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離開吧!臺灣的年輕人


NEET 2012/9~

是不是也有很多人跟我現在一樣呢?以為十字路口的停等只是一時的,才發現一轉眼已經虛度了許多時光。身邊的人慢慢都已經跨了過去,只有自己還留在原地。如果有人詢問到底現在是什麼狀態呢?只好說:大概是「  」吧?

那天看到報導。大約二十幾歲的年齡層的失業率佔各年齡層失業率中最高的比率,也就是那一批大學與碩士畢業生。以前總聽說產業要升級,臺灣要盡量發展高技術的產業。結果就是高技術的產業都直接想要有經驗有即戰力熟悉市場的人才,而那些低技術的產業則在薪資福利上殺得血流成河。中間的人們呢?有的躍過禹門,有的落入溝壑。空白的經歷代表的可塑性不再具有如過往一樣的價值。人們汲汲營營於那些最快看得到實際成果的事,可悲的速食文化。

適得其所成為一種奢望。安身立命成為大家嚮往的目標。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他如何成功,而是在於他怎樣面對失敗。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經濟好的時候如何揮霍,而是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如何力挽狂瀾。

前一陣子吵半天的退休基金破產。許多計畫跟可能的政策執行方向都是盡量延長現職員工的工作年限(或者延後他們申領退休金的年紀)。從早期的七五制,到八零制,八五制最後則是九零制。更慘如農民,甚至沒有任何的退休可能。於是時間的長度依舊,產業人力的新陳代謝卻緩了下來。壯年人口依然繼續努力著一天一天邁向他們的出口,但出口卻離他們越來越遠。而後頭的青年人口覺得入口越來越狹窄,越來越小。整個社會行將就木,無法動彈。

於是擠不進去的人口就開始外流。臺灣人才的外流比率相當的高。人們沒有理由再留在這塊土地上,只好漂流異鄉。成為另外一種游牧民族。

也許政府應該鼓勵臺灣的年輕人離開的。如果他們想不出如何有效刺激人力市場的需求,那麼減少供給會是另外一個選擇。只不過萎縮的人力市場最終導致的就是不可挽回的結果,壓垮產業。不過如果我們夠相信自由市場的能力,或許我們不用那麼擔心。因為反正都能夠解決,只是好不好看的問題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