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被空白填滿的四月

四月第一篇。

晚上剛跟Ken在南崁吃完超有肉涮涮鍋,點了豬牛雙拼還菜盤換肉。

剛結束了幾天溫暖的天氣,下周開始要下雨了。

前一天晚上廁所的燈壞掉,於是踩了凳子去換,結果凳子踩壞了。今天去特力屋吃飯,順便買梯凳。

在爭鮮吃飯。假日午餐時間的爭鮮人依然不少,但沒有之前那種大排長龍。被安排到一個角落的位置。

特力屋現在也不能隨便進去了。側門被關了起來,動線管制變成僅能從正門進入,還要噴酒精量體溫。

在爭鮮小心翼翼地挑選。鮭魚依然又少又美好。然後看到了IG上有人分享的台北握壽司吃到飽。

下午第一次去蘆竹運動中心的健身房。三樓的健身房不大,基本的器材區還算健全,有氧運動區也有跑步機滑步機飛輪等等,自由重量區比較糟,還借用走道區域。

五十元一小時,害我緊張的一直看時間。

於是結束了這一整天。

---

為什麼這麼久沒更新?

---

這二十天,疫情仍在全世界擴散蔓延,美國的確診人數超越了中國,日本的確診人數超越了南韓,新加坡與俄羅斯都開始大量確診,歐洲的封城持續著,依然一片死寂,台灣的確診也在今天達到四百例。

看來四月也不會是最高峰。

總覺得已經不像當初這麼謹慎了。可能因為台灣已經緊繃太久,可能因為口罩現在蠻有餘裕。人們的社交活動似乎也慢慢活絡回來。清明連假的國內旅遊人潮造成了一波小恐慌,但似乎也平靜下來。

甚至還有幾天的零確診。

---

我在運動中心的游泳池,一邊游著,一邊思考著這樣的問題。

羞恥的我體重已經回到了二零一八年去健身房第一天的體重。表示當時半年多的努力歸零,我依然是個胖子。

裸著上半身,站在游泳池更衣室的大面鏡子前,看著自己的身體,覺得陌生。也許該需要從承認自己的肥胖開始。

在舒適空曠的五十公尺標準池裡,用蛙式一點一點的前進。泳渡日月潭也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我有回顧那時的照片,但照片中的自己其實一點也沒什麼瘦。我在兩年前瘦到七十幾公斤的時候,也沒有一絲覺得自己真的瘦了。

---

在忠孝西路的帕蒂吃到了焗飯。完全是個意外。我本來想將那天列為義大利麵night,然而到了餐廳,看著菜單,不知道為什麼,就勾選了焗飯。

等了大概有十五分鐘。老闆娘將剛從烤箱拿出來的焗飯端上桌。焗飯被裝盛在一個單柄的磁盤(那個尺寸有點接近小鍋子),被烤箱的熱融化的金黃起司均勻的覆蓋在青醬雞肉燉飯上,當然是看不到飯的。

用湯匙挖出起司與燉飯,冒著相當的熱氣。無法入口。稍微吹涼後也只能小口小口的吃。

可能因為太燙了,起司沒什麼味道,遲鈍的味蕾連燉飯的青醬都感受不太到。還有四季豆,一根一根如大樓裡的鋼筋埋在飯裡。

好幾年沒吃焗飯了。

人生最密集接觸焗飯的日子大概是國中。國中時每天要選中午外送便單的日子。(我對國中便當有印象,卻對高中午餐吃什麼一點記憶都沒有)

國中那黑白的校服,女生過長的裙子與過短的髮禁頭,口字型的教室大樓,中庭的綠地,走廊的綠色磨石子地磚。

國中沒有營養午餐,取而代之的是學校簽約廠商提供的便當。可以選的便當有好幾種,會列在一張粉紅色單子上讓大家選。最有印象的名字是「三五便當」,還有「一起來肉羹麵」,都是名字。

國一的時候,曾經連續吃了好幾個月的一起來肉羹麵。大部分的時候就是一團黃油麵泡在肉羹湯裡,再加個配菜,記得有時配菜會是炸燒賣。連續吃好幾個月的原因不是因為特別好吃,只是不想吃白飯,也不想思考。奇怪的國中歲月。

