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這次以59%的得票率,817萬票的戰果,幾乎可以說為以後的總統選舉立下了「蔡英文高牆」。然而民進黨不分區政黨票的得票率卻只有34%,表示其中有23%的選民,總統票與政黨票是支持不同人的。
蔡英文會大勝,代表了蔡英文的路線,相較於韓國瑜來說,是台灣大部分選民的共識,不過這不代表2018年民進黨大敗完全沒有意義。
這次不分區政黨票比例,國民黨從2016的26%提升到2020的33%,但提昇的百分比差不多等於親民黨跟新黨降低的百分比(親民黨泡沫化),配上宋楚瑜的得票數,感覺是藍營選民自動操作了棄保。
民進黨的政黨票得票比例,由2016年的44%降低到2020年的33%,看起來很大一部分轉移到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與台灣基進的身上。雖然這次民進黨依然在選前操作各種的「小黨無用,搶救民進黨,選票集中」,但顯然選民越來越願意踏出第一步,給小黨機會。
不過所有小黨都還是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就是區域立委的選戰。只要沒有取得地方選舉的勝利,就算理念再吸引人,立院的表現再努力,也永遠沒辦法再進一步擴大組織規模。
穩紮穩打的作法是慢慢增加議員的數量以及參與地方首長選舉,來深耕地方增加影響力,不過道路依然很漫長,而且很容易翻船(看看花蓮王)。但身為一個政黨,搖尾乞憐拜託大黨配票是不可行的,為了取得政治參與的機會,注定無法逃避戰鬥的命運。這也是時代力量能夠保有影響力,不泡沫化,唯一的一條出路。
期待2022的地方選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