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距離買房也已經一周了。
這個周末沒有回宜蘭。星期六時,花了大概半天的時間,將房子打掃打掃。扔掉了一些東西,把一些傢具移開,好好將底下的灰塵雜物清乾淨。又將電風扇的扇葉好好清洗一番,大概要等到來年夏天才會再用上。
一邊整理這個我住了兩年的地方,一邊想著新房子的事。
如果一個人繼續這樣住下去的話,這邊是真的不錯。臥室空間足夠不會有壓迫感,客廳兼餐廳也很寬敞,廚房的部分沒有加裝爐具抽油煙機,但能拿出收納的電磁爐反而更能利用空間。
重點是,這間的三面採光與邊間位置。三面採光的房子還真的少見。
心裡過不去的缺點,大概就是洗衣機沒位置放、冰箱也沒位置放,最後是沒有車位吧。
作為租屋是接近滿分的完美選項,但如果要買的話,要背三十年房貸的話,這個社區真的太舊了。上個世紀末完工的社區,距今也二十幾個年頭,而只要出了台北精華區,老房子的價值只會越來越低。等繳完了三十年房貸,這邊也不知道剩下什麼了。
雖然是如此,但我買A7那邊,也是圖個新屋加上便宜。這附近的自住需求大,還是穩穩地撐著房價。
這周周間一天晚上,本來已經要睡了,十二點多躺在床上,突然覺得來研究一下A7附近的建案以及網路上對這個重劃區的看法,結果一路看到兩點多才睡。
其實心裡的壓力還是有點大。
今天回去拿正式的合約書以及購屋臨時證明單。就算是第二次再進到銷售中心,依然有一種極為不真實的感覺。陪著Y、Y的老公以及學長S,重新看了一次所有的樣品屋。從兩房格局、看到2+1房,最後是三房。一邊看大家一邊討論,交流一些想法。
雖然格局很方正,不過兩房跟我現在這間差不多坪數,卻硬是隔成了三個區塊,導致空間感還是有點狹窄。正三房的坪數感覺最棒,最舒服,但仍然有次臥空間小的感覺。像是只能住到小孩小學畢業的大小。
Y他們也針對喜歡的房型問了價錢,但他們考量的點又不跟我完全相仿。
跟友人M討論的時候,提到想乾脆租出去,如果一次出租一整戶,或者一戶隔成兩間出租,也許可以剛好打平房貸。M說,她認識另一個人,也是這樣,一個物件出租滾出下一個物件的頭期,然後繼續買下去。不過如果我想出租的話,最好一開始的規劃就是出租。
什麼居住正義的我也認了。不論是等少子化房價崩盤,還是等政府認真打房空屋釋出房價壓低,大概都要等到天荒地老了。在台灣買房依然是中產階級快速累積財富唯一的方法。只要出得起頭期款,接下來要出租或者要等房價上漲賣掉賺價差都可以。就像是現金流遊戲中,唯一一次從外車道切到內車道的機會。
買了房以後,也許生活會過得很辛苦也說不定。畢竟現下還是以自住為考量。不過還是有一種,總算給未來的自己留點什麼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