另外有一家做烤焗飯的,記得價錢比其他家稍貴,我偶爾會吃。他們總是用長條形小鋁盒,盒蓋就是一張厚紙板。將厚紙板打開,一樣就是焗飯的,鋪滿金黃色融化起司的表面。

對國中的焗飯沒有帶任何特殊的情感。想不起來的味道,卻有著很難忘記的視覺記憶。

帕蒂的青醬雞肉焗飯真的蠻大份的,男生如我也能確實感到飽足感。但那焗烤後的起司的熱,以及一根一根藏在飯裡的青色鋼筋依然讓我有點惱怒。

---

用掉了Pr的試用期。

回家時跟妹妹聊天,妹妹說:「對以後的人,影像拍攝與編輯也許會成為每個人都需要會的技能。」

於是下載了Pr來學習。

找了個五天的線上教學,但只完成了三天。因為後來就買了Switch跟動物森友會了。

不過依然在基本操作中學到不少東西。現在看youtube影片也會開始思考背後的特效或剪輯效果是怎麼處理的。

不過另一方面,卻還是沒有那種拿起手機或相機隨手拍攝影片紀錄的習慣。影片對我來說依然是相當棘手的新東西,遠不如文字與照片容易親近。

---

動物森友會是好玩的。儘管遊戲並沒有任何刺激與複雜的機制(或者說簡化的恰到好處),但依然讓玩家產生足夠的依賴與滿足。

以天為單位的遊玩方式很特別。尤其第一天,根本沒什麼特別的事情可以做,玩沒多久就結束了所有的事。新的事情就是要等到隔天早上五點換日以後才會發生。

跟島民互動也很有趣。島民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不同出門時間與不同的活動習慣。島民會記得你常做什麼事,你上次跟他們說話的時間,你送的東西他們會放在家裡裝飾,甚至有其他人透過連線功能來訪,島民也會談論關於訪客的事。

如果一直不搭理某個島民,冷落對方,也有可能會讓對方萌生搬出這座島的想法。

另一個亮點是釣魚機制。釣魚很可愛,蒐集魚類的圖鑑很有趣。前兩三天大部分都在釣魚,一直釣一直釣。

某個遊戲評論影片提到,這不是新遊戲,而是一整個系列,而且系列作底子深厚。在過份強調沉浸感的現在,每個遊戲設計都希望玩家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泡在遊戲裡面,有敵人需要殺,有迷宮需要探索,有任務需要完成,有公主等待被拯救,希望你彷彿活在遊戲的世界裡,但動物森友會不給你目標,不告訴你需要做什麼,希望你離開遊戲,希望你回到生活當中,「遊戲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同時也是你一小部分的生活」。

每次回來,這依然是那個屬於你的小島,你還是那個在第一個晚上的營火大會前選出來的島民代表,你依然保留著島上屬於你的小小房子,島民們真心喜歡你,他們喜歡你做的每一件事,也感謝你為了大家做的每一件事,為你跟他們交談而感到開心,也會跟你分享他們自己的事情。

在這座島的日子,玩家能夠享受著一種被真誠對待,被真心愛著的感覺,而這些就足夠了。

---

那天騎車回家。在停等紅綠燈的時候,想著如果可以任意生氣該有多好。

逞凶鬥狠的那種生氣,大概就像黑道討債集團一樣,對著對方大聲譙髒話,對著對方說沒看過壞人喔,工作的方式就是對人家發怒,對人家生氣,發洩破壞欲,讓對方恐懼與害怕。

但如果是這樣的人,因為在工作上只能選擇凶狠的對待他人,所以在工作之外的地方,也不自覺得變成凶狠模式,大腦只記得如何生氣,而忘記了不用生氣的感覺。

也許另一種極端會是幼稚園老師。因為面對的都是小小孩,所以根本無法生氣。因為就算生氣了,可能對方也完全無法理解自己哪裡有錯。更不可能有任何暴力行為。

所以幼稚園老師在工作之外,大腦也會下意識的壓抑自己的憤怒,壓抑自己的情緒,通通都憋著,反而忘記了可以生氣的時機。

忘了不需要生氣,與忘了可以生氣。或許這兩種都是某種職業傷害也說不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