛋糕。
之前約的時候,因為怕她不方便,就跟她說我直接過去就好。拿到地址後,才想起來這是我從國小認識她以後,第一次到她家。
當然我也沒想過我在她家門口等她的時候,她媽媽回來竟然認得出我。
雖然略顯疲態,但K的精神還算不錯。整個人似乎已完全瘦回懷孕前的身材,好像生產只是把小孩拿出來,拍拍袖子,收工。但她馬上開始跟我訴說起整個待產跟生產的情況,還描述說她選擇自費打了減痛針,打完以後雖然有比較舒服,但身體不由自主的強烈抖動,甚至整個病床都在晃,護理師跟她解釋說這是因為減痛針讓她的神經不會感受到太大的痛楚,但身體還是處在非常劇烈的疼痛,所以才會出現這種顫抖反應。聽完這段之後我幾乎冒了一身冷汗。
(根據辦公室學姊,三個孩子的媽媽的說法:那種痛不只是被車輾過,還是輾過來又輾過去,來回好幾次。)
K很開心的跟我講了她兒子的點點滴滴、包含小孩的身高體重、買嬰兒衣服的心得、她用的二手嬰兒推車由來、餵奶的感受、有一種冷是「阿嬤覺得你冷」、小孩的哭聲與反應、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小事,她兒子倒是安穩香甜的睡在旁邊的嬰兒車裡(是一種複合式的嬰兒車與嬰兒籃的雙重組合,綽號「戰車」,一台五萬,一個輪子五千,很穩,K的兒子已經是第五個使用它的小孩了)。
初為人母,有太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她像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疲憊卻興奮的向地球的同胞們描述那裡看到的風景。
話鋒一轉,K跟她老公介紹我,說起了她小時候對我的印象。「他國小的時候很皮,但不是XXX的那種皮,就是很想要親近人,一直想跟你玩,卻找不到適當的互動方式。」K說:「但不知道為何到了國中以後突然變成溫文儒雅的那一型,後來還考上台大。」
我一邊聽著,一邊覺得羞赧難耐。畢竟也沒有這麼多人記得我小時候的模樣。忽然被相當精闢的描述了遙遠而模糊的記憶中的自己,彷彿一瞬間真的又變成了國小時的那個自己一樣。
帶著彌月蛋糕,騎機車回家的路上,一直想著K與她小孩的事。K是一個從國小我認識她到現在,幾乎沒什麼變的女生,看起來總是那麼年輕。而這樣年輕的她,卻已經有了小孩。想到她與她的孩子,還有我身邊許許多多差不多同年齡的友人爸爸媽媽們,覺得「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件事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這幾天雙子女作為旅遊隨團護理師,跟著一起到中南部走了三天的行程。不知為何,我突然很想問她關於吃醋的事。聊天的時候,我說到了我身邊有一談起戀愛就整個人都變了的那種朋友。
然後我突然想到了「社交面具」的事。如果人有的時候,會根據所身處的情況情境,戴上所需要的社交面具。那麼對於那些「談起戀愛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的人,到底是「沒有戀愛的日常的他們」是真正的他們,還是「談戀愛時的他們,我們所不熟悉的他們」,才是真正的他們。亦或者,其實從來就都只是一層又一層,一個又一個的面具。面具底下永遠都是另一個面具,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真實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