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轉增貸

晚上跟朋友約了吃一幻拉麵,順便處理房貸對保的事。

疫情期間跟疫情後房價漲了一波,最近剛好有些用錢需求跟投資機會,就去申請轉增貸。

整個過程很快。上週三晚上睡不著,半夜線上申請,隔天專員打來說鑑價完成,報了初步的條件然後送審。今天通知可以對保了。

增貸完以後,房貸金額已經超過原本買房的金額,等於全額貸款買房。增貸出來的款項,也已經規劃好後續的投資。

跟朋友說到這件事,有點感慨,竟然可以這麼輕易的就拿到200萬的增貸款。如果一個月2萬慢慢存,要八年多才能存到200萬,更不用提如果想退休,不知道要準備幾個200萬。

如果沒有槓桿,那我們這些窮人,實在是一輩子都沒有翻身的機會。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國會攻防

又過了幾天,立法院的攻防還是在持續進行。這篇就閒聊,沒有要說服任何人的意思,請安心支持原本自己的論點。

這幾天越來越多的內容出來,隊伍也拉得越來越長,從這兩天還在發「立法院正在審2兆法案」的朋友,看到了在討論中共統戰要佔領立法院制高點。

身為一個偏向支持國會調查權的人,同溫層薄薄的。畢竟要反對一個法案,可以從一百個面向去找到支持的論點,從沒有共識不討論,喊到程序不正義的黑箱,多數暴力,法條沒有按照法條老師們一百分的法條去立法,拿其他支線法案參戰,又將太陽花穢土轉生,最後的最後,再提出中共,一套論述打下來,只差沒有將藍白立委拖到菜市口處決。

回顧以往,對於重大爭議的法案,多數是無法取得共識的。當年太陽花的黑箱,勞基法修法等等都是。立法委員們早就有了自己一套遊戲規則,如何強行通關自己支持的法案。

我比較感慨的是,當我們認為綠營當年太過份,不擇手段,根本不尊重少數時,現在藍白只能拿出與當年同樣的手段達成目的。

民主真的是倒退了,立場不同的人也真的是不想對話了。

這次穢土轉生的太陽花尤其讓我覺得哀傷。當年綠營在立法院對太陽花極盡嘲諷謾罵,說立法院外抗議團體是錄音帶時,沒有人站在太陽花那邊。就像時代力量裡,最終小綠們還是會紛紛歸位一樣。立場不同,就算短暫合流,最終也只能形同陌路。

至於中共統戰的陰謀,早已司空見慣。如果你從來沒有被叫過中共同路人,從來沒有被抹紅過,那很恭喜。但如果已經一天到晚被貼上紅色的標籤,那今天又多指責你一條,你在乎嗎?

這次選戰雖然綠營看似不利,但賴清德依然穩穩當選,證實台灣的民意還是偏向與中共保持距離的立場。民主就是這樣搖擺不定,但我還是相信民主,相信台灣人民的共同選擇。

整天喊民主已死就不必了。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蔡英文時代的最後一天

五一九,蔡英文時代的最後一天。

回想2016那時候,因為對國民黨過度傾中的路線感到擔心,再加上馬政府後期,各種嘴臉囂張跋扈,覺得需要制衡,所以投給民進黨。

那時很不想投給老人(蘇謝呂游),蔡英文反而相對較好。

這兩天有人翻出這八年間,法案未取得共識,卻依靠民進黨人數優勢投票通過的比例,高出馬政府時期不知道多少。但我覺得這也是當年大家希望的,想要給民進黨與蔡英文一個機會,支持國會過半,說不定八年還能盼到台灣修憲獨立。

蔡英文這八年最厲害兩點,其一是長時間不招開記者會,也不接受媒體訪問,只要發言一定準備講稿,完全避開失言危機。其二是,雖然英系新潮流兇猛,但蔡英文本人卻牢牢鎖定愛貓無害鏟屎官這種形象,精確管理公關人設。

所以我到現在還是很難針對蔡英文這個人去討厭,因為她不是傳統的強人路線。

蔡英文時代最大的兩個變數應該是韓國瑜跟疫情。國民黨本身依然還是老樣子,但出來了一個韓國瑜,把老一輩國民黨支持者意外的全都團結起來。

疫情雖然風波爭議不斷,但還是把台灣守住了。台商資金不斷回流,又受惠於中美貿易衝突,國內經濟持續成長,顯而易見的就是房價股價雙雙飆漲創新高。

如果說當初蔡英文當選,是台灣社會要修正馬政府的傾中路線,那這次賴清德當選,我覺得也是台灣社會多少還是希望檯面上不要太親近中國。

至於對新總統,好像沒什麼特別期待。朝小野大,似乎也沒辦法像蔡英文那樣舒服地待在後面就好。是要積極面對,對抗藍白,還是要走朝野和諧路線,就等著520的表現了。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又是牙醫

每次看完牙醫都覺得有種還債的感覺。

前兩天微發燒、失眠、全身肌肉痠痛、咬合困難,合併眼壓高跟頭痛,本來以為是一般的感冒,但又沒有咳嗽、流鼻水、腹瀉的症狀,於是花一天的時間把其他症狀養好,今天又臨時掛了幾年沒看的牙醫。

主要是怕會不會是蛀牙或牙周病引發的發燒,結果躺在診療台上,牙醫花不到三秒,就宣布我的牙齒很正常,沒有蛀牙也沒有任何問題,只有一個地方有點小破洞,醫囑是「要記得用牙線」。

