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男人的話題

昨天跟朋友吃飯,三個男的,單身(我)、剛結婚跟育有一子,三個人聊了整晚男人的話題。

你以為的男人話題:「瑟瑟,哪個妹子好正,什麼電動好玩。」實際的男人話題:「如何面對老婆的情緒想法,如何處理婆媳關係,男人要肩負起的責任。」

友人在分享的時候,說他在有段時間,不僅工作繁重,有重要的案子要負責,在家還要扮演好兒子、丈夫與爸爸的角色。那時的他感覺這些所有角色都掛在他身上,幾乎讓他喘不過去。

我腦海中浮現的印象是各種的關係網路,他站在中間,一人拉住了所有人的樣子。

他有壓力大到說不出來的時候,但也比較走出來了。去年給自己放了一個月的留職停薪,當了一個月的全職家庭主夫帶小孩,轉換一下,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其實「建立關係」這件事,無可避免的就是會產生壓力。生活需要跟他人相處,需要跟他人協調,共同決定。需要處理自己的情緒跟問題,也需要處理對方的情緒跟問題。

然而正向關係不是能夠免除壓力,而是雙方能夠互相分擔彼此的壓力。每個人都有疲倦脆弱的時候,另一個人能不能接住自己,或許那才是最珍貴的。

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嚮往溫暖的日子

或許是因為今年冬天一直熱熱冷冷的,很不習慣。

前兩天站在自家廚房的落地窗向外看風景,一邊想著「好懷念和煦的暖風與灑落的陽光啊!」

大學時特別喜歡冬天。每次到夏天都覺得又熱又無聊又漫長,冬天就是舒舒服服,什麼都好。

直到幾年前某一次冬天去北海道,就是個正常發揮的冬季北海道,第一次被冷到受不了,走在路上沒幾步,就只想找便利商店進去回溫取暖。

可能也是年紀到了,然而自那以後,好像就沒這麼嚮往冬天的冷了。

2024年2月13日 星期二

過年小事

過年小事隨便寫寫。

過年期間在翻找去年的照片,發現我是去年1/24搬進新家的,不知不覺也超過了一年。

當初住進來的時候,想著「以往一個地方大概都只住一兩年,現在結束租屋生涯,終於可以在一個地方長久住下來了」,但如果今年有機會外派,好像又要開始在外流浪的日子。

想想也覺得有趣。

今年過年就打了兩天麻將,小年夜一次,初三一次,結果兩天都被打爆,看來今年也是熟悉的開局方式。

在宜蘭過年期間,反而不像養老。爸媽七八點睡了以後,因為太無聊,結果滑手機滑到兩三點才睡,比平常更晚。

過年期間一樣照往例每天都飽到不行,就是沒餓過,吃到也是有點累。

今年又是單身的一個過年,平安喜樂。

今天在林口騎車出門,天氣超好,超級舒服,很棒。

在林口拜拜本來要問感情,但問不到籤,想著有什麼理想對象條件,想了想就覺得算了,反正都37了。

然後年假一眨眼就要結束了,已經在想後天工作的事了。

2024初四

初四回到林口,想說一個人去竹林山觀音寺走走,聽說有名但也沒去過。騎車大概十幾分鐘的路程,還沒到路口就有交警管制,馬上有「來對地方了」的感覺。

先是步行一段路經過交管區,兩側長長都是攤販。可能天氣好,來拜拜的人相當多,由於是第一次去,這種不熟悉的熱鬧,有種過年期間不小心走到人家灶咖的錯覺。

一進廟裡便覺得寬敞無比,正面相當氣派,主神觀音佛祖正坐其中,兩側眾神佛一字排開。

廟裡在龍邊虎邊都有設置處理櫃檯,而且一邊大概都各有五六個,但排隊等候點燈捐獻油香的人數還是在九十一百浮動。

經過一個看板,發現原來現場臨櫃點燈是可以參加抽獎的,總計171個獎項,包含頭獎的賓士、機車、iPhone以及平板,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比較特別的是廟裡還有供奉孔子。

竹林寺旁邊緊鄰竹林寺公園,公園裡櫻花盛開。先逛完攤販,然後參拜竹林寺,最後在竹林寺公園逛逛走走,可以說是相當完整的行程。

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2024年平安粥評比

2024年平安粥評比。

慈惠寺,供奉佛祖靈驗,平安粥在大型活動中心供應,室內環境較舒服,分內用外帶區,相對重口,胡椒味濃,另備有平安圓(湯圓),個人最喜歡。

金土地公廟,最大土地公坐鎮,很適合求財若渴的朋友。平安粥口味較清淡,另有「好運來壞運走」的紅蛋(水煮蛋外面染紅)。

草湖玉尊宮,供奉玉皇上帝,平安粥在停車場搭棚子,今年進化到提供鐵碗+塑膠湯匙,算是在環保的路上又進一步。玉尊宮的平安粥依然有萬年合作廠商川伯蔭豆豉,每年都會聽到川伯苦口婆心勸大家不要裝太多,所以提到玉尊宮平安粥,就是川伯那一味。

三清宮,道教總壇,供奉三清道祖。平安粥有分葷粥、素粥與甜粥。用餐地點在室內餐廳,最舒適,但位置也最少。葷粥用料豪華,吃得到小魚乾,配上黑醋白胡椒粉很讚。甜粥有桂圓,吃甜甜過好年。

