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第一次看湊佳苗的作品。
故事大綱如下:
三木典子(菜菜緒飾演)是化妝品公司的職員,某夜裡她被砍十幾刀並被焚燒棄置在風景優美的時雨谷國家公園。在媒體的爭相報導下,此事件也在網絡上引起極大關注。由於死者美若天仙,加上該化妝品公司以一款名為「白雪」的香皂聞名,因此讓這樁案件被人們稱為「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公司的流言、網路八卦都將嫌犯導向死者的同事:於凶案發生後離奇失蹤的城野美姬(井上真央飾演)。電視台記者赤星雄治(綾野剛飾演)為了追查真相,開始對死者的親友及同事進行調查。
隨著各路小道消息、謠言及臆測透過網路、電視等媒體傳播開來,讓被貼上「殺人兇手」標籤的美姬彷彿受到全民公審,事件也如雪球般愈滾愈大。究竟乍看樸素善良的美姬,是滿腹心機的殺人兇手?還是無辜的代罪羔羊?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sja83096712/
---
整部電影採用製作電視節目的形式來進行,穿插著大量的類似推特的畫面。在劇情進行的同時,藉由電視台的派遣記者土法煉鋼的挖掘真相放到網路,可以不斷看到湧入的網路評論,討論的風向隨著消息一點一點被擠牙膏似的放出來而變來變去。就算一開始只是建立在一點點的薄弱假設上,隨著更多的知情者加入,以及不相關的網民協力,逐漸發展成新的訊息都被朝向一開始假設的方向去做解釋,好像就越解釋越有道理,眾人推理到最後直接下定論,從有罪推定變成了犯罪事實,誰誰誰就是兇手,信誓旦旦的說:「絕對不會有錯,兇手去死吧。」這樣的形式完全是對於所謂「鄉民的正義」這種文化進行的反諷。
不可否認的,自從社群網絡興起之後,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傳播的媒介,每個陌生的帳號都有可能剛剛好是知道或參與到一點點細節的人。「爆料」伴隨著曖昧不明的發言與身份成為捕風捉影的最佳起手式,「集體討論」則讓每個人對於自己發言與評論的責任感減輕到微乎其微,還有自詡為正義的「搜索」,將對象所有的一切私人訊息都暴露出來,在這些條件之下,光光只靠言論就足以完全摧毀一個人的生活,而且這樣的摧毀是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完全不可逆的結果。對於網路這種完全無法壓抑訊息流通的媒介,也只能依靠每一個參與者對於訊息內容與來源的判斷智慧,從而選擇訊息傳播內容和評論的節制,但這實在太困難了。於是某個網路名人就這樣說:「我時常為了那些我從沒說過的話而被讚美,也時常為了那些我從沒做過的事而被唾棄。」
第二部分則是團體中的文化。就算排除掉網路的屏障將舞台擺到現實生活,看似一切就這樣發生在所有人的周圍,但這樣的現實卻還是充滿了各種不同的面紗與面具。對於人的理解,對於真實的理解,僅僅依賴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去摸索拼湊,還是有可能得到一個與真相相去甚遠的答案。因為人們最終只會朝向對於自己有利的方向去解釋,去發言。訪問到嫌疑犯的國小友人時,她這麼說了:「你確定所有的人都說真話了嗎?」所有的話語都是經過有意無意的模糊與再詮釋,從來就沒有百分之百的再現。
對於「白雪姬」存在,不論出自何種原因,這種人都希望永遠維持自己在眾人前面的優越感與驕傲,就算這樣的優越感與驕傲需要靠貶抑他人,霸凌他人也無所謂。每個團體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角色位置,或許他們的名字與人物的模樣會改變,但不會改變的是團體中角色的互動模式。有的人負責訊息傳播,有的人總是完全沒進入狀況,有的人站在主導議題的位置,有的人則站在相對低下的位置。位階和角色可能會伴隨著新成員的加入或舊成員的離開而改變,但大體來說互動方式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這也形成了文化。這樣的互動模式不必然與現實生活中個人的客觀條件帶來的既定刻板印象相符,就像是劇中完美的腹黑白雪姬的存在。也許在日本,這樣群體中的文化與階級權力的絕對性相關,所以影響力更為龐大,也因此,為了維持這樣的文化,進而產生了許多殘忍的事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