瞬間感覺自己平常做的好事又有了回報,溫馨。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AI語音

這週末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自從AI興起以後,不只下圍棋,聊天,還多了很多應用方式,其中有一項特別吸引我的,就是「聲音合成」。

雖然自動生成聲音這件事,本來就不是很新的技術,但我一直覺得離我很遙遠,但這週末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GPT-SoVITS以後,根本驚為天人。

跟其他需要半小時以上聲音素材的訓練模型相比,GPT-SoVITS號稱只要1分鐘的聲音素材就能夠訓練,再搭配Google硬碟,一切突然變得像是網購一樣簡單。

找了手邊朋友聲音的素材嘗試,經過一小時的模型訓練,馬上就產出三個音檔,也順利騙過其他共同朋友。

與投入的素材和生成的時間相比,成果簡直不可思議,不論在語調,語氣或聲線等等都維妙維肖,相當自然。

雖然有被詐騙誤用的可能性,但我想到的是,如果拿爸媽的聲音來訓練,也許有一天他們真的離開了,我們還是能聽見他們的聲音跟我們說話。

或者用孩子還小的時候的聲音訓練,有一天他們長大了,離家了,那個聲音還是能陪伴父母很久。

有了這項技術,彷彿跨越時間空間再也不是問題。畢竟有時為了彌補疑惑,我們願意付出一切,只願能換來熟悉的聲音再一次喊出我們的名字。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巨人的死亡

突然想起《進擊的巨人》第一季裡面,當回到牆內被當成英雄夾道歡迎的調查兵團,被路旁的婦人問說:「這些人的死亡是有意義的吧?我們又向自由更進一步了吧。」

畫面帶到被詢問的調查兵團的成員,他臉色一沉,咬牙說道:「這次的調查沒有任何成果,他們的死亡毫無意義。」

整部作品裡面充斥著數不清的死亡,瑪麗亞城牆被攻破,對獸之巨人的最後衝鋒,馬雷的閃電戰以及地鳴。

當獸之巨人將大家逼到絕路,艾爾文團長說:「放棄夢想去死吧,戰士們怒吼吧!」漫天落下的石雨,砸在策馬向前衝鋒的調查兵團,只為了殺死獸之巨人的作戰,然而作戰還是沒有成功。

就算如地鳴的死亡,或者艾連的死亡也可能毫無意義。就像片尾,時間一拉長,人們又會開始戰爭,互相殘殺,最後還是死亡。

彷彿只能透過不斷的死亡,不斷的前進,去尋找意義。

這死亡的意義的終點在哪裡?

換個角度想,人從出生開始,就成為了奔向死亡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也許終其一生是尋找不到意義的。我們的意義是在生命結束以後,由活著的人給予。

《進擊的巨人》就是這樣一部關於生與死的作品。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新旅程確認

我是去年六月十五到現職單位的。

昨天晚上還想著「差不多要滿一年了。滿一年以後,對各項業務比較熟悉,應該能有更好的表現吧」。

大概知道可能是明年才會離開,但心裡卻不自覺的開始想著離開時的場景,想跟自己配合一整年的場站講什麼,如何跟大家說再見。

像是某種別離的預感。

今天下午臨時接到通知,要準備開始交接,六月要調去負責新的業務。雖然還是在同樣的辦公室。

包含現職單位,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沒有待滿一年就離開的單位。這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回顧自己的表現,很多事情都還在適應學習,沒什麼大好大壞,就是埋頭苦幹。

不過這幾年的時間是真的過的很快。每換一個地方,就認識不同的人,與不同的同事主管相處,然後好像才剛開始熟悉,又匆匆前往另一個遠方。

看來六月以後,又要再重新開始倒數「滿一年」這件事了。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只有工具沒有人

今天跟友人聊到,之前有個還算願意相處聊天的對象,經營了一小段時間,但最近這一陣子被對方突然冷凍,也沒解釋什麼。友人吐槽說,肯定是被當工具人了。

倒是轉念一想,反正這個年紀了,爸媽也不催了,最多當個「最後一代」,身後有沒有留下什麼也不重要了,因為也沒人。如果真的沒遇到什麼好緣分,也不強求了。

晚上就看到新聞,大陸一個21歲男子,為了網紅女友,前後轉帳台幣2百多萬,每天工作省吃儉用,還為了和女友在同一個城市,離鄉背井,脫離家人朋友,結果最後被女方拋棄,一時想不開,跳河自盡。

心裡無限感慨。

這個社會只有男性還持續被傳統觀念綁架,無限憧憬婚姻,傳宗接代,單身者被視為失敗者,要為家庭小孩配偶理所當然的付出,要扛起經濟責任,要做家事要帶小孩,要任勞任怨。

男性何時才能夠從這種傳統觀念中解脫,何時才能真正的自由。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木瓜之城

暮光之城電影馬拉松結束,必須要說,這依然是近十年最經典的吸血鬼電影。

電影五集,第一、二集是青春戀愛校園劇,第三集純吸血鬼電影,第四集探討青少年懷孕議題的恐怖片(?),第五集是吸血鬼版family與超級英雄電影。

可以感受到電影與電影之間的主軸一直大幅轉換,有種在看連載網路小說的感覺。

個人評價最高是第三集,適當補充其他配角故事線,少了很多戀愛劇情,還安插了一個大決戰,很完整。一二集太著重在愛情,有點尷尬。第四集全部圍繞在生小孩。第五集放飛自我的超能力大戰。

最後愛德華與雅各選誰,經過一番掙扎,應該是雅各吧!有腹肌還可以變身毛茸茸大狗狗,白天帶出去遛狗也方便。