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當尼采哭泣》續


一邊在總圖讀著《當尼采哭泣》,當然是因為她而買的,一邊無法制止的想起了阿利。

書中提到了人與人互相親近,建立關係,都是出於自利與對於權力的追求。是不是我很需要(享受)可能在與她的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呢?「別有用心」。我到底是希望能藉由建立一種上對下的關係來滿足對於權力的需求,還是希望能在這段關係中盡情滿足對於一種「被需要」的快樂(同樣是權力的建立)。不論是以上兩者都是我不樂見的。但不可否認的,在我們短暫的接觸的機會中,一直無法處於一種「地對地」的關係。這讓我痛苦且困惑。

此外,我是真的愛她的嗎?「有時候,你愛上欲望更甚過欲望的對象」。是否我只是貪戀的所謂「愛情」這件事,而她會不會只是湊巧成為了這個對於愛情的需求所投射的對象?意思是說,如果今天有另外一個人同樣能提供給我這樣「愛情」的感覺,我會不會立刻投奔而去?如果對她的一切愛欲只是我對愛欲本身的追求,並沒有關乎「她」這個人對我的意義,那麼我又怎麼能這樣自然地說出「我愛她」呢?對於這件事的懷疑,令我對於整個愛情產生了不信任與懷疑。

又也許,我不是愛著她,而是愛著她代表的意義。她的文字與氣質成為了我對於「知性美」這件事的一種具體化理解的代表。她幽微的情緒與孱弱的身體滿足了我(內在)所想要的一切保護欲、掌控欲以及對於害怕自己成為自己所厭惡的膚淺且世俗的人的需求。我的愛是否完全建立於這些,我的自利與自我滿足。

希望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