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我討厭旅行,其之一


我討厭旅行。

旅行太過美好。看過那些由絢爛色彩組成的陌生風景後,當回到了熟悉的,單調且重複的日常現實,怎麼樣也無法習慣。好像那些旅行的日子,隨處漂泊的自由,永遠不知道下一條街道會出現什麼樣景色的新鮮才是真實的人生。真切的感受到「活著」這件事情的可能。

有太多的事想寫。

最後一刻,在結束了兩天一夜的南投行,由友人B開車載著大家返回台北的路上,讓我想起了在一二年的九月,彼時剛從曼谷回來,也是這樣搭著他的車,在深夜開過彷彿漫長無邊無盡的高速公路(公路對我來說,應該就要像北宜公路那樣彎彎曲曲的)。那樣的時刻很魔幻,在旅行的尾聲,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說,很多很多的事情想寫,但在那一刻就是只能無聲地望著遠方車外的風景,感受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廣播播放著無聊的深夜節目,眾人的思緒流轉著。離開了旅行,回到了台北,回到了現實。

在日月潭泳渡,也是第一次的體驗。四月開始游泳到現在,本來想說還是等明年游得好一點再參加,結果就搭上朋友開團報名的順風車。準備的時候很緊張,在住所附近的運動中心的游泳池努力練習著。不斷地幻想自己正游在深不見底的湖水之中,盡量讓自己習慣不要停下來,就算遇到吃水或嗆到,也能夠在一兩個動作後回復游泳的姿勢。然後從一千五百公尺,進步到兩千公尺,進步到兩千五百公尺,最長游到兩千八百公尺,只是覺得不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所以沒有繼續加上去。剛開始的時候只要游到兩千公尺,隔天起床一定酸痛到不行。到後面就算游兩千五百公尺,隔天還是沒什麼感覺。速度方面並沒有特別進步,只是維持在一個還可以的水準。

泳渡當天,雖然已經準備萬全,但還是難免感到緊張。在由湖邊的報到處步行前往下水處的路上,不斷的跟友人聊天降低緊張感。參加的人數眾多,沿著湖邊的馬路緩慢的朝向下水處前進,幾乎有幾百公尺。每個人都穿上泳裝,戴上了自己的裝備(有救生衣、水母衣或者防寒衣,重點是為了防曬),拿著魚雷浮標。本來預計在九點半左右下水,但後來還是延誤到十點多才走到下水處。慢慢地隨著隊伍前進到水邊,一步一步走下階梯,當腳已經踩不到下一階的時候就開始了。

一開始緊抱著浮標,身體僵硬,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用力。習慣了水溫跟水深之後,上半身抱著浮標,下半身用蛙腿慢慢前進。才踢不過幾公尺,就覺得身體還是太緊張,這樣踢下去很容易抽筋,於是試了一兩次之後就開始放掉浮標,用習慣的姿勢游泳。開始游之後順利很多,身體很快就找回了在游泳池的節奏。湖水是綠色的,水溫比起溫水游泳池一般設定的三十度略涼,但不到冷的程度。蛙式抬頭換氣的時候可以看到日月潭的景色,那天天氣非常好,天空很藍,太陽也不算很大(但沒遮陽的部分還是曬得亂七八糟)。

習慣之後就開始加速,因為蛙鏡非常的霧,所以根本看不清楚,只能用模糊的形狀辨別遠處的浮板、旗子與氣球來當作游泳的標的。太多的人都是用漂的,所以常常需要超車,從一大票人的中間或者旁邊穿過去,偶爾會遇到臨時改變方向的人,此時就要放緩速度調整方向再前進。游的時候也要注意魚雷浮標有沒有跟別人的纏在一起,此時會感覺拉不太動,就要停下來解開,但解開的時候又不能抓著魚雷浮標,所以就瞬間變得有些緊張。

沒有特別計算距離,也許是平常就習慣一次游兩千多公尺,所以當注意到的時候已經離對岸終點相當近的距離。抵達終點之前還在想著到底要不要去浮板邊體驗被工作人員餵食,但後來還是決定放棄,畢竟我完全不想在游的時候忽然想上廁所。最後的幾百公尺有些沒耐心,有幾次被踢到都十分的不爽,但不想多起爭端只好摸摸鼻子繼續前進。越接近終點就越多人加速,因為終點只是一個普通的舞台大小,於是所有泳客就越游越近,水好像也變得比較臭。

抵達終點時瞬間腳軟,但更多的是喜悅。終點有架設不斷灑水的架子供大家沖洗掉湖水。幾個小攤子有免費的巧克力與舒跑可以拿,還有薑母茶暖身。其實終點還蠻熱鬧的,離開了舞台區之後可以到後面的兩條街,街上都是賣食物的攤販,有山豬肉香腸、刈包、豬血糕、阿薩母紅茶和其他的特產。在同行的友人陸續上岸後,再一起搭船返回起點的岸邊,搭船遊湖與泳渡時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