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無糖優酪乳要配吸管

跟朋友聊到婚姻這件事。

老實說婚姻並不如想像中的美好,比起冒著泡泡的美好幻想,更多的是骨感的現實,日復一日的日常,以及某些互相傷害的過程。

友人M打從結婚前,就做好了離婚的準備。只要確定離婚,後路怎麼走,東西怎麼分,全都想好。

「反正現在離婚這麼常見。」她如是說。

那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我覺得結婚這件事可能跟「愛」一樣。

小時候有一題經典題目是「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

喜歡可以很單純的欣賞,分享快樂的時光,輕輕鬆鬆。

然而愛一個人,卻包含了期待,責任,焦慮,煩惱,並不總是快樂。

婚姻中的愛也是。正是因為婚姻,正是因為愛,所以做出很多努力,很多妥協,很多痛苦。

友人Y說,爸媽的婚姻好像什麼都不剩了,真搞不懂為何他們還不離婚。

我說:「因為還有對彼此的責任,對他們來說,離婚從來都不是選項。」愛還是存在的,只是名為責任。

最後,一個朋友說,如果另一半在關係裡面很難搞,很常任性發脾氣,那你也可以接受嗎?

我覺得婚姻裡面有努力的部份,也有做不到的部份,總是需要互相包容,也總是難免戴上有色濾鏡。但只要兩個人都還想要好好在一起,那一定能走出一條路吧。

---

忘記拿吸管,買錯飲料,還看不懂訊息的me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對他人凝視的反抗

早上一開始上班,不知道為何,就注意到自己的襯衫被什麼東西濺到。於是今天一整天,就一直在想著襯衫的事,想著他人會看見自己的襯衫,於是一整天都很不自在。

我想到了本週垃圾日,友人們從近期幼兒園事件,延伸分享身為女性,從小到大遇到多少光怪陸離的事。承受著女性的角色帶來的事件,承受著社會男性的凝視。

作為男性的我,根本活在平行世界裡。

也或許不用活在他人的目光,自由自在習慣了,反而總是無法再將自己放回他人的目光中,無法努力追求社會的期待,就只想躺平或躲起來。

今天在友人家打牌,小孩在睡覺時間不睡覺,大聲哭鬧,折騰了好一陣子才睡。

對小孩來說,融入社會,學習社會化的過程,也是在學習如何活在他人的目光中,適應群體生活的規矩,不要變成「白目」,該吃飯不吃飯,該睡覺不睡覺。

有的小孩學不會適應,讀不懂空氣,有的小孩適應的太好,以後卻走不出來,背負著他人的眼光一輩子活著。

我想起身邊許多朋友,總是不喜歡「被看見,被提到,被認為是高調」,以前不能理解為什麼不能勇敢做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然而對她們來說,或許他人的目光是如此銳利,就算只是維持低調,也已是一種對他人凝視的反抗了。

2024年7月13日 星期六

半年一聚

今天約了朋友吃飯。

跟創業當老闆多年的朋友聊了近況,最近在處理的問題,今年下半年的展望等等。

很多的變動,團隊問題,事業的新方向,在不斷試錯中調整。

當然也談到自己的事,有些工作上的變動,一些事情稍微看到眉目,不同的規劃。

突然有感而發的對朋友說,今年真的是很大的轉捩點。

不論從身邊的每一個個人,到國家社會,台灣今年經濟情勢的變化,再到國際社會,大陸,東南亞,歐洲,美國總統大選以及政局變動等等,各個層面都面臨大方向的調整。

新的想法,新的事物,從醞釀逐步走向實踐。舊的事物也被檢討整理,該處理的該面對的,好好的解決。

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照亮我的人生

人生大放光明的倒數第三天。

--

去年剛搬進來時簽的網路合約快到期了。

今天早上聯絡了客服說要退租,晚上回到家馬上斷網,斷的比什麼都快。

雖然家裡一切正常,除了網路,但沒有網路的家,突然好像一座孤島,像在銀河系的角落,遙遠而陌生。

--

防衛姿態。

有朋友曾經對我說,你有沒有擺出防衛姿態其實非常明顯。

我想像著自己留在原地,但心卻拉開一段很遠的距離的樣子。

觸碰與被觸碰,身體的距離,心理的距離。

很佩服敞開心胸,坦蕩蕩的人,好像什麼都不在乎。

我的每個不在乎,都帶有些放棄跟妥協吧。

--

在我的心中,日常一直都是走在木板吊橋上。

雖然我們總是能一步一步剛好踩在木板上,覺得一切都維持的很好,然而可能只是一眨眼,我們就會踩空,落到日常之外。

掉落到另一個現實。

--

去年夏天買了幾盆綠植,一開始長得很好,但在分盆以後,一整個冬天沒有任何動靜。

今年夏天到來時,有些開始發出新葉,有的則持續萎靡。今天一口氣將幾盆清掉,把長得好的重新打理,希望能為家中再現一片綠意盎然。

--

最近在無意間,將友人跟我說不能說出去的秘密說出去。

一點消息傳得比什麼都快,兩三天就繞了一圈傳回友人的耳中。

當對方跟我說「我真的只跟你一個人說」,雖然當下立刻認錯道歉,但心裡依然滿是愧疚。

不小心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好懊悔。

2024年7月7日 星期日

深夜的叨叨絮絮

在Youtube上隨便看,看到一個Vtuber正在唸週年紀念活動,粉絲寫給他的信。那個粉絲的信,內容盡是些曲折幽微的文字,大概是在凌晨三點半,一個人想了很久很多以後,叨叨絮絮寫出來的東西。

我大概懂那種感覺。

突然想起年輕時(大學),好像很容易被有著細膩心思的女生吸引,就是那種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深井,有著千絲萬縷的小想法。

那個時代還沒有「精神內耗」的說法,也沒有「高敏感人」的用詞,能夠描寫那種狀態的,只有像是「總是需要熬最深的夜,讓受到外界太多刺激,被過度攪動的思緒能慢慢沉澱,轉化成一些文字,恢復自我的精神狀態」。

可能這幾年已經沒讀這麼多書了,也脫離了少年時期的多愁善感,現在與其投入全身心去探索深不見底的人心,反而只喜歡清澈的淺碟,一目了然。

有的碟是真的淺,另一種則是已經完成某種自我心靈的整合與轉化,停止精神內耗,也不再折磨自己,再度回到「見山是山」的境界。

但也有可能是成年人的世界,時間過得太快,以至於我們總是還來不及看清什麼,事情就已經發生,或已經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