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繼《我的意外爸爸》之後,另一部改編作品,《海街日記》。根據維基百科的內容劇情,日本鎌倉地區香田家的三姐妹,29歲的護士幸(綾瀨遙 飾)、23歲上班族佳乃(長澤雅美 飾)和20歲體育用品店員工千佳(夏帆 飾),三人一起在祖母過世後留下來的屋子裡生活。某日,三姐妹得知了15年前拋棄她們的親生父親之死訊。對於15年前丟下三姐妹之後不聞不問且再也未見過面的父親,三人幾乎沒有一絲一毫悲痛的心情。其中,身為大姐的幸事隔多年仍無法放下對父親的恨意。

三人在父親的告別式上,意外的與同父異母的14歲妹妹淺野鈴(廣瀨鈴 飾)相見。三人得知了小鈴的生母已過世,繼母亦不待見小鈴,父親過世後,小鈴更是無人可依靠。三姐妹不忍小鈴陷入孤苦無依的日子,於是決定接小鈴同住,四人像真正的家庭一樣開始一起生活。

《海街日記》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主要的男性角色,所有男性角色都是為了刻畫女性角色而創造的。如果說《我的意外爸爸》是從父母的角度,那麼《海街日記》就是描繪子女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劇情力道較輕,卻像是綿長的音樂,將人物關係與心境慢慢推展開來。與其他電影不同,《海街日記》跟《我的意外爸爸》一樣,並沒有大是大非誰對誰錯,或者非要完成不可的事。描述家庭與親情,不論再怎麼發展,最後的主題還是留在愛與原諒,而《海街日記》正是這樣一部愛與原諒的故事。

首先是記憶的遺失與尋回。原本的三姊妹跟後面加進來的最小的妹妹,同父異母的關係使得雖然四人相處起來如此親近,卻又同時有著對方來不及參與到的記憶。「什麼時候談談你記憶中的爸爸?」千佳對鈴這樣說。然而每一個人在分享自己的回憶時,也會顧慮到這樣對方沒有參與到的回憶,是不是會使對方感到受傷。同一件事情上,除了跟自己的姊妹相處的當下之外,又同時喚起只屬於自己的記憶。這部電影並沒有要解決什麼困境,而是輕輕的,溫柔的描述了那樣的心情。

電影中幾度重現同一種主題,關於一個人試圖離開自己的婚姻關係,試圖離開自己的家庭時候,離開的人以及被留下來的人的心情。從三姊妹的爸爸,最小的妹妹的繼母,到三姊妹的媽媽。沒有家人一定要死守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最後的包容與諒解。

導演在劇中穿插了好幾次喪禮,每一次的喪禮都是劇情的推展與轉折,還有主題的重現(帶著觀點的改變)。一開始的喪禮最小的妹妹表現出來的成熟懂事,以及喝錯梅酒把心裡想說的話說出來,對照到祖母喪禮,大姊對於自己母親離開的不諒解與後來的原諒。另一個對稱的安排則是一開始四姊妹在山形縣一起看望遠,以及她們回到鎌倉之後大姊與鈴一起望遠的場景。

當然身為一個男性,很難全然理解親姊妹之間的感情與相處。尤其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刻意壓抑男性的角色,全部以女性的角度去詮釋,對於男性觀眾的帶入感有時稍嫌沒這麼強。倒是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我們家》裡面,則是試圖全部用男性的角度來詮釋家人之間的感情(以及襯托出女性在家庭當中的重要性)。

日本電影一向被評論為劇情步調或節奏緩慢,但若是仔細觀察品嚐細節,反而更能體會到導演在劇情推展時,慢慢鋪陳展開的味道,更加深了人物刻畫的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