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Gone girl
還在考慮如何對於Gone girl做一個適當的註解。
所有的關係中最重要的還是對於「安全感」的追求。在一段相處關係中「符合對方期待」或者「成為對方心目中的那種人」,究竟我們應該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完全取決於對方的安全感。當另一半對於關係和生活逐漸感到失控,不安全感與無力感就會無限放大所有的負面情緒,像個溺水的人一樣努力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或者選擇傷害自己(想辦法結束這段關係,像是分手或者自殺),或者開始無限上綱的向對方索求一切,成為控制狂。
很多人會執著於劇情中男女主角的這段婚姻中的互相欺騙與暴力,但老實說我認為在討論到「安全感」的這個議題上,已經無關乎真相或謊言。女主角坦承雙方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充滿了欺騙(那時的謊言是美麗的),彼此都裝成對方應該會喜歡的型,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為安全感足夠,所以仍能享受這些謊言。但當面臨生活上的壓力,當對方反而以比較真實的一面相待,當對方的謊言的目的不再是為了這段關係時,所有的信任瞬間歸零,一旦惡魔從裂痕中露面,它就不會再有消失的一天。
我們看到女主角的父母對於女主角有很強烈的不安全感。所以在女主角一消失馬上協助成立搜救中心,成立網站與提供消息專線。由男女主角談論到她父母的片段的劇情可以得知這些行為的背後或許有著遠遠超過父母對於子女的愛的東西(因為這個女兒的存在太重要了,關係到他們的生計)。另一方面,在劇情後半段女主角回頭找第一任男友時,第一任男友立刻就展現對於女主角的控制欲(包含那一句:I will never let you go.),這些或許也源自於男方的不安全感(來源可能是來自男方家人就是了)。在經歷了父母與第一任男友之後,女主角對於第二任男友和男主角的行為或許比較可以理解。
在她對男主角所做的一切之後,我們看到她以一個拋棄婚姻的新女性的形象開車出現,好像是要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她選擇隨時把錢放在身上的原因正是因為害怕,卻也因為如此才導致被他人盯上,於是在山中的度假村裡面再度被他人剝奪安全感。她選擇回頭找第一任男友(不是找第二任男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物質條件的關係,又或者覺得第二任男友一定會對她的處境加以嘲笑諷刺),雖然第一任男友在她的形容是如此不值且控制慾望強烈,但物質方面想必是不虞匱乏。因此雖說他展現出好像看透這個女人的花樣的樣子,但她仍然不斷想要繼續自己營造出來的形象和謊言。
而當男主角在電視上公開道歉,不論真實或者謊言,允諾她一個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的機會時,她便下定決心要離開(當然來自於第一任男友的控制也是原因之一)。隨後我們便看到了完美的戲碼。最後她回到了男人的身邊,彼此之間再也沒有任何謊言,換來的卻是某種真實的恐怖平衡(彷彿聽到她惡狠狠的說:沒有人能夠毀了我的人生)。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女主角的不安全感都是源自於其他外力所迫害。如果不是男主角這樣子對她,她也不需要走到那一步。但我認為從她前任男友開始,甚至是更早以前,那種不安全感就已經存在。這樣失控的感覺一直在她的人生中重複出現,像是幽靈一樣,而一開始交往的完美形象與之後的恐怖形象都只是出自於想要掌控生活的結果。唯一不可否認的,是只要不安全感一旦存在,就需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以及很多很多的信任來撫平,有時甚至一輩子都無法復原,就這樣時好時壞的存在(並不只是客觀條件感覺到危機,而是主觀上認定)。
電影最後,我們看到雖然男主角得知了一切的真相,但還是沒有選擇分手(一方面也是因為女主角的紀錄太可怕)。他在廁所對著鏡中的自己喃喃自語,他沒有辦法離開她,因為當她感覺到自己重新掌控一切時,她又能再度讓自己扮演那個完美嬌妻,美國甜心的形象。重要的不再是真相或者謊言,看穿或者看不穿另一半在想什麼也無所謂,只要有安全感就足夠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