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電影原著是作者朝井遼獲得直木賞的作品,內容描述五位主角準備求職,爭取企業「內定」的故事。在日本,若是能夠在畢業前的就職活動就錄取,等於一畢業就能夠馬上投入職場,這件事就叫作「內定」。電影裡的求職活動,若是不諳日本求職文化的人可能需要花點時間跟著劇情的介紹在腦中整理。不過求職的心情我想是共通的。
「求職」這件事,有點像是現代社會的「成年禮」。找到一份正職工作,才算是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擺脫學生的身份進到社會,成為一名「社會人」。好的工作、壞的工作、大公司小公司、光鮮亮麗的工作、不怎麼樣的工作。「職業」成為了另一個身份,決定了你是誰,你在社會中的哪個位置。
然而從學生身份轉變成社會人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諸多挫折痛苦不適應。我們一方面還記得我們在學生時期的樣子,另一方面又要馬上轉變成社會與企業希望我們變成的樣子。黑色的成套西裝,中規中矩的髮型,良好順從的思想,短時間的自我介紹以及面試筆試。我們在「成為自己」與「成為別人希望的我們的模樣」兩者當中抗拒掙扎。
電影中很巧妙的運用這個議題,同時搭配日本流行的「推特」文化。在推特上,一則動態只有140個字,我們是否真的能夠透過這140個字瞭解一個人?我們又是否能夠透過一分鐘簡短的自我介紹瞭解一個人。以及「線上」跟「線下」的差異。我們在社群網站中發佈動態描述生活的片段,努力的自己,好吃的美食,快樂的出遊,上進的想法,然而真實生活的樣貌又是如何?每一個人都有好多個面向,都有不願意被他人看見或發現的自己。
我們總是希望能夠一切順利,能夠不被貼上「求職不順」或者「委屈低就」的標籤,又或者可以說一些「漂亮話」,或者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是讓其他人不用擔心。但不論如何掩飾,如何拒絕,最終我們會瞭解到我們都只能誠實面對自己。我們不會因為短短的求職準備期而徹底變成不同的人。生命是一個不斷連續的過程。
我先看了小說,才看電影。看電影時,雖然許多橋段場景電影都省略沒有拍出來,但因為不用急著跟上瞭解劇情,所以能夠有餘裕去看一些小細節。有些事情在小說裡用文字寫出來很容易,像是主角的想法,推特的內容,還有針對內容補充說明的部分,不過若是用電影表現的話就顯得比較困難。因為主角是個內心小劇場很多的人,因此整部電影看下來,他常是一號表情。還有一些小動作有刻意作出來並且拍到,不過若是沒看過小說的人來看的話,可能不太會注意到吧。
推薦這個故事,也推薦小說。如果有空可以去看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