今年最滿意還是三清宮與慈惠寺的平安粥,玉尊宮就吃川伯那味,金土地公廟往年都忙著求財,比較常抓一顆紅蛋而已。

每年都會想,或許在過年期間讓宜蘭人有回鄉感覺的,不一定是走春參拜的信仰,而是這一碗碗的平安粥吧。而且還不是淺嚐保平安,而是像要把一年的平安都一次吃完的那種認真吃飯。

2024年2月8日 星期四

靠近注意

開始工作後,遇到過很多漂亮跟可愛的女生,在這麼多人裡面,就只有幾個,是太漂亮的那種。

所謂的太漂亮,是指如果對方邊笑邊朝我走過來,開口說兩句話,我就會一頭熱,被暈得迷迷糊糊。通常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失去冷靜思考的能力,工作上就會出包。

所以現在有預感對方是這樣的女生,心裡就會警鈴大作「這個好危險,不可以太靠近!」產生這樣的保護機制。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沒有腳的鳥

過年前事情特別多,為了趕在放假前處理完一些事,今天馬不停蹄忙碌了一整個早上。

中午吃飯時,心裡有點累,也有點開心,讓我想起了以前一天接一百多通電話的日子。

感覺身體與思緒都在高速運轉。

不知為何想到單身的事。也許是因為我時間流逝的速度跟其他人不一樣,所以才找不到頻率接近的人。就像二倍速與慢動作播放一樣。

然後想到張國榮,想到《阿飛正傳》裡的那個故事。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這樣飛啊飛,飛得累了便在風裡睡覺,這種鳥兒一輩子只可以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有時會想著,過幾年,就會有比我更年輕,能力更強的人出現。或者過幾年,我不再能夠這樣思慮清楚,動作快速。注定要開始變得緩慢,整天腦袋懵懵的,想不清楚事情。

但在那之前,還想要再多飛幾年。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用稅制區分的貧富人生

早上起床,想著去年年終領得還不錯,就決定好好查一下稅額級距跟減稅的事,結果研究半天,發現這個議題對我來說還是太早。

一部份原因是去年投資的項目,實際投報率跟預期報酬率大概差了一半,利潤變合理了,也從「財富自由」回到「早餐店自由」。

再扣掉房貸利息支出,還是穩穩的待在我原本的稅額級距舒適圈。

其實政府的稅額也是一種將國民依照所得劃分的方式吧。

完全免稅是真的窮,入不敷出的那種。再上一階,也就是我目前的階級,是小小小資族,勉強餬口,早餐店自由。

再往上一階,中產階級,可以自信的在小孩的家庭狀況調查裡面寫下「小康」了。

再上去就都是有錢人了,不節稅不行的那種。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一點點過去的日子

不知道為何,每次想起《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都能夠清楚的記得當時看完電影的感受。

那是在2013年的跨年夜,那是開始工作的第一年,那時只會在回宜蘭的時候看電影,也只會在回宜蘭的時候剪頭髮。

放假在老家沒什麼活動,有時晚上就是一個人騎車出門看電影。

那天看完電影,很是感動,於是拍了羅東夜市的入口當作影評的照片。

那時的我雖然已經進航空公司將近一年,但窮的要死,根本沒錢出國。當時還在抓飛,常常聽著組員在外站玩的故事,然而我就像電影中的主角,在地下室日復一日的沖洗著底片。

這部電影無疑是鼓勵人們走出舒適圈,走出生活,去旅遊去體驗,感受這個世界,但我認為這部電影最美麗的地方,卻是在25號底片的影像。

那不是現在每個人口中說爛了的詩和遠方,而是每一天真真切切的看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十數年如一日,那份積累下來的認真。

或許是當下的感動被好好的保留下來,讓我在後面八年的日子裡,面對一通又一通無止盡的電話,能夠持續保有工作的熱情與能量。

當然後來的幾年,我也的確完成了之前人生不曾擁有的體驗與冒險,但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沒有如果的如果

今天吃早餐,突然想起當初買房的事。

2019年買了房,那時是預售屋,2020年初就有人透過關係輾轉來問說要不要轉讓,加價30萬現金。

那時聽了很心動,但還是覺得不安,於是特別去占卜,結果是:如果賣了會後悔。

後面伴隨疫情與疫情後,房價也真的水漲船高,再也沒有下來過,依照最近附近建案的賣價,大概多了400萬。

疫情期間跟一個同事聊天,那時對方跟我分享說,因為爸媽的建議,她幾年前在高雄買了房子,後來沒住,又賣掉了,轉手賺了一百多萬。對方對於這天降的一百多萬沒什麼感覺,但我彼時倒是好生羨慕。

如果時間再倒回2019年初,甚或是再前幾年,我可能也還是會覺得沒錢買房子,但那年房子就是買了,也是一種人生轉捩點吧。

接續人生轉捩點。

就像打牌時,一整晚的勝負,往往都是在一兩手牌之間,真正深刻影響人生方向的,大概也都是幾個關鍵決定而已。

求學時期是大考與大學,選擇學校科系。出社會以後是工作。還有幾個關鍵節點是結婚、買房、移民與生小孩等等。

每個人都會等到命運來敲門,但只有幾次機會,買不買房,結不結婚,要不要換工作,一念之差,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然而命運的道路本就是如此曲折幽微,沒有什麼人生坦途,也並沒有誰真正走在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