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老師,你還會回來嗎?


看完了《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書中提到很多教育的理念、方法跟觀點,其實都很認同。偏鄉的確需要某個人,再花多一點的時間耕耘,來更公平的對待他們。如果還能有一群夥伴,為了同樣的目標一同奮鬥,那真的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或許真的有這麼些天時地利人和發生在王老師身上吧。正是因為在偏鄉學校,所以他自由揮灑的空間比較大,而且也比較不受拘束。另一方面,由於家庭狀況,大部分學生的家長力量都不強,也不會主動去干涉學校的政策。此外,由於升學壓力(本來成績就差)不像一般都市這樣重,也使得在推展多元學習發展的時候面對的壓力比較小一些。

再來是地震之後,硬體設備等於全部翻新。雖然硬體設備不該視為教育成功與否的決定關鍵,但不可否認的好的硬體設備會是支援教學的功臣。而且校長與其他同事對於他所提出的教育方案與改革常常抱持著一種肯定與配合的態度,才能夠發揮出這麼好的效果。

然而對於偏鄉所產生的困難當然也有。像是師資的匱乏,教育資源的不足,這些都是靠那群老師們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的奮鬥過來。其中辛苦實在不是書中簡單一兩句所能描會得。

當然全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王老師當上主任之後,在會議上同仁們紛紛離席的場景。後面的部份幾乎都是王老師在談論學生與他的連結,而前面雖然有提到與同事共同奮鬥的部份,但著墨實在不若後面那樣的深。

從全書每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王老師的個性。我不確定是否為個性使然,才會造成會議上的那樣結果。個性是好的,立意是良善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最重要的是一旦當上了主任,掌握了權力之後,似乎就不該再用一線人員的那種方式來處理事情。本來的溝通與做事方式,伴隨著身後的權力之後,帶給其他人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想這就是造成那場會議的原因。

教育需要熱情與方法,還有不斷投入的時間。好像喚醒了我一些對於教育的熱情,但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教育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